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人捐獻文物,佔了半個故宮,想住醫院,卻被告知:你不夠級別

老人捐獻文物,佔了半個故宮,想住醫院,卻被告知:你不夠級別

原標題:老人捐獻文物,佔了半個故宮,想住醫院,卻被告知:你不夠級別


民國時期,有所謂的「民國四公子」的說法,也就是「兩將軍」「雙詞客」。「兩將軍」指的是東北的張學良和別號「紅豆館主」、世襲鎮國將軍的皇親國戚溥侗。至於「雙詞客」,一是袁克文,一是張伯駒,兩個人都喜好填詞,都痴迷戲曲。要說這張伯駒,他的經歷也十分傳奇。


張伯駒,原名張家騏,1898年3月14日生於河南項城,字家騏。他是張錦芳的兒子、袁世凱的表侄。6歲的時候,張伯駒和妹妹一起過繼他的伯父張鎮芳。這個張振芳,則是,滿清最後一位直隸總督,被袁世凱炒魷魚之後。他下海經商,辦過煤礦,當過銀行大亨。張伯駒的童年生活充滿了耀眼的光環。他7歲入私塾,9歲能寫詩,號稱「神童」。


1916年,張伯駒到袁世凱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學習。兩年後,他畢業並投身軍界,先後擔任安武軍全軍營務處提調、陝西督軍公署參議等職。雖然,張伯駒也曾經先後在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部擔任提調參議等職,但都是虛名而已。北洋軍閥覆滅之後,他投身金融,卻把主要精力放在收藏上。在後來張伯駒的妻子潘素眼中,這個丈夫就是十足的「敗家子」,不可能使家業中興。



對於收藏,張伯駒起初只是把這當成愛好,誰知竟成為一生的事業。1936年發生的一件事,讓他極為痛心。道光皇帝的曾孫溥儒想要變賣唐代韓乾的《照夜白圖》,張伯駒想要購買,卻失之交臂,最終使得國寶流失海外。此後,他暗下決心,一定要保護重要文物,不使其外流。 為了購買字畫,在特別困頓的時候,張伯駒賣掉自己鍾愛的15畝大宅,這個宅子乃是原清朝大太監李蓮英的舊宅,隨後湊足銀兩,換回珍寶。

張伯駒在北京,房子特別多,於是往往用房子換畫。在他的努力下,杜牧《張好好詩》《平復帖》《游春圖》《百花圖》《上陽台帖》……等都被保存下來。就算他被綁架,也拒絕妻子變賣字畫搭救自己。


1956年,張伯駒和妻子把他們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 范仲淹 的《 道服贊 》以及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都無償捐獻給故宮博物館。為此,政府拿出20萬元,以資獎勵。這卻被張伯駒婉言謝絕了,他認為,「我看的東西和收藏的東西相當多,跟過眼雲煙一樣」。資料顯示,解放以後,張伯駒捐獻的文物,件件價值數以億計。



70年代,張伯駒夫婦回到北京,發現原來的房間早已被別人佔了,只留了一間10平米的房間。兩位老人經濟上沒有來源,只好靠變賣家中剩下的物資度日。曾經風光無限的「民國四公子」之一,卻在晚年變得家徒四壁。1982年2月,張伯駒由於得了感冒住進北大醫院,住到一個八人間的病房。夫人潘素提出要換個單人間或雙人間,醫院卻果斷拒絕了,他們認為:張伯駒不夠級別。

1982年2月26日,一代收藏家張伯駒病逝,享年84歲。對於這位傳奇的民國公子,你作何評價呢?歡迎留言、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夜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時發明一樣東西,日本至今仍在使用
陸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後生活:每天睡到十二點,每月花掉三萬塊

TAG:深夜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