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性研究

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性研究

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性

建設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深化改革任務之一,市政府於2016年底成立了北京長城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管委會籌建辦,並對「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性」進行了研究。從自然—社會系統論角度,對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性的內涵和外延進行適應性應用性的解讀,並提出區域治理和實現建議。

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性的界定

生態系統連通性,一般是指一定區域內物種特性以及景觀結構對種群動物的綜合作用的測度指標。

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性構成

自然生態系統連通性

自然生態系統連通性,系指北京長城國家公園區域範圍各個生態系統斑塊之間空間關係、生物體功能關係、以及生物體與空間之間的關係共同作用的結果,結構和功能是連通性的表象。

社會生態系統連通性

社會生態系統連通性,系指按照自然生態系統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性要求,以法律法規為依據構建和形成的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職能、效能相互銜接,能夠作用於並促進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的生態環境治理狀態。

自然生態系統的連通是社會生態系統連通的基礎,社會生態系統連通是自然生態系統連通的保障。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性特點

第一,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是自然網和社會網結合而形成的網路系統。

第二,北京長城國家公園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構成生態系統,但又不局限於特定的空間範圍內,它的生態系統必然涉及與北京、京津冀乃至更大區域範圍內的生態系統相協調相融合。

第三,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下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生態系統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制約、相互擾動、錯綜複雜的非線性關係。

▲北宮國家森林公園

自然-社會雙連通是國家公園的必然要求

國家公園是為了保證自然生態資源的原真,保持自然生態資源的完整,必然強調自然資源生態系統的平衡、完整,強調自然(社會)生態系統的連通。

自然—社會生態系統連通是國家公園評價的重要指標

社會生態系統連通是國家公園體制和機制運行的保障

▲鳥瞰八達嶺地區

區域治理理論指導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性體制構建

長城沿線是北京市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交錯分布的典型區域,存在資源交錯分布、範圍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碎片化管理的典型問題。為實現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應當應用區域治理理論指導北京長城國家公園體制構建。

區域治理理論

區域治理是相對於傳統的條塊分治治理而提出的一種治理模式。其核心在於強調打破傳統僵化的行政區域限制,以解決特定的公共問題或公共事務為目標,推行以政府為主導的合作治理,治理機制民主化、市場化、多中心化,以實現特定的區域範圍內相關要素的自由流通。

▲百花山

應用微區域治理理論實現多層面連通

對國家公園的治理來說,微區域治理理論的功能就在於要打破阻礙生態系統連通的社會障礙,建立確保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生態系統有機連通的體制機制。

以微區域治理理論為依據,國家公園的治理體制機制應當實現如下幾個層面的功能連通:

主體層面的連通

在主體層面,打破傳統封閉的行政管理格局,建立獨立的綜合的權威性的管理委員會,以及由各方專家組成的專家諮詢委員會和由政府、非政府組織、特許經營企業、社區及公眾等多方參與的理事會。

標準和依據方面的連通

在標準和依據方面,破除傳統上不遵循生態規律、以「要素」管理代替「系統」管理的九龍治水模式,確立以「國家公園基本法+生態要素特別法」為模式的法治治理框架,實現以生態規律為基礎。

治理機制方面的連通

在治理機制方面,要打破傳統上以「命令-服從」為主要特徵的硬性治理格局,建立以生態影響評價機製為基礎。

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連通

在連通範圍上,不僅要打破行政區劃等社會體制機制對於生態系統連通的束縛,還要將區域內的生態系統保護與周邊的經濟社會發展統合起來。

分步驟、多層次實現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連通

一是研究制定以《北京長城國家公園條例》為核心的法規體系;二是調整完善產權關係;三是研究建立北京長城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為主體,多元主體參與的治理體系;四是整合、理順相關行政關係和經濟關係;五是妥善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六是建立以生態影響評價為核心的保障機制。

攝影:何建勇

編輯: 魏 瑤

校對:魏 瑤

美編:沙勇強

(本文節選自《綠化與生活》雜誌2018年第8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都園林綠化 的精彩文章:

TAG:首都園林綠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