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你震驚的那些短篇科幻小說

讓你震驚的那些短篇科幻小說

我寫過不少科幻短篇推薦,但這道題老是出現在時間線,弄得我手癢——看來又得把小黑本兒掏出來啦!作品按照時間排列:請注意不是作品發表時間,而是我接觸作品時間。部分作品可以找到電子版。

1994年

柳文揚,《閃光的生命》。一名大學生暗戀他的學姐,但因害羞遲遲不敢表白。由於心不在焉,他在複製實驗中不慎複製了自己。複製人只有半小時生命,他決定抓住最後的機會。《閃光的生命》發表後反響強烈,是柳文揚的代表作,我心目中最好的科幻愛情小說之一。

德聶帕羅夫,《蟹島噩夢》。兩名科學家在一座島嶼上投放了一群機械螃蟹,讓它們互相競爭進化。沒想到螃蟹進化出智能,實驗變成了噩夢。

1995年

柳文揚,《外祖父悖論》。柳文揚以發明時間機器為背景創作的諷刺小說,是他的最佳作品之一。

蘇文軍,《遠古的星辰》,銀河獎三等獎。同為另類歷史小說,《遠古的星辰》比《天意》好得多。

大衛-赫爾,《天幕墜落》。未來由於臭氧層被破壞殆盡,人類為了躲避紫外線只能生活於室內,或者在身上塗滿厚厚的防晒霜才能到戶外。主角是一名少年,和姐姐、父親一起生活。母親由於皮膚癌去世。父親意志消沉,姐姐憤世嫉俗。人類試圖在地球上空鋪設遮陽幕,但這一努力失敗了。這個家庭也面臨變故。

《天幕墜落》以環保為主題,發表後反響強烈,讀者紛紛來信。大衛-赫爾本身是個不入流的科幻作家,但因為這部作品在中國人氣超高。

傑弗里-蘭德斯,《追趕太陽》。1992年雨果獎最佳短篇。發表後再次引起強烈反響,讀者紛紛來信。傑弗里-蘭德斯的段位比大衛-赫爾高多了,NASA科學家出身,科技強設定流,作品多次獲獎;寫作技巧也不錯——這一點在理工類作者中殊為難得。

凌晨,《信使》,銀河獎二等獎。凌晨是九十年代重要的女性科幻作家,《信使》是她的出道作。當時國內創作環境是追求設定硬度,一些讀者認為女性作家作品偏「軟」——後來趙海虹有意加強設定硬度,但在我看來有「點歪科技樹」之嫌。凌晨更偏重寫作技巧,「故事是什麼不重要,怎樣寫故事最重要」,現在看來頗符合幻想文學發展趨勢。

韓建國,《淚灑鄱陽湖》,銀河獎一等獎。以侵華戰爭為背景的時間旅行故事。韓建國作品很少,這是他最好的作品。

《蛤蟆艙實驗》。假設井底有一隻青蛙,如果它每次跳躍距離是上次所跳距離的—半,那麼它能跳出井嗎?兩名大學教授為此爭論不休,決定以實驗爭勝負。這篇小說非常有意思,以至於過了二十多年都忘不了。

凱特-威廉,《永遠屬於你的安娜》。1988年星雲獎最佳短篇,我心目中最好的科幻愛情小說之二。凱特-威廉是重要的女性幻想文學作家,國內引進過她的雨果獎獲獎長篇《遲暮鳥語》。

王晉康,《生命之歌》,銀河獎特等獎。確立王晉康90年代「中國科幻文學第一人」地位的是三部短篇小說:1993年《亞當回歸》,也是他的出道作;1994年《天火》;1995年《生命之歌》。每部小說都反響強烈,讀者紛紛來信。1995年老王創作狀態進入巔峰期,開始花式碾壓國內科幻文學界。不過帶來的一個負面影響是,科幻作者們都在追求設定「硬度」,而忽略了文學性。

1996年

星河,《決鬥在網路》,銀河獎特等獎。國內最好的賽博朋克短篇之一。校園愛情故事融合賽博朋克,這是星河的最佳作品。

潘海天,《克隆之城》,銀河獎三等獎。潘海天的出道作。他寫這部小說時二十齣頭,寫作技巧便不俗,之後又多加歷練學習,風格自成一派。

雷-布拉德伯里,《霜與火》。人類的太空船在一座星球墜毀,這座星球氣候惡劣,導致人類新陳代謝加快,只有八天生命。主角不甘於蜉蝣般命運,決定尋找墜毀的太空飛船,帶領族人離開星球。《霜與火》是老雷最經典的短中篇作品,當年有不少《科幻世界》老讀者被深深震撼。

何宏偉,《盤古》。我印象深刻是因為——小說太晦澀了,看不懂...這是何宏偉暫時隱退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復出後他的風格將發生巨大改變。

王晉康,《斯芬克斯之謎》,《西奈噩夢》,《天河相會》。由於當時銀河獎「一名作者只能有一部作品獲獎」的不成文規定,1996年老王以《西奈噩夢》獲得特等獎。不過我認為當年度他的最佳作品是《斯芬克斯之謎》,這是一部被低估的小說。故事分為兩條線索,一名生物科技公司的老闆決定退休,帶著他的妻子到各地巡遊;一名退休警察接受委託,調查一名生物學家的失蹤謎案。兩條線索逐漸交匯,揭示出「斯芬克斯之謎」。

我最近複習老王的作品,發現有趣的現象。老王也以人物形象單薄刻板著稱。他筆下女性一般分四類,第一類,也是最常見的——雖然這個詞已經被污名化我很抗拒使用但一說你就懂——「聖母」:堅強,包容,富有母性光環。這類女性他寫的最自如。第二類是第一類的變體,心懷怨念的「復仇女神」,典型如《義犬》和《天河相會》,因為是「變體」,倒也寫得不違和。第三類是「放蕩的壞女孩」,這種最差,各種齣戲,比如《拉格朗日墳場》。還有一種是「活潑女孩」,不過不失。但不管是哪種女性,只要一涉及愛情描寫就全完蛋——老王真的寫不好愛情橋段啊!

1997年

邁克爾-克萊頓,《定時電擊》。根據同名長篇縮寫。邁克爾-克萊頓是《侏羅紀公園》原作者,高科技驚悚類型的代表作家。一名電腦專家因車禍導致大腦受損,產生暴力傾向,多次襲擊他人。醫學專家在他腦中植入一種電擊系統,每當大腦產生暴力傾向,便通過電擊予以抑制——聽起來很像楊永信?這部小說發表於1972年。隨後病人逃走,電擊抑制失效,暴力行為愈發嚴重,並造成多起兇殺案。

王晉康,《七重外殼》。銀河獎一等獎。現在看,這篇小說有點反同傾向啊...同一年發表的《生死平衡》反響強烈,讀者紛紛來信。老王后來擴寫成長篇。《三色世界》涉及種族問題——放到現在大家會不會說這是「政治正確」?

柳文揚,《毒蛇》。銀河獎三等獎。柳文揚賽博朋克代表作之一。柳文揚寫過大量賽博朋克小說,但國內最好的兩篇賽博朋克小說卻不是他寫的...空間站連續發生宇航員死亡事故,死因都是被一條逃出籠子的實驗用毒蛇叮咬致死。但是最後一名登上空間站的宇航員卻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賽博朋克融合推理類型。

綠楊,《黑洞之吻》。銀河獎特等獎。綠楊的「魯文基教授」系列最好的一篇。「魯文基教授」最大的貢獻是塑造了一個活靈活現的死傲嬌(大霧)。

1998年

王晉康,《魔環》。老王被低估的作品之二。他準確抓住時間旅行的一個重要主題:宿命論。

雷-布拉德伯里,《細雨即將來臨》和《雷霆萬鈞》。大概從1998年開始,我成為老雷的粉絲,「老雷寫小說真的厲害!」

楊平,《MUD——黑客事件》。中國早期賽博朋克小說之一。我接觸MUD概念很早,1997年《科幻世界》連載《我在美國信息高速公路上》,其中介紹了MUD遊戲。最近看關於MUD的報道,我才回想起,MUD中的「巫師」是指具有極高許可權的玩家,《MUD——黑客事件》中便有「巫師」的存在。《頭號玩家》中哈利迪在綠洲中的形象是「巫師」,和「指環王」、「龍與地下城」什麼的沒關係,而是MUD傳統——我估計那些寫電影彩蛋合集的營銷號根本沒聽說過MUD。

王晉康,《豹》,銀河獎特等獎。反響強烈,讀者紛紛來信。依然是他最拿手的生物科技倫理梗,有點高科技驚悚傾向。

格魯格-貝爾,《血里的音樂》。1984年星雲、雨果最佳短中篇雙獎。主角碰到多年不見的好友,發現他大變樣——準確的說變得更帥了。隨後他發現好友發明了微型生物晶元,將其注入自己的血液,身體逐漸被生物晶元改造。主角意識到這種生物晶元已發展出智能,為阻止其擴散將好友殺害——但太遲了,他也被感染了。最終,他和妻子被改造成另一種生物。

《血里的音樂》是典型的生物類科技強設定小說。在國內發表時正好是生物科技主題科幻小說在國內大受歡迎的時候。後來作者將小說擴寫成長篇。

高薇佳,《風之子》。銀河獎二等獎。發表時反響強烈,我印象很深。以現在的目光看,雖然是科幻愛情小說,YY成分很重——連邁克爾-傑克遜和比爾-蓋茨都有!《風之子》重激情輕技巧,質量有些經不住時間考驗。後來高薇佳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

阿瑟-克拉克,《星》,1956年雨果獎最佳短篇。我發現大家對科幻小說與宗教關係有些誤解:一種是完全無法忍受宗教的存在,一絲一毫都不行;一種認為「科幻小說源於宗教」——全都不對好嗎?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本質上是恐怖小說,凡爾納的作品本質上是冒險小說(而且是地攤文學),H-G威爾斯則是社會派,畢竟是老牌社會主義者。何況很多科幻小說並不是「宣揚」宗教,而是借用部分宗教元素。

我看過阿瑟-克拉克的短篇集《神的九十億個名字》,老實說大部分短篇都頗無聊——阿瑟-克拉克有重設定輕寫作的毛病。最有意思的是《神的九十億個名字》,一群西藏喇嘛委託科學家製造機器,用於窮舉世間的名字,因為神的真名即在其中。如果找到神的真名會發生什麼呢?我相信大劉的《微觀盡頭》的創作靈感來自這篇小說。

柳文揚,《斷章:漫遊殺手》。柳文揚賽博朋克代表作之二,賽博朋克結合偵探推理和社會派諷刺。相比之下同為偵探推理賽博朋克的《廢樓十三層》寫得太差了,我拒絕接受是柳文揚的作品。

劉維佳,《高塔下的小鎮》。銀河獎二等獎。劉維佳特別喜歡寫灰暗未來主題的作品,《高塔下的小鎮》是其最著名的一篇。可我真的不喜歡啊!!九十年代那會兒劉維佳牢牢佔據「最令我心煩幻想文學作家」頭名位置——現在這個位置由劉宇昆接替。

1999年

丹尼爾-基斯,《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1960年雨果獎最佳短篇。不知道為什麼,它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國外科幻短篇,大概相當於《海伯利安》之於長篇。小說的確很感人,某種程度上影響到王晉康的創作。後來作者擴寫了同名長篇,雖然拿到星雲獎最佳長篇,但質量不如短篇。

星河,《潮嘯如槍》,銀河獎二等獎。一座外星殖民地上發生洪水災難,當地居民展開自救。節奏緊湊,還有視覺奇觀,具有明顯類型化傾向,跟好萊塢大片似的。

柳文揚,《去告訴她們》。柳文揚最好的作品之一,沒有獲獎是一大遺憾。我個人認為這是他寫作技巧最純熟的作品。之後受病情影響,作品質量開始下滑。

王晉康,《失去它的日子》。我有理由相信這部小說的創作靈感來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由於某種災變,人類智力下降,智商越高者下降愈明顯,以至退回茹毛飲血的生活。《失去它的日子》以第一人稱視角,展現智力從正常到下降,再到逐漸恢復的過程。

雷-布拉德伯里,《2002年8月夜遇》。來自《火星編年史》的短篇。雷寫的太凄美動人了!

特德-姜,《巴比倫塔》。1991年星雲獎最佳短中篇,特德-姜的出道作。特德-姜不僅擅長思想實驗型強設定,寫作技巧也非常好——他可是經過寫作班培訓的。《巴比倫塔》最後的結尾頗震撼,整體結構把握也很好。當年讓我印象極深。

何宏偉,《異域》,銀河獎二等獎。如果說隱退前的何宏偉還有明顯文藝青年氣質,復出後他的作品更偏向類型化小說。《異域》便是典型,當年好評如潮,只是太...類型化,像一部好萊塢大片。我倒更喜歡《田園》,早年何夕很喜歡描述背負悲劇命運的科學家,《田園》便是典型。

王晉康,《養蜂人》,老王被低估的作品之三。故事流暢,人物塑造也不彆扭,甚至帶有思辨。當時作品被忽視,他自己也挺遺憾的。

劉慈欣,《帶上她的眼睛》,銀河獎一等獎。大劉第一篇引起強烈反響的作品,讀者紛紛來信。這篇小說代表他碾壓時代的開端。

楊平,《千年蟲》,國內最好的賽博朋克短篇之二。沒有獲獎是一大遺憾。

潘海天,《黑暗中歸來》,銀河獎二等獎。潘海天最好的科幻短篇,可以算青少年小說——主角們都在十四歲左右,但一點都沒讓我心煩。

2000年

李興春,《櫥窗里的荷蘭賭徒》,銀河獎一等獎。李興春是流星般的作者,《櫥窗里的荷蘭賭徒》是那種「把故事說完拉倒」的小說,但設定、故事相當有趣,掩蓋了寫作技巧的不足。

何宏偉,《缺陷》。以預知未來為設定,這篇小說還帶有何宏偉以前作品的影子——比如用到了「二男愛一女」梗...

韓松,《深淵:十萬年後我們的真實生活》。人類進化(退化?)成海洋生物,丟掉了科技文明,在海洋中艱難求生。太慘了,吼吼慘。

劉慈欣,《流浪地球》。銀河獎特等獎。大劉成名作之一,反響強烈,讀者紛紛來信。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啰嗦了。同一年他還發表了短篇《地火》,也是很出色的作品,奈何被《流浪地球》遮掩光芒。

何夕,《愛別離》。銀河獎一等獎。何宏偉改名後的第一篇小說。以艾滋病治療技術為背景。

雷-布拉德伯里,《雨一直下》。一支軍事小隊在熱帶雨林般的金星行進,金星大雨不停,將小隊成員逐漸逼瘋。這篇小說應該是影射越南戰爭。

2001年

劉慈欣,《鄉村教師》,這部小說徹底奠定了劉慈欣中國科幻文學界第一人的地位。我那些女同學被小說感動得眼淚嘩嘩流。同一年他還發表《全頻帶阻塞干擾》,依然反響強烈。

從2001年開始,科幻作家群出現斷代,老人作者作品減少,新人作品很難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好在2001年,《科幻世界》做了一期介紹喬治啊啊馬丁的節目。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聽說他的名字。

2002年

劉慈欣,《中國太陽》,《朝聞道》,《天使時代》,《吞食者》。好的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啰嗦了。2002年是大劉花式碾壓的一年,基本上就是一騎絕塵的狀態。

小松左京,《野性之口》,一個人將自己逐漸切割、烹飪、吃掉。極為變態重口,你一定要嘗試一下。

何夕,《六道眾生》。這部小說代表何夕徹底轉向類型化科幻小說。強設定、懸疑冒險類型、視覺奇觀,一樣不少。《六道眾生》是其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品之一。

傑弗里-蘭迪斯,《狄拉克海上的漣漪》,1990年星雲獎最佳短篇。我最喜愛的科幻短篇之一,每看一次都很感動。一名科學家發明了時間機器,但是還未來得及公布,酒店就發生大火。他被困於火中,被迫一次次進行時間旅行,以拖延死亡時間。由於時間機器無法改變過去,他的行為終將是徒勞。

柳文揚,《偶遇》。柳文揚賽博朋克代表作之三,賽博朋克背景下的愛情故事。這篇小說帶有明顯的悲觀氣質,與其以往作品不同。現在想來可能受病情影響。

大家老是提《一日囚》——且不說設定並不新鮮,而且這篇小說根本不能體現柳文揚的特點。柳文揚不是強設定作家,風趣的文字風格和自嘲式人物才是他的標誌。

2003年

何夕,《傷心者》。大家也很熟悉我就不啰嗦了。何夕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品之二,反響熱烈,讀者紛紛來信。女同學被感動得嘩嘩落淚。

劉慈欣,《詩云》,《光榮與夢想》,《地球大炮》,《思想者》。2003年反響最熱烈的作品是《傷心者》,好在大劉作品量多質足,依然保持碾壓態勢。

遙控,《闔上眼五分鐘》。2003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小說,以「人擇原理」為背景設定,切入點獨特。

韓松,《地鐵驚變》。以現在目光看,韓松的作品有點新怪譚氣質:淡化背景,科幻和奇幻界限模糊。當然我認為他寫《地鐵驚變》時沒聽說過「新怪譚」這個詞。《地鐵驚變》隱隱帶有變態氣質,所以我印象很深。

傑弗里-蘭迪斯,《墜落火星》,2003年雨果獎最佳短篇。《墜落火星》寫得較淺,但最後反轉非常漂亮。

2004年

凌晨,《潛入貴陽》。凌晨最好的短篇作品。以時間旅行為設定,其實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美食遊記——好啦這是玩笑。

潘海天,《猴王哈努曼》。以印度神話背景創作的科幻小說——我懷疑是否受《光明王》影響。

劉慈欣,《鏡子》。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啰嗦了。

2004年

泛善可陳,劉慈欣專心長篇創作,只發表了《圓圓的肥皂泡》和《鏡子》——現在看來,《圓圓的肥皂泡》文字風格非常糟糕,一種「晚上七點《新聞聯播》播音員」腔調。何夕的《審判日》寫得很爛,我拒絕。夏笳的《關妖精的瓶子》反響強烈,但就類型來說更偏向奇幻小說,掉物理學歷史的書袋掉得漂亮,之後她再沒寫出如此精彩的幻想小說。我的注意力逐漸轉向《譯文版》。

2005年

劉慈欣,《贍養上帝》,《贍養人類》。大劉繼續埋頭長篇創作,短篇數量減少。然而還是沒人能撼動他的地位。

喬治啊啊馬丁,《沙王》。1980年星雲、雨果雙獎最佳短中篇,馬丁的科幻恐怖代表作。我接觸老馬最早的作品。之後我將接觸他一大堆短篇作品。

威廉-吉布森,《約翰尼的故事》,《整垮珂蘿米》,《冬季的「市場」》,《新玫瑰旅館》,《空戰遊戲》(與邁克爾-斯萬維克合著)。2005年看了好幾篇威廉-吉布森的短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意識流文字風格。相反,故事和設定反而忘光了。如果你對他的文風能夠產生共鳴,就能代入到他塑造的世界中去。

2006年

劉慈欣,《山》。這篇小說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它根本不是「小說」,就是設定說明嘛。設定很帶感,作為小說則不合格。

陳楸帆,《麗江的魚兒們》。陳楸帆代表作之一,當時受大劉影響,幾名新晉作者都在追求太空史詩流,挺無聊的。陳楸帆的作品簡直是一股清流。

水妖精,《灰色的憂傷》。2006年我印象最深的國內科幻短篇,因為……很慘。這種慘不是劉維佳那種「灰暗未來」的慘,而是個人境遇的悲劇。由於納米機械泄漏,人類面臨滅頂之災,希望寄托在一名中國科學家身上。小說中主要人物沒有一個好結局,全滅。文風疏離克制,毫不煽情。總之——

我認為它是水妖精的最佳作品。

斯蒂文-波普基斯,《歌王卡魯索》。這篇有點像《血里的音樂》。一名底層婦女操勞了大半輩子,到了七十歲終於可以閑下來放心抽煙。但是她所抽的新型煙里含有的微型機械改造了她的肺,使她成為了一個女高音歌唱家。

約翰-海姆瑞,《西班牙流感》,2006年星雲獎最佳短篇提名。主角是一名時空躍遷者,來到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尋找未來稀缺的小麥種子。這時他發現又有一名時間躍遷者來到此地,目的是撒播將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主角試圖阻止他,隨後發現撒播者的真實目的。

2007年

長鋏,《674號公路》。這篇小說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故事和設定出彩,但是寫得很爛。沒有鋪墊沒有渲染沒有留白,節奏猶如趕著投胎似的「把故事說完拉倒」。羅隆翔的出道作《寄生之魔》也給我這一印象:想像出彩,但文字大概只有初中水平——「編輯到底有沒有審稿修改啊?」我當時疑惑的想。

喬治啊啊馬丁,《晨臨霧逝》。2007年印象最深的科幻小說,喬治啊啊馬丁完全靠文字打動讀者。

特德-姜,《商人和鍊金術士之門》。2008年星雲、雨果最佳短中篇雙獎。2007年我第一次看並沒有看懂。後來《降臨》上映後重看特德-姜的作品,覺得《商人和鍊金術士之門》實在太精彩啦!!!故事結構借鑒《一千零一夜》,層層嵌套,核心命題則是宿命論。設定和寫作技巧的完美結合。

2008年

喬治啊啊馬丁,《局中變》,《萊安娜之歌》。《萊安娜之歌》是1975年雨果獎最佳長中篇,喬治啊啊馬丁的早期成名作。2008年《科幻世界 譯文版》引入了大量老馬短中篇小說。我發現,即使這些小說經過不同譯者之手的翻譯,但依然很精彩,可見原作的質量。

如果你是「冰與火之歌」系列小說粉絲,我強烈建議各位看看喬治啊啊馬丁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因為「冰火」已是他的後期作品。喬治啊啊馬丁不算是以設定見長的作家,但寫作技巧極佳。出道後他以「一千個世界」設定寫過大量太空歌劇作品。有一個對比:厄休拉-勒古恩也以統一世界觀寫過大量太空歌劇,比如經典的《黑暗的左手》和《一無所有》。不過厄休拉是用太空歌劇寫社會小說,而喬治啊啊馬丁則避開了深刻的社會思辨。有網友說馬丁作為嬉皮士一代,刻意避開社會深刻命題,很有道理。不過他的作品的確寫的好看,是將文學性賦予幻想小說的作者。

目前國內已出版喬治啊啊馬丁的短中篇合集,大家請為信仰充值好嗎?

2009年

厄休拉-勒古恩,《塞格里紀事》。入圍1995年星雲獎最佳短中篇提名。2009年我最喜愛的科幻短篇,看完後大聲叫好。《塞格里紀事》依然是太空歌劇背景下的社會派小說,設想當男女出生比例極為不正常後的情況。《黑暗的左手》中採用的「當地人、外來者、調查報告」多視角敘事,在《塞格里紀事》中運用的爐火純青。

羅伯特-里德,《億萬個世界》。2007年雨果獎最佳長中篇。羅伯特-里德曾感嘆自己總是不受獎項青睞——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他離頂尖科幻作家差了點距離。《億萬個世界》已經是他超常發揮。人類發明了平行宇宙穿梭機器,但是這一穿梭是單程的,去了就回不來。《億萬個世界》描述了無數穿梭者的故事。

布魯斯-斯特林,《自行車修理工》。1997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賽博朋克短篇代表作。我看過布魯斯-斯特林幾部短篇,都不算喜歡。而《自行車修理工》的貢獻在於,它沒有涉及虛擬空間,但是將「朋克」提升至重要地位。並不是有虛擬空間或者網路就是賽博朋克。

小林泰三,《看海的人》。當然,小林泰三是強設定作家,設定硬得能崩斷讀者的牙。不過他的世界設定很有意思:一個架空世界,但採用基於現實的物理規律。所以這是奇幻還是科幻?《看海的人》便代表了他的特點:在一個架空世界,兩個少男少女被物理規律隔絕的無望愛情。這是一篇愛情小說。

國內已引進小林泰三的短篇合集,如果不怕被其中複雜的物理設定弄暈頭,可以嘗試一下。

伊藤計劃,《無差別化引擎》。我看到這篇小說時,伊藤計劃已經去世。他的長篇《虐殺器官》是「日本十年讀者票選最佳科幻小說」,第二名是飛浩隆的《廢園天使》。《無差別化引擎》故事發生在非洲,由於部落仇殺不斷,西方科學家採用生物技術,抹去不同部落間成員的面部識別能力,意圖消除種族仇殺。但是這種消除失效了,造成了更大規模的種族屠殺。

保羅-巴奇加盧皮,《賭徒》。入圍2009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未來,新聞業為了追求點擊率,報道的都是吸引眼球的膚淺新聞。主角作為有理想的新聞從業者,希望報道環境危機等更現實的新聞,但遭遇重重阻力。他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賭上職業生涯。

保羅-巴奇加盧皮不變的主題是貧富/階層分化、生態災難、能源枯竭、科技退化...總之各種灰暗未來。我剛開始接觸他的作品心想:「我靠!這不是又一個劉維佳嗎?!」不過保羅-巴奇加盧皮厲害之處是鋪陳細節,塑造完整的世界。

伊麗莎白-貝爾,《探秘修格斯》。2009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篇克蘇魯神話同人。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文學價值很低——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愛手藝的傳記作者說的。論恐怖小說,他比不過愛倫-坡。但愛手藝的貢獻在於出色的設定,以供後世作者發揮。比如,去年凱吉-約翰遜獲得世界奇幻獎最佳長中篇的《維利特-博伊夢尋記》,便採用「幻夢境」設定。

《探秘修格斯》發生於二戰早期,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度有所鬆動。藤校開始接受黑人學生,一些大學也授予黑人學者教職。主角是一位黑人學者,到海邊小鎮調查神秘生物修格斯。雖然具有一定社會地位,他依然小心翼翼,擔心遭到種族主義者報復。同時,他從報紙得知,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愈發嚴重。種族問題、二戰、修格斯,這些事情逐漸有了交集。

2010年。

肖恩-麥克馬倫,《鋼鐵號角》。由於外星人侵略,人類不得不一次次進行時間旅行,修正歷史,以尋找抵抗外星人的辦法。在一個時空中,人類放棄了無線電。在另一個時空中,人類產生了神權政府。這場戰爭似乎永無止境。這篇小說的想像力突出,故事和設定結合緊密。雖然具體情節忘光了,但印象極深。

2011年。

威爾-麥金托什,《冰柱新娘》。2010年雨果獎最佳短篇。在未來,女性死後頭顱被冷凍,供男性選擇「相親」。女主角就是這樣一位冰凍新娘,由於某些原因她自殺,被不斷喚醒、相親、再冷凍。隨著時間推移,她回憶起自己自殺原因,而且恐懼的意識到,她被複活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21世紀10年代後,星雲、雨果、世界奇幻獎等幻想文學獎項越來越強調文化多元化,所以你可以在這篇小說中看到女性地位和LGBT群體等議題——但這不叫「政治正確」好嗎?70年代就有厄休拉-勒古恩這種社會派科幻小說大家,只是她把社會議題放在架空的外星球背景;而當代作者則放到現實討論。

特德-科斯馬斯卡,《觀察者》。這篇小說當年反響強烈,以至於讀者將特德-科斯馬斯卡與特德-姜相提並論——事實證明,這是錯覺...特德-科斯馬斯卡段位還差得遠。《觀察者》是基於雙縫干涉實驗的思想實驗,結尾收的恰到好處。後來作者將其擴寫成長篇《閃爍者》,就成了無聊的高科技驚悚小說,而且節奏慢的要命。

2012年。

喬治啊啊馬丁,《肉院情人》。這篇小說居然被《夢歌》刪除了,有什麼好敏感噠?!本質上,這是一篇愛情悲劇。老馬當年寫這種桑心小說也是好手。

保羅-巴奇加盧皮,《黃卡人》,《卡路里人》。這兩部小說與《發條女孩》為統一世界觀,相當於前傳。這幾篇最大的貢獻是塑造了世界末日般的東南亞異域世界,一般作者可寫不出來。後來他的小說越寫越拖沓,以至於差點成為最令我心煩的幻想小說作家。

查理-簡-安德斯,《六個月零三天》。2012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2012年我最喜愛的科幻短篇,我心目中最佳科幻愛情小說之三。以一對可以預測未來的男女戀情討論了宿命論和自由意志。查理-簡-安德斯筆觸細膩,擅長感情描摹而不矯情。後來她的星雲獎獲獎長篇《群鳥飛舞的世界末日》繼承這一特點。

2013年沒有我特別喜歡的科幻短篇。

2014年

邁克爾-斯萬維克,《漫漫長旅》。2014年我最喜愛的科幻短篇。邁克爾-斯萬維克多次獲得星雲、雨果、世界奇幻獎。我認為這是他最好的科幻短篇,喜愛它勝過他的獲獎作品比如《暴龍諧謔曲》、《時間軍團》、《狗說汪汪》。一名法醫從他的前妻接受了一個任務:解剖一具外星人屍體。在解剖過程中,他鬼使神差的吞下外星人體內的一片蛋白片,隨即失去知覺。當他醒來,發現自己開著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狂奔,手上鮮血淋漓。受蛋白片影響,他開始出現幻覺,而前方是一段漫漫長旅。

2015年

路易斯-夏納,《黑太陽》。二戰前夕,幾名魔術師預見到希特勒上台將帶來巨大災難,聯手製造騙術將希特勒投入瘋人院,扼殺了二戰。很出色的另類歷史小說,節奏明快故事抓人。

科伊-多克特羅,《出賣月亮的人》。2015年我最喜愛的科幻短篇,獲得西奧多-斯特金紀念獎。主角是一名中年IT人,疑似被診斷為癌症。之後確認癌症為誤診。主角如釋重負出了醫院,遇上一名年輕極客。極客熱情的開車送主角回家,路上邀請他參加火人節和七月狂歡節。在節日上,極客帶來他的發明,可以自走移動的3D印表機。狂歡後,主角決定和極客一起努力將3D印表機送入月球,讓它列印房屋。但是誰都沒想到,這個理想將耗費他們一生的時間。

《出賣月亮的人》並不完美,比如它的結構問題,頭重腳輕,前期花費大量筆墨描述七月節狂歡;而將3D印表機送入月球的種種努力則簡略帶過。當然,狂歡節的描述為主角的思想轉變打下伏筆。《出賣月亮的人》最出色的地方在於其科技樂觀主義,現在科幻小說總是渲染灰暗未來或者強調科技的潛在危害,看多了整個人都不好啦!難得有一部價值觀積極正面向上的科幻作品,人物塑造也很立體出色,簡直是各種世界末日版本科幻小說的清風啊。

2016年

薩拉-平斯克,《鄉村公路女神》。2016年星雲獎最佳短中篇。薩拉-平斯克是獨立音樂人出身,所以她的作品總是出現如下要素:音樂人;灰暗或如世界末日般的未來;les...是的,她作品中的主角都是les...在未來美國,資源向大城市集中,城鎮凋零。一支朋克樂隊開著小車,一路在破敗城鎮間巡演。很有意思,這篇小說某種程度上反應了搖滾「叛逆」的刻板印象。

去年她的作品《或遲或早,一切終將沉入海底》入圍星雲獎最佳短中篇提名。由於世界末日,富人們集資建造一艘巨型游輪,將資源搬上游輪到處遊盪。富人們還將一批歌星帶上游輪進行表演,夜夜笙歌。主角是一名女歌手,不願意過這般生活,偷偷跳上救生艇逃走。救生艇遇上海難,她被衝上海灘,為一名海邊的女子所救。

尤金-費雪,《新媽媽》,入圍2016年星雲獎最佳長中篇提名,2016年我最喜愛科幻短篇。假設存在一種病毒,讓卵子可以自我受精。女性每次排卵,就相當於一次懷孕,而後代就是她的複製體,這將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新媽媽》堪稱社會派強設定科幻小說代表,政治、宗教、醫學、法律、女性地位、LGBT群體等各個議題全部涉及,而且寫得非常好。很久沒看到如此出色的社會派科幻小說。

2017年

格雷格-伊根,《植入的公理》,《潛行於謊言之間》。格雷格-伊根是科技強設定作者,喜愛生物科技設定和自由意志主題。他的主要問題在於故事經常和設定脫節,即設定極強,但故事簡單,甚至故事和設定無關。

《植入的公理》講述未來「觀念」可以如藥劑般植入大腦內,被植入者可以改變宗教信仰、價值觀乃至性癖好。主角的妻子在一起銀行搶劫案中被殺,殺人者成為污點證人,坐了幾年牢就出獄。主角想替妻子報仇,但他反對死刑,下不了手,於是購買植入劑,植入「人命無足輕重」的觀念,成功替妻子復仇,但這一植入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潛行於謊言之間》的設定是,由於不明原因的災變,地球被分割成產生不同觀念的地區。在一個地區,人的觀念就會被影響,比如成為佛教徒、不可知論者、懷疑論者等等。人群基於相同的觀念居住,其他地區成為廢墟。有一批遊盪者拒絕被地區影響,在觀念區域的空白處遊盪,尋找沒有被影響的樂土。這個設定很「大」,適合寫成長篇,短篇的故事就太簡單了。

有幾篇小說我忘了是什麼時候看的。

特里-本森,《熊發現了火》,1991年星雲、雨果雙獎短篇。主角的母親重病,他和弟弟、侄子開車去看望,途中發現熊發現了火,手執火把圍坐取暖,冬天不再冬眠。後來母親逃出醫院,與群熊坐在火堆前,平靜去世。

這是一篇帶有神秘主義的小說——你很難說它是科幻小說或者奇幻小說,它沒有交代熊發現火的原因。特利-本森筆調哀傷而和緩。與其說這是幻想小說,不如說是純文學作品。

康妮-威利斯,《即使是女王》,1993年星雲、雨果雙獎短篇。這是一篇幽默科幻。未來婦女解放運動使女性地位極大提升,通過服用藥物擺脫了煩人的月經。主角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女法官,大女兒已結婚生女,二女兒則叛逆的令人頭疼。當二女兒宣布要加入機車黨,女主角的媽媽就急急忙忙趕過來,接著女主角的婆婆——一名強勢的女政治家,整天忙著維護世界和平——也從百忙中趕過來。一群女人開始了家庭會議,七嘴八舌苦口婆心的勸說二女兒。最後,當二女兒得知加入機車黨將不能服用阻止月經的藥物,而月經如此麻煩,她就打消了念頭。標題名來自一段對話:「每個女人都要經歷月經,即使是女王?」「即使是女王。」

弗諾-文奇,《費爾蒙特中學的流星歲月》,2002年雨果獎最佳長中篇。弗諾-文奇最偏愛的主題是「超人巨變」。他通過兩種設定表達該主題,一是太空史詩,比如《天淵》和《深淵上的火》——我想大劉可能受此影響。二是網路和虛擬空間,比如《真名實姓》和《費爾蒙特中學的流星歲月》。所以我不認為弗諾-文奇是「賽博朋克」作家——不夠朋克嘛。弗諾-文奇的作品也有設定爆炸特點,比如《費爾蒙特中學的流星歲月》:可穿戴網路設備、遠程虛擬成像、老年痴呆症治療、有機探測器,乃至動物智力爆炸...設定一個接一個扔過來,令人目不暇接。之後弗諾-文奇將該小說擴寫為長篇《彩虹的盡頭》,獲得2007年雨果獎最佳長篇。

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2000年星雲獎最佳長中篇。我都忘了第一次看這篇小說是什麼時候,反正第一次沒看懂。和很多人一樣,將其理解為「星際語言學普及教程」。《降臨》上映後又看了一遍,還看了特德-姜的訪談,才意識到小說的核心主題是宿命論。語言學其實是小說最不重要的,特德-姜表示,為了讓女主角獲得預知能力,他曾考慮冥想或服藥方式。後來他寫《領悟》,主角獲得「超能力」的方式就是服藥。小說敘事層層遞進,從語言學到費爾馬最少時間定律再到宿命論,相當於剝洋蔥,最後把宿命論的核心「剝」出來。《你一生的故事》、《商人與鍊金術士之門》和《六個月零三天》,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探討決定論和自由意志關係的科幻小說。老王受《你一生的故事》啟發,寫了《一生的故事》,道理得借人物之口說出來,就落了下乘。

今年我看過有趣的科幻短篇有:特里-比森,《窟窿里的洞天》;飛浩隆,《海之指》——飛浩隆真是變態!!這是褒義;薩拉-平斯克,《何人生還》。一般年底我會寫篇回顧。

至此嘔心瀝血爆肝爆腎的回顧了我喜愛的科幻短篇。我看過多少科幻短篇?肯定超過一千篇,可能沒到兩千篇。黑體標註的小說都是我心目中的經典之作,有的甚至二十多年都難以忘懷。如果各位感興趣可以找來看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十研究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痴迷於遊戲?

TAG:千十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