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愛的,我愛你,但我更愛畫畫

親愛的,我愛你,但我更愛畫畫

親愛的

我愛你

但我更愛畫畫

他堅定地告訴妻子

這就是馬蒂斯

這段時期

如同在漆黑的森林裡踉踉蹌蹌地前行

不知在往哪裡去

但他起碼對自己創作的慾望心知肚明

深知繪畫才是他的歸宿

馬蒂斯經歷了兩次殘酷的世界大戰

在戰爭期間

很多畫家選擇了一種方式

來表現戰爭的殘酷

用揭露、諷刺表現戰爭的悲痛、凄慘

但他不一樣

他選擇了一種寧靜、歡快、舒適的藝術形式

來表現戰爭時期的一種情緒

馬蒂斯為什麼在戰爭年代

去表現舒適嫻靜呢?

是因為他選擇了另外一種武器,

一種能夠帶給人們樂觀情緒的責任

他把這個叫做「責任」

他想讓當時的人們相信

像畫面中這樣

坐在陽光下的舒適生活

仍然是可能的

這是他的責任

1888年馬蒂斯初至巴黎

乾的是抄寫員工作...

直到盲腸炎住院

媽媽塞了盒顏料讓他打發時間

偶然的機緣鑄就一生的輝煌

「如同被主召喚

從此我不再主宰我的生命

它主宰我」

馬蒂斯投身莫羅門下正式學藝

莫羅認為

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

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獲得

對馬蒂斯影響極大

。。。

如果說

印象主義沉迷於轉瞬即逝的光影

那麼馬蒂斯則想要從中沉澱出

更為凝練持久的和諧與喜悅

30來歲的馬蒂斯,仍然身無分文,帶著3個孩子,他已經瘋狂創作了15年,如他所說「就像一個喝醉的蠻漢,在狂躁之中試圖踢開大門」,可惜他尚未找到屬於自己的畫風。

1905年,一次法國南部旅行,給他帶來了藝術上的契機,地中海岸邊的一個小鎮了科利尤爾,陽光明媚,色彩濃艷。他畫了這幅著名的作品《打開的窗戶》

這扇打開的窗戶,敞開的就是一種心境。他的筆觸有很強的自我表現力,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抽象色彩的跡象。

畫面顯得很粗糙,但他注重的不是造型的細緻、準確,而是刺激、濃艷的色彩

從梵高的時代起,畫家們就開始用豐富的色彩來描繪他們的所見,但像馬蒂斯這樣大膽的還從未有過。

接著,他為妻子畫了一幅與眾不同的肖像,線條粗狂而頗具動感,顏色不算協調但卻極富衝擊力。這是對傳統繪畫教條的又一次顛覆。

在接下來的5年里,他不斷挑戰構圖與色彩的極限,他開始嘗試把情感融入畫中。

野獸派是20世紀以後,最早形成的藝術運動之一,野獸派的畫家們沒有什麼正式的宣言和系統的理論,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主張:繪畫一定要表達個人的主觀感受,並不是模仿自然現象。於是,他們經常採用一些大膽的色彩、平塗,而沒有立體的描繪。色彩用的基本都是純色,筆觸很隨意,看上去好像不講究。強烈刺激的原色,再加上隨意的筆觸,畫面就顯得有野獸味道了。

《科利尤爾的屋頂》

「同樣是綠色,1千克比半千克顯得更綠」。馬蒂斯想表達的意思是,如果要讓色彩顯得更濃烈,就必須大量地使用它,不能小塊小塊地用,只有畫上一大片紅色,才能讓它在作品中足夠顯眼。他創造了一種在西方藝術史上從未有過的著色手法,他畫中粗狂的色塊,一點兒也不像現實世界,他打破了常規。

在他之前的幾百年里,各種繪畫技法已經非常完善,公式化的繪畫手法涵蓋了光、影、透視,以及細節筆觸,但為了抓住科利尤爾那轉瞬即逝的神韻,他大膽拋棄了這些手法。他是希望讓觀者的視網膜感到震顫,目的是要把色彩的革命,在原來像梵高他們的基礎上更加走向極致。

西方繪畫是立體的,梵高、高更、塞尚把東方繪畫的平面化,在他們自己的作品中進行了初步的試驗。馬蒂斯在此基礎上,乾脆拋棄了西方的三維透視,壓縮了畫面的空間,壓成平面了,然後再把裝飾藝術融進去,發展為一種藝術的自覺

梵高作品

馬蒂斯作品

馬蒂斯大面積使用單色(紅色),並且比梵高的作品更平面化了。

梵高作品

馬蒂斯作品

從這兩件作品的對比可以看出,馬蒂斯在梵高繪畫的基礎之上,又進一步發展了平面裝飾感

高更作品

馬蒂斯作品

馬蒂斯的作品和高更的作品放在一起,和高更的原始野蠻相比,馬蒂斯瘋狂粗野的用筆,還真的具有野獸派的風範。

高更作品

馬蒂斯作品

高更這件作品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裝飾感,而與馬蒂斯的畫放在一起,馬蒂斯就更進一步圖案化了。馬蒂斯在高更平塗概括的基礎上,把人物形象給簡化了。

塞尚作品

馬蒂斯作品

從塞尚的作品中,可以覺察到他好像是在研究,而馬蒂斯更傾向於表現

塞尚作品

在這個對比中,塞尚依然是在研究,馬蒂斯則選擇了另外一種試驗——裝飾圖案的追求。塞尚的手法看上去很執著,馬蒂斯是在美感的形式上求創新。

梵高作品

高更作品

馬蒂斯作品

同樣是表現休息,梵高表達了農民的樸實,累了,真的累了,能休息一下太好了。高更描繪的是原始自由的無所事事,上帝每天都給我們食物吃。馬蒂斯展現的是美麗的圖案和色彩、生活的休閑和舒適。從形式上,馬蒂斯發展了色彩的圖形,邁開步子走向了更加遠離真實的自我表現

「我不能像一個奴僕那樣抄襲自然。我是要解釋自然。自然必須要服從繪畫的精神。我繪畫的目的就是要表達一種意境、心境」。

「我一生中,都試著在我的作品裡表現出一種寧靜,因為我自己就需要平靜。」

與梵高、高更等畫家相比,馬蒂斯的內心要平靜得多,他潛心於繪畫形式的研究,喜歡色彩的表現,追求畫面的愉快感,因為他本人的生活也是要追求浪漫和歡樂的。所以,我們看他作品的時候,也一直洋溢著歡樂、愉快。

沒有人會沒有那種時候,憤怒、不安、煩躁,在馬蒂斯作品中,他創造出一些,能夠停止這些的東西。他對美的形式的創造能夠抑制人類意識當中的那些煩躁的東西,我們還能對一個畫家要求更多嗎?

讓我們試著跟著他的作品,走進這個偉大藝術家的繪畫意境。

La lecon de musique 1917

1917年創作的《鋼琴課

是馬蒂斯最具特色的立體主義作品

視點不變的色塊彼此抽象又呼應

既富裝飾性又具空間深度

平和美好的方式卻抒寫著災難和絕望

The Piano Lesson,1917

墮落而低沉的畫面

象徵著因一戰而消逝的伊甸園

壓抑的情緒沿著畫面肆意流淌

。。。

一戰結束後

馬蒂斯創作了大量人物畫

強烈的造型感與線條表現

洗鍊純粹、優美動人

The Painter and His Model 1917

Interior At Nice 1920

Odalisque sitting with board

1920年之後

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

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

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

1930年之後

馬蒂斯的藝術達到高峰

被認為是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Robe violette et Anemones 1937

Two Girls in a Yellow and Red Interior 1947

晚年年過古稀屈居病榻的馬蒂斯

身體處於崩潰的邊緣

卻依然做出震驚又極具創新的作品

將顏料直接塗在簡單的剪紙之上

Icarus

20多幅剪紙收集在《JAZZ》中

那是真正自我的展現

那麼自由而無所畏懼

Jazz 1947

直至83歲

馬蒂斯依然創作出《The Snail

巨大的畫幅上漂浮的色塊

粗糙、平坦、大膽而又鮮明

卻不乏感人與美麗

The Snail

很難想像

如同孩童般稚氣而單純的畫面

居然出自一位古稀虛弱的老人之手

馬蒂斯的偉大之處

在於超越了乏味狹小的裝飾天地

從而創造「大裝飾藝術」的概念

那對藝術無謂簡單的理解和感悟

Plum Blossoms, Green Background, 1948

逝世之前

馬蒂斯為玫瑰經禮拜堂作設計裝飾

Chapelle du Saint-Marie du Rosaire

光線從相間的玻璃花窗傾洩而入

色彩和圖案共譜神聖之舞

音樂與形式融匯精華之律

信仰的理解與色彩律動的抽象交相融匯

令見者人傾心動容

教堂如同馬蒂斯的精神遺囑

也許

作為無神論者唯一的信仰

就是對自我創作完全而真誠的愛

由始至終

馬蒂斯逐漸放棄了所有的細節描繪

致力於純粹的形狀和單一的顏色

試圖通過視覺的愉悅

在藝術的天地里營造一座無憂宮

使精神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紛擾

得到美的慰藉和心靈的安寧

他做到了

。。。

The Beasts of the Sea, 1950

下面再欣賞一下

馬蒂斯的靜物和風景吧

真正的藝術不是一場「秀」

而是一場修行。

可並非每一位在藝術的田地里耕耘者,

都是在修行。

我一生中

都試著在我的作品裡表現出一種寧靜

因為我自己就需要平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線 的精彩文章:

在錢上畫畫什麼感覺?
這種老照片,看得特別滋味!

TAG:前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