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會選擇鐵飯碗還是瓷飯碗?

你會選擇鐵飯碗還是瓷飯碗?

又是一年校招時。每到這個時候,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們在選擇工作時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是要選擇一個「鐵飯碗」,還是放手一搏,在未知中打拚?

其實,無論對職場新人還是老人,這個問題都可謂「直擊靈魂」。而如果放到幾十年前,放棄「鐵飯碗」則更需要勇氣。

1984年5月的一天,34歲的王維軍正式離開曾經工作了八年的北京東風電視機廠,到位於長安街上民族飯店六層的西門子北京代表處上班。在當時很多人眼裡,他這是「砸了鐵飯碗,抱個瓷飯碗」。

但恐怕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端著西門子這個「瓷飯碗」,他一干就是整整30年,直到退休。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剛剛在艱難中起步,外資企業、個體經營逐漸萌芽。和王維軍一樣內心涌動的青年們鼓起勇氣邁出了脫離「舒適區」的第一步。

當年的東風電視機廠主要生產崑崙牌電視機,設計科的主要任務是「生產一代、設計一代、存儲一代」。當時科里提出應該存儲大屏幕彩電,但王維軍卻認為應該另闢蹊徑,選擇小屏幕攜帶型彩電。這樣在許多遙遠的山區,只要有信號覆蓋,老百姓就能看上電視。但是這一想法始終無法批准立項。鬱郁不得志的他逐漸產生了去外面闖一闖的念頭。

「當時國企太死氣沉沉,人事關係複雜,自己還是想趁年輕干點事情,可以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吧。」回憶起往事王維軍不禁感嘆。當時也有親朋好友來勸說,「萬一哪天政策變了,退休了怎麼辦?」但是他心裡自有打算。「未來的事情不好說,但至少在外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收入也不錯,還能存下些錢。」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西門子北京代表處工作的王崇山(右)和王維軍(左)為一位德國同事慶祝入職25周年紀念。

1985年,意氣風發的王維軍(左二)和西門子北京代表處的同事在一起。

1985年前後,西門子北京代表處員工合影,後排左三是王維軍。

當時外企不能直接面向社會招聘,應聘者只能先通過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FESCO)的考試,再被分派到不同的外企去面試。王維軍曾經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北京工業大學學習半導體器件,也已經自學廣播英語多年,自然過五關、斬六將,順利地進入了西門子北京代表處。

剛開始他的工作是整理產品樣本,用標籤將各種資料分門別類。這項工作十分枯燥, 沒有極大的耐心和興趣很難堅持下來。由於工作細緻認真,本來試用期半年,但是他不到三個月就轉正了。也正是由於最初的知識積累,代表處搬到望京後,王維軍成了西門子的「第二總機」。歷任接線員離職時都會向繼任者交代:「當你不知道電話該轉給哪個部門時,就去問問王維軍。」

此後30年間,從翻譯、銷售代表到高級技術顧問,他親身參與了北京水源九廠、廣州地鐵一號線、西氣東輸等重大項目,也見證了西門子發展成為在華最大的外資企業之一。

至今,王維軍仍然清楚地記得他人生的這個轉折點發生在1984年5月20日,這天正好是毛主席發表歷史上著名的《520聲明》14周年。

當年的王維軍和同伴們在忐忑和憧憬中邁出了改變命運的重要一步。而他們的勇氣和信念至今仍然激勵著在中國的32000名西門子人。

1989年,王維軍(右)在海南出差,與當時醫療器械部同事房華進在椰樹下合影。

2017年8月,已退休近三年的王維軍在黑龍江黑河。

(王維軍於1984年5月加入西門子北京代表處,2014年11月,從西門子中國過程工業與驅動集團大型傳動部退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門子中國 的精彩文章:

改革開放四十年:讓交流與發展的明燈長盛不衰

TAG:西門子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