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的今天,紅軍前輩過草地
原標題:83年前的今天,紅軍前輩過草地
1935年8日21日,紅一、紅四方面軍混編為左、右路軍後,開始穿越草地。當天,紅軍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毛兒蓋出發,進入草地。
紅軍穿越草地
在這片草地中布滿了水草、沼澤、泥潭,除了野草,什麼都不長,根本就沒有路。人和馬必須踏著草甸走,這是唯一安全的落腳處。從一個草甸到另一個草甸,跳著前進。一天下來,精疲力竭。
資料圖:油畫《紅軍過草地》
有的戰士又累又餓,實在跳不動,就用棍子探深淺,幾個人互相攙扶著走。但還是有很多人掉進沼澤地里,往往是一個人陷進去後,另一個人伸手去拉他,也跟著掉了進去,越陷越深,再也沒能出來。
據說過草地有三怕:
第一怕就是沒踩著草甸,陷進泥沼。一開始戰士們沒有經驗,不停地有戰士陷進泥潭,旁邊的戰士們就上去救人,許多都一起犧牲了。後來有了經驗,掉下去的也少了,幫他的同志也掌握了方法:不能動,越動陷得越深,然後站在草甸上用綁腿的布條,幾個人一起拉他上來。
第二怕是下雨。草地的氣候變化多端,一下雨,草甸就十分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會摔進一旁的泥潭。
第三怕過河。草地還是十分原始的環境,上面許多河,有的水淺一些,還能涉水過去,但多數河都又寬又深,河水冰冷刺骨,水流還很急,許多戰士都在渡河時犧牲了。有時候遇上天降暴雨,正在過河的戰士就被暴漲的河水沖走,一去不復返了。
就這樣,草地埋葬了許許多多的熱血戰士,那些經歷了湘江之戰之後歷次戰役,翻過夾金山倖存下來的紅軍戰士,有許多沒能從草地走出去,就此長眠於此了。
紅軍長征 資料圖
這三怕還不是過草地最難的事情,更難應付的是飢餓。
出發前,紅軍指揮員命令各部隊四處籌集糧食,以備過草地時有足夠的力氣。但本身當地人煙稀少,即使有一些牧民也都窮的揭不開鍋,需要紅軍接濟,紅軍拿著錢卻買不到糧,什麼辦法都想了,但把當地居民的存糧都買來也不夠用,負責籌糧的戰士急得直哭,實在沒有辦法,也只有殺馬殺牛。
未被吃掉而被保存下來的半條皮帶(資料圖)
戰士們把徵集來的青稞麥磨成麵粉,再炒熟了帶在身上,並殺了幾匹馬和當地藏民的幾頭氂牛,做成肉乾。有的戰士鋌而走險,看準了國民黨地方部隊在運給養,就搶了給養當口糧,所以說最大的運輸隊長就是蔣介石,沒有糧沒有槍,他都會「送」過來,當然數量不是很大,只能緩一時之急,紅軍還準備了烈酒、辣椒好抵禦寒冷。
紅軍過草地時吃過的野菜標本(資料圖)
為了過草地,紅軍戰士專門開會教怎麼找可以食用的野菜的絕活,在糧食吃完的時候,可食野菜就是生命的保障。最後,紅軍戰士平均每人帶著五六斤口糧,就這樣上路了。
走了幾天,大多數戰士就都開始餓著肚子趕路了。分下來的青稞麥炒麵只夠吃幾天的,雖然難以下咽但總比沒有好。很多紅軍後來回憶,都覺得那時能夠走出來十分不可思議。
「準備的青稞麥炒麵,需要用水煮著吃,沒有水,干吃很難受,且口渴難熬。一下雨,青稞面被淋濕了,就成了疙瘩,再用開水和就成了稀麵糊糊,不經餓。如果吃黏疙瘩,又難以下咽。
還有不少同志在進草地之前來不及磨面,帶的就是青稞麥。這樣的青稞麥只能一顆顆咬著吃,帶的少,就一顆顆數著麥粒吃,盡量節省多吃一兩天。咬青稞麥既吃不飽,還難於消化。一般戰士準備的乾糧,兩三天就吃完了。」
還有的老紅軍回憶:「前邊的部隊還有野菜、樹皮充饑,後續部隊連野菜、樹皮都吃不上,更難熬。
這不是想像出來的,也不是沒有經歷過長征的人,能夠想像得出來的。那樣艱難的歲月,紅軍戰士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挪過來的。
紅軍翻越雪山時穿的鞋。帶有腳碼子(防滑用)的鞋是紅軍女戰士穿的
到最後的時候,實在沒得吃,只好殺戰馬。彭德懷的大黑騾子就是在過草地時殺掉的。當時,老飼養員擋在騾子前面,實在捨不得殺。他飼養了它那麼久,早就培養出感情來了,大黑騾子就像他的戰友一樣,要殺掉自己的戰友,誰能忍心呢?最後,由於實在沒有吃的了,大黑騾子還是被殺了。
它的肉救活了許多紅軍戰士,使他們有力氣堅持著走出草地。
紅軍戰士的裹腿和斗笠
爬過了雪山,戰士們以為再冷也不過如此了,但草地的寒冷是那樣的深入骨頭,成為大草地留給紅軍戰士的又一深刻印象。
草地溫差極大,早上,太陽出得晚,很冷,衣著單薄的戰士們就喝點酒,或者咬點辣椒驅寒。空著肚子喝烈酒、吃辣椒,別提多難受了,許多戰士都得了腸胃炎,常常疼得走不了路。但那麼少的酒和辣椒哪裡夠用呢?兩三天後就沒有了。戰士們只好緊緊靠在一起,彼此取暖。
到了中午,太陽升得老高,晴空萬里,烈日炎炎一片雲彩都沒有。早上披在身上的被子、衣服被太陽曬得十分僵硬,很難脫下來。本來就疲憊的戰士們被太陽曬得頭暈眼花,就這樣一步一停地向前走。
下午,常常是突然陰雲密布,雷電交加,暴雨冰雹劈頭蓋臉地打下來,令人猝不及防,逃都沒地方逃。
剛晒乾的衣服又一次被打濕,風雨吹來,冰冷入骨。
紅軍過草地時穿過的蓑衣
在草地里,戰士們身上、腳上永遠是濕的:早晚是雨水,中午是汗水。戰士們的衣服都發霉了,由於太潮濕,不少傷員的傷口都發炎了,久久不能癒合。很多傷員因此發著高燒,在茫茫的大草地上永遠閉上了眼睛。
夜晚時多是霧雨籠罩的天氣,草地上找不到一塊比較乾的地方宿營,累極了的戰士們就找一個土丘,或是河邊高地,有的就地而卧,用石頭做枕頭休息。有的坐著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會。
由於太潮濕,火很難生起來,而夜晚又太冷,戰士們就三五個人擠在一起入睡。許多戰士在第二天早上就沒再起來,保持著相互依靠的姿勢永遠地進入了夢鄉。
紅軍走過的若爾蓋草地(資料圖)
由於出了草地,紅軍還要繼續戰鬥,所以紅一方面軍組織了一個收容隊。掉隊的人員就跟著收容隊繼續前進,可以走得慢一些。每天,掉隊的都有三四百人,其中大多數都跟上隊伍,參加了後面的戰鬥,但也有不少同志沒能跟上,永遠地留在了草地上。
至今為止,過草地的紅一方面軍究竟犧牲了多少同志,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太多太多的戰士留在了草地中,留下了他們火熱的青春年華。但更多的戰士堅持著走出了這片草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經過的無人煙的雪山草地地形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 提供)
據歷史記載,8月27日,右路軍走出草地到達巴西地區,等待左路軍前來會合。此時,紅軍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等率領,由卓克基出發,也穿過草地,到達阿壩地區。
8月29日,中共中央率領右路軍到達班佑、包座地區,徐向前、陳昌浩指揮第三十軍全部和第四軍一部,進行了包座戰役,共殲國民黨軍5000餘人,俘國民黨軍800餘人,擊斃國民黨軍師長伍誠仁,於31日佔領包座。這次戰鬥的勝利,打開了紅軍北上的門戶,為實現北上戰略方針,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今天我們回顧這段紅軍過草地的歷史,絕不能忘記那千千萬萬的、犧牲了的同志,他們用行動教會了我們,什麼是大無畏精神,什麼是信仰。
多少戰士在他人和自己之間選擇了他人,把最後一點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他們雖然犧牲了,但歷史會記住他們,中國人民會記住他們,他們的血沒有白流,他們的生命沒有白白付出,中國革命,在千千萬萬像他們一樣的紅軍戰士的努力下,最終取得勝利!他們是不朽的英魂,永遠銘記!
來源:史海老陳記(搜狐微博)
編輯:靈犀
編審:劉鵬


※藍天勇士,試飛英雄丨國產殲-10戰機首飛試飛員雷強
※打贏「心理戰」:就這樣把你征服!
TAG:央廣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