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不是讓孩子背負厚重的愛

教育不是讓孩子背負厚重的愛

少年時,我們是舟,父母載著我們前行。三十過後,我們是水,引導孩子一路迤邐前行。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人需要面對的問題,話題講的多,結論大多乏善可陳。身邊的朋友結婚前大談孩子的經營和教育,諸如家養和放養的區別、學習問題等。等到結婚後,生活和家庭所帶來的壓力慢慢讓我們的初衷有了偏頗。他們變了么?沒變。他們沒變么?他們確實變了。

不可否認,他們仍是熱愛家庭,熱愛自己的孩子。他們一邊為孩子操心著上學的問題,一邊要解決衣食住行的開銷。最難的是什麼?最難的不過是平衡兩者之間的一個度的問題。

在中國當下的社會,大多女主內,男主外。但我想說,教育是父母雙方應該承擔的責任,家庭亦是。好比身邊的一個單親母親,孩子在沒有父親的教育下,孩子的性格明顯有傾向於女孩子,嬌氣且經常胡攪蠻纏,這還是一個男孩子。

父母是一面鏡子,是孩子行為的第一參考對象。往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周遭事物的評判標準都來自於父母。

孩子在牙牙學語到蹣跚起步的過程,他對周遭的任何東西都是模糊的。在心理學上,這時候的孩子只能理解具象的事物,一般抽象的東西是難以接受的。而這時父母們最簡單能灌輸的就是幫助孩子認知周圍的事物,比如那些是能吃的,那些是不能吃的。

而到孩子真正入學,這個時候的孩子會逐漸產生情緒,慢慢腦子裡可以理解接受更多抽象的事物。而這個時候開始考究的是父母的耐心和學校老師的引導。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考慮好的教育資源的原因。而這點,相對而言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會比三四線教育資源好的多。

大多一線城市的老師經過更加系統的學習,且在成熟的教育框架下一線老師會更加有耐心。所以一個教育機製成熟與否很大程度上能決定老師的優劣。孩子在成熟的教育機制上入學,能避免在成長過程對事物是非的認知產生誤解。

那麼,家長們在這個時候應該考慮什麼呢?這個時候我們要更加有耐心,耐心為孩子解釋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所產生的衝突和問題。孩子在上學過程中會有同學,而每一個同學的家長的價值觀、認知等方面是有差異性的。孩子們在交流當中會慢慢有很多這方面的體會。

這方面很重要,經常有人說,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想法。這個是不對的。我們可以想,我們在孩子這個年紀時會想些什麼,會不會有情緒,會不會不開心,會不會為父母一個含糊其辭的解釋而胡思亂想。相信我,這個時候的孩子更加需要您的耐心引導。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教育專家說,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引導。但往往我們的家長會誤以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是成功的教育。須知,少年這時該肩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少年的世界擁有無限可能,他會幻想自己會飛,幻想自己是超人,幻想自己是拯救世界的人。他們的世界很大,大到我們難以想像。他們的世界又很小,因為現實當中他們所需要的一切都需要經過父母。

我想,對小學的孩子是不應該有太高的要求的,倘若孩子喜歡某一樣東西,那我們教便是了。倘若佔用孩子玩樂的時間,比如去報各種補習班之類的就顯得意義不大。

玩是孩子人生中必要的修行,在玩的過程中他能更加順其自然地接納社會,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自己世界觀的完善。好比他們玩沙子,總喜歡把沙子建成一個又一個奇形怪狀的東西。不要差異,這就是孩子當下的世界,當下該有的世界。

當下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太過於厚重,而導致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心理活動。

就好比父母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我做的種種都是為孩子的未來考慮。這話對也不對,孩子的未來是考慮不清楚的,就好比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期望一般,我想說咱們達到父母的期望沒呢?由此可見,父母給予的壓力大多數是有上一代我們所經歷的事物形成的世界觀帶來的。假若父母的世界觀都如此繁重,那麼孩子會怎樣呢?

初中是孩子思想行為最容易變質的時期,這個時候他們會有煩惱、孤獨、焦慮、厭煩等心理狀態,最後導致的行為有:學習困難、無耐心品行絮亂、行為倒退、學習沒有目標。甚至開始抽煙喝酒賭博等一系列的社會活動。這個時候父母的一切語言都會顯得無力。

這些是初中必然會產生的心理,而發展的程度取決於環境,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家長想要入戶一線城市的原因。一線城市相對而言學習環境比較穩定,沒有太多劇烈的變動。而村鎮的教育情況多變,孩子一個沒控制住自己就容易模仿別人的行為。且如果父母在身邊的話也會形成一個約束性。那麼這個時候教育孩子應該出於那些方面考慮呢?

首先,一個教育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其次,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到對孩子理解但不放縱,多跟孩子建立溝通,讓孩子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加具象的認知。分析一個東西很簡單,比方說抽煙,孩子抽煙更多的是模仿,而這時規勸孩子最好的方法不是打罵。我們首先要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學這麼一件事,對他有那些好處,不要總以為孩子沒有思想和煩惱。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慢慢去引導孩子,去分析一件事的利弊。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限制孩子的經濟。或者找事情去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對待孩子不能總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思考孩子的問題,想想我們在那段叛逆時期是怎樣的,現在的孩子在叛逆時期會怎樣,出於什麼樣的原因。總而言之,環境和父母的理解在這段時期是最重要的。

很多父母會給孩子規劃未來,會想著盡量讓孩子走少一段彎路,但我說,孩子的未來倘若能把控的情況下還談什麼教育呢?

想想我們半輩子,從孩子到為人父母,我們何曾為自己規划過,現在你當下的生活和工作是你父母或者你還是孩子時為自己規劃的么。答案顯而易見。

我們所能做到的是,為孩子創造一個安穩的學習成長環境,不要讓孩子過早成熟,不要讓孩子過早放縱自己,簡單、快樂地成長,僅此而已。

而教育資源和學習環境的資源傾斜是顯而易見的,一線城市肯定會比老家有優勢,區別不在於教育,而在於機制的成熟,和環境的穩定性。環境穩定,機製成熟,孩子自然能更加穩定地成長。

打個比方,很多人在教育方面糾結要不要辦理一線城市的戶口,我覺得很詫異。這東西考慮起來很麻煩么?

首先,戶口對孩子幫助在哪裡,只是申請一個學位么?其次,戶口的優勢在哪裡,能給家庭帶來那些幫助。倘若能回答這兩個問題,能對政策做一番深刻的理解,能捋清楚教育的本質的情況下,這會是問題么?如果我們作為大人想的都那麼複雜的情況下,那麼孩子又會怎樣呢,能保證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保持單純和善良么?少年是什麼?我想借鑒簡書里的一首詩。轉載於簡書用戶「竹胤的桃花源」所寫的《少年的肩頭挑著草長鶯飛》

少年是一個簡單的「名字」,少年是一個純粹的「人物」,少年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少年有事問春風

少年說:家國讎恨,是無法磨滅的傷痕,讓我更堅強。

少年說:浩然正氣,是弘揚傳承的修養,讓我更果敢。

少年說:國家興亡,是民族大義的責任,讓我更執著。

春風掠過少年的肩頭,先不要急,先挑起清風明月;先不要急,先挑起楊柳依依先不要急,先挑起草長鶯飛;少年的肩頭,本來就應該滿是美好。

這才應該是少年,應該是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事了吧 的精彩文章:

TAG:搞事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