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隋唐大運河上四大州城,兩個是古都,一個沉入湖底,一個沒改過名

隋唐大運河上四大州城,兩個是古都,一個沉入湖底,一個沒改過名

《宋史·志·卷四十六》記載:淳化二年六月,汴水決浚儀縣。宋太宗乘步輦出乾元門,宰相、樞密迎謁。太宗曰:"東京養甲兵數十萬,居人百萬家,天下轉漕,仰給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顧?"

這裡的汴水,指的就是隋唐大運河的通濟渠段。

隋唐大運河由通濟渠(汴渠)、邗溝(山陽瀆)、永濟渠、江南運河組成,但最重要的一段就是古汴河,通濟渠是北宋的命脈所在,不但是北宋時期,就在唐朝藩鎮割據時期,汴河一但被反賊佔據,大唐可以說連半條命都快沒了。如唐末桂林戍卒起義軍領袖龐勛攻佔宿州、徐州,復攻泗、濠等州,斷江淮糧道,而宿州、泗州都在汴河之上,徐州也是汴河周邊城市,唐朝發動康承訓等率軍二十萬往討,足見汴河的重要性。

通濟渠,始建於隋朝,為區分「古汴渠(汳水)」,隋朝之後又稱其為「汴河」,連接了黃河與淮河。據《大業雜記》記載,通濟渠水面闊四十步,通龍舟,兩岸為大道,種榆柳,稱之為隋堤煙柳。「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成千上萬的綵船行駛在運河兩岸的翠柳中間,但這支船隊載到揚州後再也沒有回還。隋煬帝就是從汴河坐船到揚州,但再也沒能回來。

隋唐宋時期,古汴河上有四大州城。

汴州:汴州,北周周宣帝改梁州為汴州,為汴州得名之始。汴州即今開封,先後有夏朝,東周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相繼在此定都,被譽為八朝古都。又稱東京、汴京、汴梁等,宋都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

《清明上河圖》里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人口稠密,商船雲集。

宋州:宋州即今商丘,是中國重要古都,燧人氏、炎帝朱襄氏、顓頊、帝嚳等三皇五帝以及夏朝、商朝、周朝宋國、漢晉梁國等均在此建都。宋朝之名就是因宋州而得名,商丘北宋時期,為宋朝的南京、應天府,元朝為歸德府,下轄徐州、宿州、邳州、亳州、睢州等。

商丘享有「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漢興之地」 、「兩宋龍潛之地」之稱。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鑽木取火的發源地。

宿州:宿州是唐朝時期,唐王朝因鎮汴的需要而設立的州城,最初的宿州治所在虹縣(今泗縣),後遷至符離縣埇橋鎮,符離縣治隨之也遷到埇橋鎮,成為宿州附郭縣。宿州跨汴阻淮,南以淮河為界,幅員遼闊,當南北要衝,據宋徽宗崇寧間統計:宿州戶九萬一千四百八十三,口一十六萬七千三百七十九。徐州三萬五千九百八十,口六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戶七萬九千七百四十一,口一十五萬七千四百四;泗州戶六萬三千六百三十二,口一十五萬七千三百五十一;在汴河沿線和周邊城市中人口和經濟僅次於開封!

北宋末年宿州地圖

在宋朝時期,宿州為符離郡、保靖軍節度,《宋史》記載,北宋宿州知州陳希亮改石柱石拱橋為無柱的大型木拱橋,橫跨汴水,既不怕汛期洪水衝垮大橋,又能讓舟船順利通過,成為世界上第一座木拱橋,《清明上河圖》里開封的虹橋就是源自宿州埇橋。

GIF

泗州:泗州,北周設立,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雖平曠,而岡壟盤結,山水朝拱,風氣凝翠,泗州城雖然地勢低洼,夙稱澤鄉水國,但由於它水陸交通發達,系中原之咽喉,南北之要衝,其地位十分重要。

清朝時期,在今江蘇盱眙縣境內的古泗州淹沒於洪澤湖,泗州州治遷治虹縣(今安徽宿州泗縣),虹縣成為新的泗州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文化福地 的精彩文章:

周朝時期,各諸侯國子民眼中都沒有周天子嗎?
史上最大老賴,周天子

TAG:傳統文化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