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聶遠跟霍建華演的乾隆,都不是最好

聶遠跟霍建華演的乾隆,都不是最好

清宮皇帝不好演,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爺。都是康乾盛世的主兒,從政功績頗多,後宮妃嬪也頗多。歷史故事與民間故事造出了各式各樣的皇上,如何演出最令人信服的那一個,是件很考手藝的事兒。

今年《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撞在了一起,講的都是乾隆後宮那點事兒。聶遠跟霍建華同時演乾隆,也難免不被放在一起比較。

雖然乾隆本人並不是故事重心,但他卻是撐起整個故事框架的力點。畢竟,作為一個「眾星捧月」的男性角色,所有爭鬥都是因他而起,也都是因他而滅。宮女可以亂來,但皇帝不能亂來。妃嬪可以輕佻,但皇帝不能輕佻。

只有皇帝立住了,後宮云云的妃嬪才能跟著立住,那些來來回回的宮斗才不至於跑偏。

研究研究這些年演過乾隆的男演員,就會發現,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演員,演出來的乾隆,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早在十幾年前,聶遠就在《天下糧倉》里演過一次乾隆。那時他才23歲,剛出道不久。跟他對戲的都是王慶祥、杜雨露這樣的老戲骨。聶遠戲份不多,演技也著實有些稚嫩,但好就好在,他不怯場,入戲也快。

戲裡乾隆登基第一年,就遇上了全國饑荒蔓延,國家糧倉吃緊的急迫形勢。一方面他年輕氣盛,一心想勵精圖治作出一番成就,另一方面呢他孩子心氣還在,也會有貪玩調皮的時候。

給群臣看《千里餓殍圖》談到饑荒災情的時候,盱衡厲色,一個眼神就可以震懾在場的貪官

放煙花的時候,乾隆又變成了乾小四,點燃了煙花還不肯撒手,還說要讓自己變成千古一帝獨臂乾隆。

聶遠可以比較自然地在這兩種狀態之間游移,將少年皇帝這種天真稚嫩但又意氣風發的氣度演了出來。

當時的導演吳子牛就誇聶遠很適合演皇帝,「聶遠表演的乾隆既有君臨天下、四海之內莫非王土、普天之下惟我獨尊的氣派,又有大智慧、大才華的一面,是表演比較到位的演員之一。」

一個年輕演員適不適合演皇帝,這個很容易看出來。

古天樂在出道之初,也演過一版少年乾隆。帥是帥的,但總覺得乾隆這種收緊拘束的帝王狀態,跟古天樂本人的街頭氣質有些出入,就是穿起龍袍也像是被人挾持上位。後來事實也證明,還是那個無拘無束冷感逍遙的楊過更適合他。

中年乾隆,比少年乾隆的層次就要豐富些了。正史里的乾隆,經歷了一系列的吏治整頓,開始懂得官場百態,看透人心冷暖,奉行「中庸之道」的他,中年總是在群臣與後宮之中巧妙地斡旋。

於正這次拍《延禧攻略》最聰明的地方,就是找回了聶遠來演乾隆。40歲的聶遠,再演乾隆,明顯成熟很多。

聶遠愛用體驗派演法,就是全情把自己放入角色情景中,把自己完全當作乾隆本人那樣去演。所以裡面好些小細節都是他自己臨時發揮的。

比如皇帝在延禧宮裡住了一晚,第二天出門的時候,聶遠不經意伸了個懶腰。這個動作是劇本里沒有的,卻讓人浮想聯翩。這種偷偷開車的隱喻,比什麼吹燈脫衣放蚊帳的俗爛側寫都要有趣得多。

魏櫻珞病了,皇帝去探望他,心裡雖有芥蒂但又忍不住憐惜。劇本里寫的是乾隆抱了抱魏姐,結果聶遠演出來就變成了猶豫又用力的一推。這樣的改動,既消除了煽情的意味,又體現出了皇帝的傲嬌。

還有那場皇后薨逝,乾隆孤坐在那讀皇后遺書的戲。信里通篇都沒提到自己,乾隆不禁黯然落淚。明明是一場很煽情的戲,聶遠演得卻很收斂。並沒有嚎啕大哭,也沒有洶湧淚奔,他只是把手枕在臉旁,悄悄地拭淚。這也跟符合乾隆貴為天子無法示弱的身份。

無聲仿有聲,最後只留下一個顫抖著的沉默背影。這種留白式的演法,比聲嘶力竭的悲嚎實在要高明許多,也真實許多。

不光自己愛琢磨戲,聶遠在片場還特別愛給人講戲,各種摳細節。

吳謹言演得出比較剛的魏姐,但要爭寵撒嬌的女人戲時就比較吃力。結果聶遠就很仔細地教她怎麼投懷送抱,怎麼撒嬌裝可愛哈哈哈哈

按照劇本里的設定,皇帝就是個一會兒愛皇后一會兒愛魏姐的大豬蹄。但聶遠真的是靠著自己一點點兒墊上去的細節讓這個人物顯得更有血肉也更真實。而且他用正戲裡的演法去演乾隆,剛好平衡掉了於正戲裡慣有的誇張言情腔調,將電視劇的質感拉高不少。

有了聶遠的珠玉在前,霍建華這一版的乾隆就有點吃虧。他的前期形象,大概是更接近鄭少秋那一版的乾隆,風流多情有餘,威嚴野心不足。

但鄭少秋演的乾隆,精氣神是不錯的,英姿勃發,風神俊朗,就連一把扇子都搖得氣韻萬千。

相比之下霍建華演的乾隆,總多了一種力所不逮的疲憊感。內秀斯文的氣質感覺也不太容易壓得住三千後宮。

不過這也怪不了霍建華。因為按照流瀲紫的原著,乾隆就是一個因為生母是漢人而變得自卑多疑的皇帝,倒是也貼合霍建華偏柔的氣質。

可惜就可惜在,原著里的乾隆與現實大家認知的乾隆,差異還是有些大。一個盛世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收藏個帖子都要題記70多次,到處戳滿章,自戀之情溢於紙端,怎麼可能優柔寡斷期期艾艾的。

而且乾隆生平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他的農家樂審美,看看乾隆年間制的那些杯盤碗盞,全都是大紅大綠大碎花。而霍建華看上去就是一副禁慾冷感的高級知識分子模樣,怎麼看都是會偏愛莫蘭迪色系的主兒啊。

要說霍建華就不適合演皇帝,那也有些武斷。早前霍建華演過《傾世皇妃》里的北漢皇帝,穿起皮草倒也是有一種皇家的雍容華貴。不過呢,他確實更適合演扶不起的太子,末代的皇帝,要是演個李後主或者溥儀,可能爭議會小一些。

所以,即便是戀愛大過天人物全虛描的清宮言情戲,也得有真實的細節作為鋪墊,才容易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宮廷氛圍,讓人入戲。演清宮皇帝的演員里,最寫實也最有根基的,當屬焦晃老師了。(光是長相,就是百分百寫實哈哈哈哈)

康熙與乾隆,焦晃都演過。相較起來,《雍正王朝》里的康熙,更為人熟知。焦晃將老年皇帝那種寬厚賢明同時深謀遠慮威而不表的狀態琢磨得非常到位。這些都無法直白地去表現,焦晃全都是通過台詞節奏、語氣快慢、形體語彙,還有眼神,細膩有層次地表達出康熙的各種狀態。

比如演到九子奪嫡那一段,康熙見到內耗嚴重,兄弟不睦,二阿哥胤礽讓他很不省心,於是康熙跟胤礽閑話家常的時候,表面和顏悅色,但從身體的姿態說話的語氣里透出一股風輕雲淡的嫌棄。

康熙見到自己傾心的四阿哥胤禛從江南辦差回來,依然是和顏悅色,但表情里明顯多了一份期待與讚許。

可是一聽到四阿哥要求皇阿瑪降旨褒獎一同治水的十三阿哥,還想跟十三阿哥合作的時候,康熙不悅了。焦晃把這種不悅演得很微妙,一邊聽一邊翹起二郎腿,右手將袍角用力蓋在右側腿膝上面,右足靴子輕輕轉了轉,冷冷說道,「胤祥就不要參與這個事情了。」

康熙一心想把四阿哥扶正,希望他成為一個孤臣。這番對話是絕密的,也是審慎的。康熙不能把話說得太露,但又要能把四阿哥點醒。所以焦晃也要演得小心翼翼不露聲色,但又能讓觀眾體味到個中變化,這種精細的表演把控程度,真的不亞於象牙上雕花。

後來,焦晃又演了《乾隆王朝》里的乾隆。礙於劇本限制,這個乾隆不如雍正出彩。但焦晃說,這個乾隆是他最為費心的一個角色。

「皇帝的外表差不多,演來很容易相似,其實深入他們內心就絕不相同。康熙是乾清宮正大光明殿,儘管它不是故宮最華麗的,但是最有分量的,他人文的定位,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理想,一生的焦慮,一生的痛苦,都積聚在這兒。」

「乾隆是個浪漫主義者,僅從他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他已經把很多事情歸入了審美的範疇。他充滿了對事物熱情、奇特的想法,在治理國家時懷有「造園」的意識。但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的內心是孤獨的。」

焦晃認為,雖然身處相同的環境,身穿相同的皇服,但是人物線條、氣韻都應該不一樣的,《藝術人生》里,焦晃如是說,「我坐在這張椅子上,光打在我臉上,但我要反映出我背後的光,椅子面給我的反壓力……」

老爺子確實也做到了,光是從大殿之上的坐姿,就能輕易分辨出康熙與乾隆。康熙是倚著龍椅,彷彿「壓著殿堂」,而乾隆是搭著手正坐,彷彿「托著殿堂」。

焦晃至今也沒演過「戲說」的清宮劇,因為他覺得,皇帝是在治理國家中成長的,不是在談戀愛中長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 的精彩文章:

那麼多尬吹「一流特效」的電影,只有這部讓我覺得絕對不止五毛
雷佳音在頒獎禮上打哈欠被抓拍,網友:開會時的我

TAG:談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