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創新拽著寧夏跑(砥礪奮進六十載·塞上寧夏譜新篇)

創新拽著寧夏跑(砥礪奮進六十載·塞上寧夏譜新篇)

8月上旬,走進寧夏維爾鑄造有限公司的恆溫恆濕檢測室,記者的腳步不由得放輕:利用三坐標測量儀,技術人員正凝神檢測枕梁組件的尺寸精度。300多個日夜攻關,如今功成在即,檢測現場的空氣似已緊張到凝固——幾天後,檢測合格的鋁合金枕梁就將在「復興號」列車上首次試車。

鋁合金枕梁是高速動車組中的關鍵零部件,結構複雜、技術要求高、製造難度大。作為工信部試點示範項目之一,來自維爾鑄造的「中國標準動車組鋁合金枕梁」試車成功後批量投產,將改變產品依賴進口的局面。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為「復興號」貢獻「寧夏智造」的企業,14年前不過是靠30萬元起家的「小作坊」,如今卻發展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年產值增幅超百倍。

維爾鑄造的成長,是寧夏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去年6月,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正式將創新驅動戰略放在格外突出的位置。

科技創新,點燃「寧夏智造」引擎

14年前,沒有人看好「辭職的王廠長」。

「東拼西湊,才勉強募集了30萬元啟動資金。」放棄國企分廠領導崗位的「鐵飯碗」,年近不惑的王小寧選擇了創業,「成立維爾鑄造之初,年銷售額不足200萬元。如今這個數字,起碼要多加兩個零。」

秘訣何在?起點低、家底薄,每年仍堅持拿出經營收入的8%到15%投入到技術研發,並且用持續創新推動企業「脫穎而出」——創業5年後,將煤礦機械零部件做到了國內一流質量標準;研製成功汽車液力緩速器定子、轉子等汽車零部件,佔據高難度、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領域的行業制高點;幾年前,又自主研發了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成為能夠生產六軸六級精度的零部件供應商……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華山一條路』。」身為維爾鑄造董事長的王小寧如是感慨。對於深處西北的寧夏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隨著寧夏將創新驅動戰略列為今後5年深入實施的「三大戰略」之首,政府出政策、調機制、做「紅娘」,建立東西部科技合作長效機制,引導創新資源、創新服務向企業集聚等「組合拳」正在推出。

走進銀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的單晶車間,可見拉棒、切片、清洗各環節有條不紊。「我們研發並應用於生產的重複投料直拉單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銀川隆基三廠生產總監梁永生說。

這樣一家科技企業落戶銀川,就是「紅娘牽線」的結果。「我們總部在西安,依託寧夏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生態,把重要產能布局到了這裡,並將持續深耕。」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總經理尚耀華表示。

來自自治區科技廳的數據顯示:從「十一五」末到去年的7年間,寧夏區域創新能力在全國的排名上升了7位,一年一個台階;連續10年有18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增幅連續多年在西部地區位居前列。

聚焦重大需求推進科技創新,支撐著寧夏經濟轉型升級:新品種選育、節水高效農業等國內領先成果,助力寧夏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6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去年,寧夏高技術製造業增長24.3%,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位居西北第一。

技術攻關,引領傳統產業轉型

13年後,面對記者的追問,劉軼再次回憶起首次走進老鑄造車間時的「刻骨銘心」:「2005年大學畢業,來到銀川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養。車間里酷熱難耐,地上全是廢砂,特別臟,勞動強度還大,一天忙下來,身子骨都快散架了……」劉軼對記者感慨道,有一次為了排除設備故障,他曾經三天三夜沒有睡覺,「當時還後悔,咋入了鑄造這一行。」

說到這兒,眼前這位穿著襯衣西褲、皮鞋鋥亮的年輕人不由得笑了。置身於這座建成不久的萬噸級鑄造3D列印智能工廠中,劉軼有點「恍如隔世」。

6年前,共享裝備公司組建起100餘人的鑄造3D列印創新團隊,旨在改變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砂型鑄造生產模式。劉軼作為團隊一員,和大家陸續攻克了材料、工藝、軟體、設備、集成等技術難題,實現了鑄造3D列印產業化應用的國內首創。

「這是3D列印的單重153公斤的缸蓋砂芯砂型……」劉軼向記者介紹著結構複雜、形態各異的產品,「鑄造3D列印產業化應用,使生產周期縮短一半,誤差從1毫米降到0.3毫米,成品率提高百分之二三十,生產效率提高3到5倍。」

技術革新、效率提升,生產環境也迎來顛覆性改變:廠房整潔明亮,沒有廢砂及粉塵排放,無需重體力勞動,整個車間每班僅需7個人,全部工作在空調環境里,徹底改變了傳統鑄造行業的形象。

重大技術攻關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去年自治區工業技改投資完成433.23億元,同比增長15.1%,佔全部工業投資比重達到34.6%,有力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經濟師麥欣甫介紹說。

借力「互聯網 」,前景更加可期。8月中旬,自治區政府審議通過《關於加快「互聯網 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0年,工業企業互聯網數據流量資費水平降低50%以上,建成20個智能工廠、30個數字化車間,打造100個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範項目。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2日 01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