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今天——961年8月22日,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歷史上的今天——961年8月22日,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961年8月22日,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篡取了後周帝國的江山社稷之後,對後周的舊臣一個不殺,全部予以提拔重用。僅憑此一點,就已經顯示出了不同尋常的政治胸懷和統治智慧。


北宋初年,國家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下,北有契丹和北漢、南有南唐等國家。趙匡胤在位期間,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使國家逐步走向統一。同時通過採取「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巧妙施行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置通判」、「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杯酒釋兵權實際上進行過兩次。第一次是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釋掉的是中央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四人的兵權,趙匡胤自己曾經擔任過的「殿前都點檢」一職也隨之取消。此後中央禁軍的領兵權一分為三,由所謂三衙統領,掌握三衙的則儘是名位尚低的將領,實際上等於皇帝直接掌控,這樣,禁軍將領在皇帝身邊發動兵變直接奪取政權的威脅基本消除。第二次是在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又釋掉一批方鎮節度使的兵權,以消除藩鎮割據的隱患。通過兩次宴請,中央直屬部隊和地方軍閥的主要兵權全部收回,自唐中葉開始持續二百多年君弱臣強的政治格局終於打破。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喝酒,酒興正濃時,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他嘆了一口氣,口吐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裡一直念及你們的功德。但是啊,做皇帝太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驚駭地忙問其故,宋太祖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顯德年間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如果想要富貴,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


宋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長遠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姬,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已把話講得很明白,再無迴旋餘地,而且當時宋太祖已牢牢控制著中央禁軍,幾個將領別無他法,只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令罷去禁軍職務,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於是禁軍領兵權析而為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著皇權對軍隊控制的加強。



以後,宋太祖還兌現了與禁軍高級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把張令鐸的女兒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流傳千年,但仔細考證卻是查無實據的,很多人因此懷疑其真實性。當然,懷疑主要針對「杯酒」這種過於戲劇化的情節,兵權是確實釋掉了。宋初的一系列政治、軍事制度改革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程度,這是有大量史料證明的。

更大的爭議在於如何評價「杯酒釋兵權」的作用。開國皇帝濫殺功臣幾乎是為穩固權力而形成的一種自然規律,而宋太祖通過和平手段,不傷和氣就解除了大臣們的權力威脅,顯然是一種很高明的統治藝術。問題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最多也只能做到「安內」,卻無法解決外患。



大宋立國三百一十九年間,確實沒有發生過重大的內亂,但卻從始至終被外患所困,以至先後兩次亡國於軍力強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權。幾乎所有的政權在創立之初,總會有一個時期在軍事上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何況大宋是由後周平穩過渡而來,後周的軍事實力居五代之首,直接的交戰紀錄甚至還勝於北方的超級軍事強國契丹,這樣的家底為大宋毫髮無損地全盤繼承過來之後,竟迅速衰敗到了不堪一擊的程度,原因就是宋庭對自身軍力的人為削弱。而所謂「安內方略」的基本指導思想其實就是以金錢贖買(事實上這也是大宋外交中的基本原則),造成國家的經濟負擔沉重。另外,這種指導思想的還有一個必然結果:既然皇帝隨時防備著臣屬叛變奪權,臣屬自然時刻以表明忠心為第一要務,於是大宋君臣皆以不生事為最高原則,以苟且偷安為最大滿足,進而只貪圖享樂、毫無進取之心,這也是大宋最終滅亡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648年8月18日,唐朝宰相房玄齡去世
歷史故事——重於泰山的司馬遷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