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玩具 1-2歲玩具
大家好,我是維維。這是愛上棕櫚樹的第三十二篇文章。
"
笑聲,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和勇氣
——勞倫斯·科恩《遊戲力I》
"
1-2歲是快速成長的一個時期,1歲前的寶寶可能你還不能和他有無障礙溝通,到2歲的時他已經基本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而且還學會了偶爾作弄你一下。另外這個階段也是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會出現很多需要獨立的反抗與合作,同時也從我們對他們的反饋中不斷深化自我認知。所以這個階段的玩具會有很多進階。
1. 感官刺激類
1歲之後不需要專門買感官刺激玩具,因為所有的玩具都會對他們形成感官刺激。生活中的感官刺激無處不在,比如逛個超市,可以讓他去觸摸,去聞一聞各種蔬菜水果。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陪孩子玩玩具時,帶孩子感受外界刺激時,要多注意引導,描述或啟發式詢問他們的感受,幫助他們定義感受,認知感受。
2. 靜玩類
積木
1歲以後,一方面我們可以增加積木的玩法,從壘高慢慢地到一些簡單搭建,一般孩子需要到快2歲才會有一些搭建意識,不要過早要求他們搭具象的東西。同時還可以用積木進行數學上的空間和幾何啟蒙,「把這塊放在上面/下面/前面/後面」,「兩個三角形可以拼出一個正方形,還可以拼出一個大三角形」。我有時還會帶著娃拿木頭積木當作麵包餅乾之類的食物,一邊玩假裝吃飯的遊戲,一邊進行數學啟蒙,「小熊要吃2塊紅色的正方形麵包」。
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增加積木的種類,從磁力片開始,因為比較容易上手,剛開始可以先從二維平面的拼磁力片開始,再慢慢擴展到三維空間。然後等孩子一歲半左右,手部精細運動已經發展地比較好了,再引入類似樂高得寶系列的積木,樂高這類的積木不僅僅是堆壘,更考驗孩子的手眼協調,只有對準才能拼插。還有一種刺刺積木,也是拼插式的,考驗孩子的觀察力和手部的準確性。
拼圖
1歲之後拼圖也是有兩個方向。
1歲半之前先還是以手抓板為主,增加手抓板的數量,從基礎的3-5塊增加到8-10塊,鍛煉孩子的專註力,然後手抓板的把手可以漸漸換成小把手的,更考驗孩子的手指抓握能力。
1歲半之後還可以引入傳統的拼圖。之前有個同事給娃選拼圖來問我,她直接淘寶上搜關鍵字「拼圖」,滿屏都是十幾塊錢的按正方形切割的拼圖,這種拼圖並不適合剛開始接觸傳統拼圖的孩子。
首先是數量,一上來就給孩子十幾塊甚至幾十塊碎片的,這完全不符合一歲半寶寶的能力,他們自然沒有興趣, 對他們來說,10塊以下都很有挑戰性 。
其次是圖案,你自己都認不出圖案上畫的是豬還是兔子,叫孩子怎麼拼呢,想孩子有好的審美,請先給他提供美的東西。
最後就是拼圖的切割,剛開始選擇時不建議選這種按固定形狀均分切開的,最好選按特徵切開的,比如動物的,拿到拼圖碎片時你可以一眼識別這是耳朵,這是腿,這樣會降低難度,提高他們的興趣,那種大人都分不清哪對哪的真的不適合2歲以下的孩子。
配對類
配對類玩具能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歸類能力,思考能力,是非常好的啟蒙玩具。之前的拼圖板,形狀盒都是配對玩具,對應形狀放進對應凹槽里。還可以直接搜集家裡各種大小瓶口的瓶子,讓孩子配對瓶蓋,還能順便鍛煉孩子的手腕旋開能力。
市面上也可以直接買一些配對螺栓,性價比非常高,還可以用來做顏色形狀認知啟蒙。
其他鍛煉手部精細運動類
其他還有很多適合這個年齡段的靜玩類動腦筋玩具,比如串珠類,繞珠類。還有存錢罐也能非常好地鍛煉手指靈活性,不過為了防止寶寶誤食,可以剪裁一些硬紙片代替硬幣,塞進縫裡。
3. 動玩類
運動類玩具里我並不推薦滑滑梯搖搖馬之類,因為這些玩具大多都可以在遊樂園玩到,不需要在家裡重複購買,更重要的是,家裡的遊樂園會減少你帶孩子戶外活動的動力。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至少要保證每天1-3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戶外是孩子接觸自然認識世界的最佳場所。
車
1歲後可以考慮扭扭車,這類車的特點就是輪子特別順滑,腳一蹬可以滑很遠,轉向也非常靈活,出力小,效果大,能給1歲多的孩子體驗掌控感。
1歲半後可以視孩子的發展情況引入滑板車,現在有很多幾合一式的滑板車,剛開始可以當作普通腳滑車使用,和扭扭車差不多功能,讓孩子坐在上面,靠雙腳的力量前後滑動,我們家的小夥子剛開始只能用腳後退,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往後用力才能往前。一般孩子在2歲多才能掌握站著單腳滑,但像我們家的謹慎娃,到現在2歲多了,仍然還是不敢自己滑。
除了滑板車,還有一種三輪的腳踏車,也是要等孩子大運動發展到走穩,小跑的階段。腳踏車除了能鍛煉孩子的腿部力量和方向感,也能讓孩子理解事物因果,轉向改變方向,腳步的運動導致車子往前。
球類
這個階段可以增加運動類的球,足球,籃球,帶球拍的球都是很不錯的選擇。這些球類運動是需要多人一起玩的,所以一方面可以作為全家的親子遊戲,另一方面還可以鼓勵孩子和同齡小夥伴互動。
4. 音律樂感類
如之前所說,對於音樂啟蒙的關鍵是節奏和音準。所以我們在給孩子選擇音樂時,儘可能提供多的種類,除了兒歌外,流行樂和古典樂都是可以的。即可以感受到快節奏的說唱,也能感受慢節奏的抒情。高亢的,低沉的,都去體會。任何啟蒙的本質就是儘可能多地提供環境,喚醒孩子自發的內在興趣。
樂器
1歲後的樂器可以再進階到需要手指彈的類型,比如小鋼琴之類。不過不需要操之過急,之前的敲打拍擊類樂器仍然是這個階段的主要選擇。
5. 藝術創造類
畫畫類
這個階段的藝術啟蒙就會主要集中在畫畫上。那關於畫畫的材料就可以多準備一些。作畫工具並不僅限於筆刷和紙,還有海綿刷,牙刷,甚至是樹葉等常見的東西都可以作畫,畫在杯子上,扇子上,布袋上都是不同的感覺。當然你也可以直接準備一些水彩筆,蠟筆,這些畫出來是不一樣的質感,都可以多多體驗。
橡皮泥、粘土和動力沙
橡皮泥、粘土和動力沙也是觸覺體驗的好玩具。在玩這些藝術啟蒙類玩具時,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去教孩子該畫成什麼樣,捏成什麼樣,我們成人固化的認知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在玩這類玩具時,提供玩具就好,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畫抽象的點線,拉扯橡皮泥,戳擠動力沙,這樣的玩法才是藝術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
撕紙剪紙摺紙
紙也是一種很多功能的玩具,可以買各種顏色各種質感的紙,比如瓦楞紙,皺紋紙,貼紙,不織布等,撕一撕,剪一剪,折一折,貼一貼,既可以創作一幅藝術作品,又可以鍛煉各種精細運動。
6. 角色扮演類
假裝遊戲可以發展孩子的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認知,是孩子成長階段非常重要也非常有益的一種遊戲。可以說越會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具備越好的各項綜合能力。
玩偶類
1歲後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慢慢覺醒,他會開始模仿大人對他做的事情。會學著大人的樣子給娃娃餵奶,穿衣,洗澡,像是照顧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所以這時可以提供給孩子一個玩偶作為他照顧的對象。這裡不分男孩女孩,都可以有自己的玩偶娃娃去照顧,不要以成人的偏見去解讀孩子的行為,他們是在發展自我。
情境類
1歲半之後可以引入一些情境類的假裝遊戲玩具,比如切切樂,小廚房,醫藥箱,工具箱等,選擇孩子感興趣且熟悉的場景。我們家肯定是和吃有關,所以我先買了果蔬切切樂,後面慢慢不過癮了,又入了小廚房,於是大人在廚房做飯時,小夥子就會跑到他的小廚房裡一頓忙活,端出各種「果蔬拼盤」給他的小玩偶們吃(我們家有很多抓娃娃機里抓來的玩偶)。
除了上述的這些玩具外,一歲半後還可以引進桌游,桌游也是非常好的親子互動,需要多人一起玩。適合小月齡的桌游有一些記憶類的,卡片做動作類的,顏色形狀分類的,因為篇幅有限,下次再詳細寫寫桌游。
好了,這就是今天的分享。因為我們家的小夥子也就兩歲多,所以暫時就只能分享到這個年齡段,等我跟娃一起升級了玩具,有經驗了再來分享給大家。當然後面還會再聊聊具體到某個玩具,如何陪孩子玩。
如果你覺得有幫助不要忘了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感謝你的關注,讓育兒路上我們一起結伴而行吧。


TAG:愛上棕櫚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