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首個「中國醫師節」,願你們的付出都有感恩回報!
2018年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千萬醫務工作者將迎來屬於自己的節日。
節日前夕,人民網記者分赴各地醫院,記錄下醫務工作者們繁忙的工作身影,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平凡而偉大的故事。
ICU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陳奇通是ICU病房的住院醫生。他告訴記者,在ICU病房更能感受到人情冷暖,每一位家屬每次半小時的探視,因為時間短且集中,親屬往往會很早就等在病房門口,更是凸顯了親情的珍貴。
8月10日早上8時,在穿戴完手術服裝並與夜班醫生交接之後,中科大附一院麻醉科主任醫師疏樹華醫生開始查看當天的手術安排。當天,醫院40間手術室共有160餘台手術。疏樹華醫生已經在麻醉崗位上工作了三十年,但她絲毫沒有一絲放鬆。「手術有大小,麻醉無大小」,是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夫妻倆在同一家單位工作,朝夕相處,本是件令人羨慕的事,但對於在同一家醫院裡工作的醫師夫妻來說,卻如同「異地戀」。陳鐵強和妻子都已工作近30年,唯一一次一家人完完整整過春節,還是因為陳鐵強被抽調到別處工作。
「和孩子們溝通要有技巧,但更多的還是考驗醫生的細心、耐心、愛心和責任心。」孩子外向還是內向?說什麼會引起他的興趣?劉虎往往看一眼,說幾句話,就能做出基本判斷。他與每個孩子「套近乎」的話題也各有不同:「你喜歡Hello Kitty還是哆啦A夢?」「你知道溜溜球有多少種玩法嗎?」……在孩子面前,劉虎醫生從來沒有脾氣,看著就像個大朋友。
早上七點半,包生武已經坐在了住院部的辦公室,因為前一天晚上有一個危重病人需要搶救,後半夜搶救結束後,他就在辦公室睡了兩個小時。對於這樣的狀態,包生武已經習以為常,「病人需要我,如果我不到現場,耽誤了搶救時機,良心上真的過不去。」包生武打趣地說道,「我就是科室里365天常備戰士,其實遇到緊急情況,相信每個醫生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病人面前,這不值得一提。」
在一次隨公益組織為牧區兒童義診時,樊海寧發現包蟲病侵蝕著孩子們的健康,並敏銳地注意到包蟲病危害的嚴重。從此,他用雙腳丈量三江源大地,組成青海省包蟲病防治團隊深入基層,行程近7萬公里,篩查包蟲病重點人群5萬人,兒童約1.8萬人,開展基層屬地手術200餘台,培訓基層醫務工作者800餘人次,募集公益基金700餘萬元,救助患者300餘人次。
他紮根高原,用行動詮釋了一名一線醫務工作者的仁心仁術仁德。【詳細】
「27歲第一次做手術迎接新生命,有很多孕婦頭一胎養好了可能後一胎又來找我了。」 王磊是新華醫院婦產科的一名男大夫,兢兢業業在這個崗位上堅守了20餘年,對於王磊來說,每天和這些小生命及孕婦見面,已經變成了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剛剛的手術挺難的,我們的鏡子伸進去,但是找不到膽管,就沒有辦法繼續伸。」李文打著手勢,「這就相當於我們拿著線,患者拿著針,他在我幾米外,但是我還要把線穿進針眼裡。」
今年是李文在內鏡領域工作的第26年,在李文之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女性成為這一領域的拔尖人才。十幾年來,她研究掌握了一整套消化道內鏡的先進診療技術,她的臨床實踐涵蓋了內鏡治療的所有領域。
8月10日早上7點多見到梁倩時,她正在認真地核對著與病人相關的每一項數據,全部確認無誤後,才將工作交給前來接班的同事。「從9號下午6點接班,一直上到今天早上8點,整整14個小時。」梁倩說,待交完班離開醫院時,幾乎是9點左右了,好在下班後就可以連續休息兩天。
掃一掃,查看H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