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退學博士的自白
所以,這是我第一次正式地去回憶這件事。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算給我人生的前二十幾年畫上了一個有些悲壯色彩的句號吧,從小到大的好學生光環摘了,從此踏入紛擾嘈雜的社會,去和危言聳聽的一些說法、追無止境的物質、以及可望不可即的自我實現感碰撞了。
我從小成績不差,本科就讀於一所還不錯的大學,並順利地獲得了外推保研名額,拿到了X大學學術碩士(三年)和Y大學直博項目(五年,中間不可間斷,沒有碩士文憑)兩份offer。於是,當畢業季班裡同學都忙於參加校園招聘會,或者起早貪黑看書考研時,我還能不緊不慢地享受最後的大學時光。雖然我心裡並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做學術的料,但是眾人夢寐以求的機會已經觸手可及,放棄總歸有些可惜。一路順風順水的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選擇會給我後續的人生中掀起怎樣的波瀾。
博士是什麼,迷茫
我最終選擇了直博。在一個艷陽高照的中午,我給媽媽發了一條簡訊說「那就選Y大了啊」(因為媽媽一直希望我選它),然後鼓起勇氣提交了確定書。在朋友眼中,專業第一畢業,回家鄉附近名校讀博,我的未來似乎前程似錦。可在我內心深處,卻隱約有些擔憂,博士這個頭銜太遙遠了,我只是一個會上課聽講下課寫作業的孩子,博士對我意味著什麼呢?
直博入學前,我去了Y大所在城市的一家造價所實習,提前入住了新學校的宿舍,也與那位傳說中的導師見了面。他是一位剛從加拿大回來,發表過20+篇SCI的大牛,也是Y大在工程管理方向的第一位博導。現在回想起來,任何帶有「第一」的頭銜都應該謹慎對待,學院沒有成熟的培養模式,我也沒有師兄師姐,被夾在了建築工程學院和管理學院中間,沒有同班同學,沒有歸屬感,在管理學院上課,平時又待在建築工程學院,孤獨感油然而生。博士頭銜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那你要不退學吧
遺憾的是,我始終沒有找到答案。博士的課業不算輕鬆,全英文課程,一摞一摞的英文文獻要讀,每次課都需要完成小組報告,但我並不清楚課程的意義所在。導師的研究方向又不知所云,或許是自己畏難情緒在作祟吧,僅僅半個學期自己轉碩的念頭就越來越強烈。直博轉碩,意味著時間代價:直接攻讀碩士只需要兩年半或者三年時間,但是直博轉碩意味著三年半到四年的時間。與家裡商量許久,終於鼓起勇氣去徵求導師意見,沒想到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在一番「不求上進,基礎太差」的言辭羞辱之後,他最後補上了一句:「那你要不退學吧」。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整個人愣住了,我從未想過退學這件事,之後出現的情況,更是讓所有人始料未及。
抑鬱如潮水捲來
被導師勸退後的第一個下午,我懵了好一陣,漸漸清醒後就向媽媽和最親密的好友發出了求救信號,然後一直躲在寢室哭。媽媽當天晚上就趕到學校,一直在安慰我,說退學不要緊,說還有很多路可以走,說最讓人難過的不是退學而是自己的女兒在這過得如此不開心等等,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我如同往常一般騎車去建築工程學院上運籌學的課,但是就鎖車的那一瞬間,五味雜陳的情緒一齊湧上心頭,整個人一瞬間就崩潰了。回到房間門口,聽到媽媽哭著打電話,我才明白她不是不難過,只是不在我面前軟弱而已。
漸漸地,我開始感受到了一些變化。睡眠開始變少,每天大約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左右吧,行動力開始喪失,嚴重的時候甚至無法起床,連手都無法(或者不願)抬起來。我以為上述癥狀一段時間後便會痊癒,也沒有放在心上。我依然保持基本的社交,被朋友拉著去聚餐,合群的嬉笑吵鬧。只是現在似乎存在另一個我,在背後看著所有人,羨慕,羨慕人世間的熱鬧。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抑鬱。
對於抑鬱,我還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雖然停了葯,但人這個生物吧,一旦破碎過,再拼回去的那個總是不一樣了。那些在心裡狂風暴雨無法再過下去哪怕一秒的夜晚,會從你身體某個縫隙中滲透進來,有時候刺到的是肌肉,痛哭幾晚就過去了,有時候刺到的是心臟,那種感覺就是,我知道活下去就一定會有好事發生,我知道我不會過得多麼糟糕,我甚至知道「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但我就是不想再往下探索了,人生的未知我不再好奇,以後生活給我的都不想要,這一刻我只想要拋棄世界,拋棄你們,徹徹底底。
即使中途「退場」,生活還在繼續
退學後的我開始在網上瘋狂投簡歷,錯過應屆招聘,四五線小城專業對口的工作少得可憐,只能先去了一家私企,邊工作邊繼續留意招聘的信息。然後考到了現在的國企,今年剛好工作滿三年,依舊對現狀不滿意,但比那時候的境遇好多了。有時候看著當時那些博士朋友們滿世界去參加國際會議,掛著胸牌和學術界大佬合影,去劍橋、伯克利之類的名校做交流生,也會羨慕。心想,如果當年我沒退學,是不是也能這樣。
但人生確實沒什麼如果,以我那時候的身心狀況,大概率上這個博士是無法堅持下來的。哎,一聲嘆息送給沒出息的自己。唯一後悔的是怎麼就沒選X大的學術碩士,碩士容易畢業,然後去一家碧桂園一類的中國房地產大公司,多好,不知道當時腦袋裡在想什麼。
只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學弟學妹,如果想讀博士的,首先問問自己是否喜歡學術,因為興趣真的很重要,非常非常重要。在去Y大之前,我一直以為天下所有人都和我一樣,只把學習當任務,課學完了考試考到90+就功德圓滿了。沒想到,還真的有人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鑽研學術,想站在人類現有的知識範圍邊界,再往外去拓展一些,這才是讀博士真正的意義吧。
世界上人有很多種,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往上跳一個階層的人真的很棒,但畢竟是少數。我放棄了某種生活(咬牙讀完博士,拿到教職,邊科研邊教書,工作體面躋身中產)的可能性,一開始是壯士斷腕毫不後悔的,但有時也會覺得可惜,是,我是懦弱的,但我也打算放過自己。
可能承認自己的普通是一件十分漫長的事情吧,終究還是會過上家長里短、日復一日、房貸車貸的生活,可我想永遠保持純真,沒有信心,只有願景。
本文轉自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ID:DBWZHY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