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張天愛張若昀不敵林依晨陳柏霖,7年後的愛情為何毫無進化?

張天愛張若昀不敵林依晨陳柏霖,7年後的愛情為何毫無進化?

同樣拿到的都是三十歲都市女性和多年毒舌死黨友情質變成愛情的情感故事,七年前林依晨、陳柏霖、王陽明主演的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成了當年台灣地區收視率冠軍,如今張若昀、張天愛、許魏洲主演的翻拍版《愛情進化論》的網路評分僅為前者的一半。由於文化同宗同源,翻拍台灣電視劇往往被認為要比翻拍國外電視劇更簡單、更容易獲得趨同的結果。然而各種事實表明,台灣偶像劇的本土化並不一定比翻拍歐美日韓劇更簡單。

新千年伊始:台灣偶像劇借鑒日韓進行改編創作

台灣偶像劇的正式發端是2001年柴智屏製片,徐熙媛、言承旭、周渝民、吳建豪、朱孝天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流星花園》。1996年底,台灣中天電視台曾經設立過名為「偶像一級棒」劇場作為播出偶像劇的檔期,「偶像一級棒」劇場這個檔期安排播出的大多是單元短劇,第一期單元五集短劇《追夢一族》由當時紅極一時的台灣偶像組合「 小虎隊」成員蘇有朋、吳奇隆主演,講述的是兩男兩女四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之間的情感糾葛。遺憾的是,「偶像一級棒」劇場並沒能開啟台灣偶像劇的新時代,它仍舊延續著台灣青春愛情故事的風格,並沒能夠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的類別標籤。

台版《流星花園》。

「偶像劇」類型脫胎於日本泡沫經濟時代誕生的潮流劇(トレンディドラマ),主要特點是出演者大多是俊男靚女、故事以愛情為主線、與時下的流行元素結合緊密、角色身份設定都是新興或光鮮的職業、電視劇大量使用流行歌曲或由出演者演唱主題曲。相比「偶像一級棒」劇場中蘇有朋出演的便利店職員、吳奇隆出演的夢想成為跆拳道運動員的健身教練,《流星花園》中「F4」富甲一方的財閥二世顯然更加貼近「偶像劇」的定義。

《流星花園》這一時期,台灣偶像劇在創作上大量借鑒韓國娛樂行業對潮流趨勢的判斷。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韓國娛樂行業初步制定了面向海外的娛樂拓展藍圖,致力於打造國際化程度更高的「 超國籍」偶像。這種偶像不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樂壇製造的高高在上的「天王」或「天后」,他們更加年輕、更加有活力,也更加親民,主要針對的不再是原有的以家庭為核心的電視受眾,而是成長階段的年輕人。而漫畫改編的影視作品以及漫畫式表現手法的影視作品,成為這一時期韓國影視行業的主要類型,典型的是《浪漫滿屋》《宮》等表現形式誇張、人物類型化特點強類的青春偶像劇。

韓劇《宮》。

台灣偶像劇也是如此,作為四個年輕人的出道作品《流星花園》有著漫畫式的誇張設定,無論是男女主角的家庭背景還是人物的性格特徵,都是標籤式的,道明寺就是富有且霸道囂張、杉菜就是貧窮且堅忍頑強。同年播出的許紹洋主演電視劇《薰衣草》渲染的悲情氣氛則有韓劇《藍色生死戀》《冬日戀歌》等唯美愛情故事的影子。2002年吳建豪、吳辰君主演的電視劇《蜜桃女孩》,楊丞琳、范瑋琪主演的《愛情白皮書》,

台劇《惡作劇之吻》。

2004年林依晨、鄭元暢主演的《惡作劇之吻》,2006年陳嘉樺、吳尊主演的《花樣少男少女》大多都是以日本漫畫為藍本,進行改編創作的台灣偶像劇。


同一時期的大陸

同一時期雖有大量台灣影視行業從業者通過兩岸合拍電視劇的契機回到大陸並進入影視行業,但此時大陸和台灣在電視劇流行種類上存在時間差。1998年由張一白導演,徐靜蕾、李亞鵬、王學兵等主演的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將愛情進行到底》被視為大陸偶像劇之濫觴,然而同年播出的合拍瓊瑤電視劇《還珠格格》顯然風頭更盛,此後國產電視劇也是民國愛情、軍旅諜戰、帝王將相等題材表現更為突出。「正劇」的風格也影響著大陸對於偶像劇的嘗試,趙寶剛執導的一系列「海岩劇」,例如2002年劉燁主演的《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2003年孫儷、何潤東主演的《玉觀音》等這類電視劇大多有著瓊瑤式的痴男怨女和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不同於瓊瑤式創作的地方在於劇中大多涉及刑事案件或社會現實問題,角色的身份不再是都市化過程中的一個符號,現實感更加強烈。

大陸偶像劇《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

不過隨著廣電總局對電視劇題材的調控,架空感更加強烈的台灣式偶像劇風格很快就成為大陸偶像劇的主導形式。巧合的是,風水輪流轉,厭倦了漫畫式情節人物的台灣電視劇市場逐漸轉向了對現實問題的反饋上。


近十年「轉型」:攻佔職場,信息量更大,主題更深刻

以2009年阮經天、楊謹華主演的《敗犬女王》和2011年林依晨、陳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會愛你》為代表,台灣偶像劇的女主角不再是校園裡的學生妹,而是走入社會走進職場多年的職業女性,她們的性格更加成熟,故事情節的社會現實感也更強,除了總有完美帥氣的男性在身旁守護這一共同點外,這一時期的台灣偶像劇幾乎走向了千禧年之初台灣偶像劇的對立面。原本台灣偶像劇中女主角最大的煩惱是愛與不愛,如「台灣偶像劇教父」導演劉俊傑的《薰衣草》《王子變青蛙》。

而新時期的女主角更多地開始抱怨職場晉陞時的玻璃天花板,電視劇設定角色試圖打破社會對於某一類型群體的刻板印象,電視劇的信息量更大,主題也更加深刻。

《我可能不會愛你》海報。

比較而言,台灣偶像劇是一個特點非常清晰的影視類型,在內容上不斷隨潮流流轉,但風格永存,識別度很高。

不過,由於台灣影視行業一方面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排斥以大陸為工作重心的從業者,而大陸影視行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台灣的從業者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不必再顧及台灣市場的需求,只需要深耕大陸影視即可。所以,台灣的一些偶像劇導演開始把眼光放到大陸,他們看到大陸偶像劇的蓬勃需求,這裡的偶像劇還處在「正劇」的風格里,尚未進化出更為都市現代風格的作品。於是,大陸影視行業在高速成長的過程中吸納了大量台灣影視從業者,他們帶來了經驗,也帶入了自己的風格。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兩岸合拍片需要顧及兩個市場觀眾的需求,多數都是台灣電視劇利用大陸資源進行創作,雖然電視劇中的大陸元素清晰可見,但整體上還保持著台灣偶像劇風格。隨著來到大陸的台灣影視從業者不斷增多,兩個市場的需求逐漸割裂。最終使得大陸偶像劇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

同一時期的大陸

2009年,大陸推出了本土改編的《流星花園》——《一起來看流星雨》,開啟了大陸偶像劇嶄新的類型化之路。大量台灣導演來到大陸融入創作環境中。一方面,大陸偶像劇保留了台灣偶像劇強烈的架空感,另一方面它又吸納了大陸電視劇中常見的、非都市化的人物設定,人物的許多觀念都不符合都市這個「陌生人社會」的習慣和規則,帶有明顯的熟人社會烙印,不是過分親昵,就是過分跋扈,在人際關係的拿捏上有失分寸。

本土改編的《流星花園》——《一起來看流星雨》。

例如台灣導演劉俊傑來大陸之後較為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只有貢獻了「承包魚塘」的《杉杉來了》,唐嫣、鍾漢良主演的《何以笙簫默》以及今年由劉燁、雷佳音主演的《老男孩》,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正在播出的《愛情進化論》同樣也是台灣導演作品,然而在它的身上看不出台灣偶像劇的餘韻。張天愛飾演的女主角端著現代都市情感劇中常見的女強人形象,與各路人馬唇槍舌劍,但深夜獨自一人時又表現出寂寞與脆弱,整個角色非常分裂,且在三十多集的故事中很難發現女主角對生活有感悟。經歷沒有讓她成長,編劇編出的這些經歷只負責給女主角安排對象。通過台詞不斷複述三十歲單身都市女性的焦慮,只能令觀眾感到焦躁。在這部電視劇里你看不到一個真實生動的人,只有一個僵硬展示自己女強人風格的人物設定。

《愛情進化論》劇照。

大陸偶像劇一直在尋找自己的風格,在脫離正劇的現實主義風格後,無論是原創還是模仿都沒能描摹出該有的模樣。從《愛情進化論》與《我可能不會愛你》對比來看,我們的偶像劇顯然還在進化發展的路上。

作者:戴桃疆(劇評人)

責任編輯:阿爾法醬

圖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Fun娛樂 的精彩文章:

以為是爛俗青春片,結果哭成狗
古風中國風傻傻分不清楚,杰倫的《東風破》《青花瓷》不是古風

TAG:新京報Fun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