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督脈有「三關」,三伏天灸透,來年不受罪!

督脈有「三關」,三伏天灸透,來年不受罪!

明代醫學家張景岳認為:人之所以通體能溫,由於陽氣;人之所以有活力,由於陽氣;五官五臟之所以變化無窮,亦無不由於陽氣。可見陽氣對於生命的健康有著決定的意義。

如果陽氣過於亢盛,則多表現肝熱,陽氣不升,則脾不健運,亦可加重脾濕。現在又到了一年之中的三伏天,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機,也是一年當中補充人體陽氣的最重要季節。三伏天如果補足了陽氣,到了秋冬季節很多的疾病就不會發作了,這也是為什麼提倡冬病夏治的意義。

說到補充陽氣,就不得不提到我們人體的督脈,《黃帝內經》中,用來描述督脈的常用語言有「循脊」「貫脊」「夾脊」等,它直白地告訴我們,早期的督脈,就是脊柱。

督脈處於脊柱中間,行於腰背正中,總管一身的陽氣,是人體元氣使用的通道。因為古人農作的時候都是面朝換土背朝天,因此我們身體的陽氣就集中在了我們的背部。督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匯於大椎穴,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因此督脈又被稱為「陽脈之海」。

因為督脈匯聚了全身陽氣,並把這些陽氣輸送到全身體表的肌膚腠理之處,溫煦機體,抵禦外邪的功能。因此來說打通督脈從中醫理論來說就可以治療百病。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督脈以及艾灸督脈對於養生的作用把。

艾灸督脈需通三關

督就是「總督」的意思,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調節著一身的陽經氣血。督脈循身之背,背為陽,所以也有督脈「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在我們的身體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果我們在三伏天的時候,在督脈上艾灸,藉助督脈總督陽氣的作用,就可以激發出我們自身的陽氣,督脈又會把這些陽氣,通過經絡系統傳遞到全身的各個部位,那麼身體的正氣就逐漸開始建立,為祛除疾病打好基礎。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灸督脈呢?總的來說,中醫把我們的督脈分成「三關」只要打通這三關,我們的督脈就通了,陽氣也就通暢充足了。經常艾灸這3個部位,對疏通督脈,幫助陽氣的生髮是非常有效的。

第一關:我們稱之為「風寒關」具體位置在頸椎的1到3節。

第二關,我們稱之為「氣血關」具體位置在胸椎的第5到8節。

第三關:我們稱之為「寒冷關」具體位置在腰椎的3到5節。

三關不通有什麼危害?

1、風寒關不通的危害

如果打仗,風寒關一定是兵家必爭之地,人體如果此處受害,此處不通,十三條經皆不通,自然百病叢生,風寒關一旦受到損傷,如寒氣的入侵,就會導致氣血凝滯,導致肩背痛、胃痛、腰腿痛等各種疼痛癥狀發生;寒氣入侵還會導致人體水液的運行障礙,這個時候,像咳嗽啊、腹瀉啊、水腫還有風濕等疾病就會找上門了。

另外,如果寒和濕夾雜在一起,就會導致風濕性疾病和類風濕性疾病的發作,讓人難以忍受,如果寒氣和濕熱夾雜在一起,就會讓人虛火上升。

如果是長期的寒冷刺激,還會引起血管的激烈收縮,從而引發各種神經系統的疾病。因此風寒關可以說是督脈上非常重要的關口,我們平時一定要高度重視並好好保護。

2、氣血關不通的危害

氣血關主管全身氣血。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的人體上也有類似於「鐵路」的交通設施,那就是經絡,它們像四通八達的鐵路一樣延伸到人體各個部位。而氣血就是在經絡裡面遊走的,遍布全身,聯繫著我們身體的各個臟腑氣管和組織,氣血在經絡當中運行著輸送著各種營養和各種信息。

氣血」就好像是人體器官的飯,一旦氣血不足,就說明人體器官吃不飽了,因此就無法正常工作,人也就容易提早衰老。氣血關不通的話,很容易出現坐卧不安,心煩意亂,力不從心等現象,如果長期這樣還會導致脾胃虛弱,食少納差,心慌氣短,臟腑功能失調等症。

3、寒冷關不通的危害

寒冷關一身正氣,對應人體腰部,相當一個人中軸線,很多生殖問題都是這一個關出現的。如果寒冷關不通,我們的肝腎功能就會受阻,就會造成男性腎虛、前列腺疾病,就很容易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如胃腸炎,胃腸功能紊亂,月經不調,宮頸炎,附件炎,盆腔炎等等。

艾灸督脈通三關的重要穴位

艾灸督脈三關上的重要穴位,可以讓你的陽氣在體內慢慢積聚起到大補陽氣的作用,使之到達體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內到達全身各處起到溫通經脈、溫熙臟腑的作用。

1、風寒關的重要穴位

風府穴

風府在頸部,在枕骨和第1頸椎之間,風府穴主治一切因風而引起的病症,因而得名。本穴為祛風要穴之一,內中風疾外中風所致病均可通過按摩此穴而得到緩解。

啞門穴

當後髮際正中直上0.5寸,第1頸椎下。啞門穴是頭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穴位,屬於督脈、系督脈以及陽維脈的會穴所在。

2、氣血關的重要穴位

神道穴

神道穴位於督脈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這個穴位正好是在心臟背後。中醫認為,「心為主宰之官,神明出焉」,故稱之為神道穴,又因其被左右兩旁的心俞穴所夾,故別名臟俞。

在中醫臨看來,胸悶、心悸等心肌供血不足癥狀,主要是由於心陽不振,鼓動氣血無力。因此,經常艾灸神道穴可振奮心陽之氣,補氣血,安神定悸。

靈台穴(見上圖)

靈台穴 伏卧,於第六胸椎棘突下取之。 靈台穴在背部往上緊靠著心俞和神道,是心這個君主行駛它職能的地方。經常艾灸靈台穴可以益氣補陽。

至陽穴(見上圖)

至陽穴是最古老的腧穴之一。本穴物質為筋縮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受督脈絡脈所傳之熱而化為天部陽氣,穴內氣血為純陽之性,故名至陽。有振奮宣發全身陽氣,疏通經血、利濕熱、寬胸膈、安和五臟、補瀉兼施之功。 "寒熱懈懶,淫濼脛酸,四肢重痛,少氣難言,至陽主之。"

3、寒冷關的重要穴位

命門穴

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又被稱之為人體的大力丸。兩腎之間的命門穴,乃生命之門戶,腎氣為一身之本,命門穴有培元補腎的作用,為強壯保健要穴之一,可用於治五勞七傷、腎虛、頭暈、耳鳴以及腎陽虧虛所致的手足逆冷等病症。另外,因命門穴位於腰部,腰為腎之府,腎藏精、主生殖、司二便,艾灸命門穴還可培元補腎,可以治生殖、泌尿系統疾病。

腰陽關穴

腰陽關穴位於命門穴之下兩椎的地方,是人體真火陽氣到達命門所必須經過的關隘,故名陽關,同時位居腰骶部,是人體上下左右活動的樞要之處。陽關至此,最易受到陰邪阻滯,凡是疲勞或人體陽氣不足者,腰陽關出堵塞,大多表現為酸痛,因此腰陽關穴不僅可以調理腰痛,還是通調人體陽氣的要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伏 的精彩文章:

答三伏貼各種疑問
三伏天,3件事最損陽 氣!老中醫教你,守護你的健康根基

TAG: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