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還能看到這些嗎?未曾丟失的傳統……
巴中是我第一次來,但這絕對不是最後一次。有機會我還會再來,不單單是因為這裡有爺爺的碑,這裡的純樸的民風,傳統的文化,豐富的美食,都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楊洋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四川,來到這裡給我的第一印象不是美食,而是這裡的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雖然科技發達的今天,這裡已經修建了平坦的高速公路,但是與北方筆直的通天大路不同的是,這裡的高速有著數不清的彎道,讓車子都不敢開得很快。而一些鄉間小路,仍然是那種九曲十八彎,只允許一輛車通過的窄道。
在拍攝撞轎的時候,對於自古四川道路的狹窄,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兩個抬轎子的隊伍,居然無法擦肩而過,必須得有一方讓路。這也是這一習俗產生的根本原因。而這一風俗中的翻山鉸子,更是一種過去翻山越嶺到各家各地去為紅白喜事表演的舞蹈。不得不說,這裡的婚俗中,有很多東西是根據這裡的環境應運而生的。
現在這裡的人們,對於古老的習俗傳承的非常好,每個人都盡最大的努力,讓外面的人了解自己家鄉的風俗。對於一些民俗上的講究,我們在拍攝之餘跟很多當地老百姓聊過,讓我吃驚的是很多人都能侃侃而談,說得頭頭是道,讓我們被當地文化氛圍深深地感染。
當然平昌的美食文化,也是很有特色。靠著一條大河,這裡很多人靠捕魚為生,當地人很喜歡吃魚,而且都是十幾斤的大魚。在拍傳統捕魚的時候,我們在河上布下了一排魚鉤狀的奇特工具。剛開始見到的時候,我們真的是很懷疑,不掛魚餌的鉤子是不是能捕上魚。但我們採訪的漁民大姐和大爺的豐富經驗,真是讓我們折服。
連哪個深度有魚經過,都了解的一清二楚。那天的運氣似乎真的不錯,等了兩個多小時就抓上一條10幾斤的大鯰魚。漁民大爺對這種十分麻煩的古老捕魚方法真的是十分留戀,他說只要趕上魚多的季節,現在仍然會用這樣的方法去河裡鉤魚,從20幾歲到70多歲,從來沒有中斷過。
而白衣鎮做全魚宴的何大姐,更是帶我們去漁民那裡收上了一條將近30斤的大鯉魚,這麼大魚真的是從小在城裡長大的我,人生中見過的最大的魚。經過了一番烹制,我們驚奇的發現原來魚鱗和魚血也各是一道菜。但遺憾的是,拍了一大桌子全魚宴,最後真是沒有一點時間去吃,連當地的同行都告訴我,他們這也是第一次見到正宗的。因為成本比較高,平時根本不會做得那麼全。不過人生沒有完美的,留下一絲遺憾,以後能讓我對這裡的記憶更加深刻。
還有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裡的原始森林,真的是夠原始,連路都沒有。當地陪同我們拍攝的人,走起來如履平地,而沒走過這種路的我們真的是一步一滑,隨時都有仰面朝天的危險。但當地養竹鼠的大姐,卻是隔三差五的過來為竹鼠採集食物。
一開始我還認為經常砍竹子,會破壞這裡的生態,後來才知道,這裡的竹子很快就能長出新的,幾乎是取之不盡。而且,大姐還帶著很多村民一起養竹鼠,造就了村裡很多富裕的大戶,這裡的生活水平我覺得是我拍過的農村中最好的。


※楊洋:我們深深體會到了老百姓們對大自然的感恩
※宣紙的誕生:歷時一年多,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過程……
TAG:文明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