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由來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由來

南北朝北周建德二年(573)於此建立施州。隋、唐、五代、宋、元部分時間稱清江郡。明代為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簡稱施州衛。清初仍為衛,雍正六年(1728)廢衛設施縣,次年改恩施縣,取「皇恩浩蕩,澤布施地」之意。

清雍正十三年(1735) 「改土歸流」,廢除土司制度並派流宮主政,時有利川、宣恩、來鳳、咸豐4縣,另將建始縣由四川夔州劃入,設施南府,恩施縣為附郭首縣,為6縣之治。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施南府設荊南道,十五年將原屬宜昌的鶴峰縣劃入,設施鶴道,為7縣之治。

十六年(1927)廢道設鄂西行政區,二十一年(1932)改設湖北省第十行政區,將原屬宜昌的巴東縣劃入,為8縣之治。二十五年(1936)改為湖北省第七督察區。1949年10月30日至11月18日,恩施8縣相繼解放,設立恩施行政區專員公署。

1968年改為恩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改為恩施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白治州,同年12月1日舉行成立慶典。1993年經國務院同意更名為恩施土家族苗族白治州。2005年改州慶日為8月19日。

來 源覓施南網

編 輯 張 丹

審 核 譚 華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恩施城事 的精彩文章:

金桂大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竟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
這兩天,風雨橋熱度不減,網友直呼:搞得好!是咋回事?

TAG:恩施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