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明初第一大俠,富可敵國,卻被朱元璋嚇得連夜跑到了海外
導讀:元末明初,在靖江(今江蘇省靖江市)生活著一個名人,此人名叫李時可,李時可是當時的著名大俠,家中田連阡陌,牛馬成群,瓊樓玉宇,美輪美奐,是個富可敵國的財主,與當時的另一個富翁沈萬三有一拼。不過和李時可和沈萬三的秉性不同,沈萬三是個商人,喜歡錢,而李時可則是個大俠,喜歡打抱不平,仗義疏財,家中賓客無數,天天「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頗有西漢大俠郭解的風采,堪稱當時的武林盟主。
當時正是天下分崩,群雄逐鹿的時代,元朝尚未滅亡,朱元璋和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正在打得熱火朝天,李時可知道自己家大業大,為了自保,也發展了自己的家族武裝,形成了一股比較強大的力量,一時之間也沒有人打他的注意。作為名揚天下的江湖大俠,李時可交遊廣闊,三教九流無所不有,其中就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文人,此人就是元末明初文壇一代宗師楊維楨(號鐵涯道人)。
楊維楨是元末明初的文壇盟主,詩詞歌賦無所不通,而且還善於吹笛飲酒,喜歡留戀青樓楚館,甚至用女子的繡花鞋做酒杯,可謂豪邁不羈。不過這都是表面現象,楊維楨的內心深處是個非常清高的人,絕不趨炎附勢,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想請楊維楨做大官,但是楊維楨看透朱元璋的為人,自稱年事已高,婉辭拒絕,最終逃離是非之地,得了善終。
然而楊維楨這麼清高的一個人,對李時可也是非常欣賞的,這種欣賞是知己之間發自內心的敬重,李時可也久仰楊維楨的大名,兩人一來二往就成了好朋友。楊維楨平時喜歡詩酒風流,因此經常去李時可家中蹭酒飯吃,李時可也樂得奉陪。一次楊維楨帶著四個丫鬟,來到李時可家中做客,李時可在櫻花樹下設下盛宴,盛情款待楊維楨。
酒席的四周用瑪瑙砌成矮牆,上面用紅色絲織品遮陽,用赤玉盤盛肉,用白玉斗貯酒,桌上用的瓷器全部是珍貴的秘色瓷,負責上菜斟酒的全部是美麗苗條的絕代佳人。楊維楨發現旁邊還有一座中空的水晶床,裡面養著幾條漂亮的金魚,李時可說這是供賓客觀賞取樂的,當時楊維楨看了後感嘆:李兄,你這過得真是神仙日子。
然而幸福的日子總是特別短暫,不久之後,朱元璋滅掉了勁敵陳友諒,開始和另一個軍閥張士誠決戰,由於戰爭中軍費開支浩大,朱元璋就開始向轄境的各大富戶徵收搶糧,說是日後會連本帶利返還,不過誰敢向朱元璋討債呢?當時李時可作為大俠和巨富,也進入了朱元璋的征糧名單,朱元璋先後向李時可索要了兩次糧食,一次六萬四千石糧食,總共借了十二萬八千石糧食。
石,是古代的計量單位,一石就是十斗,根據《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明朝的一石米,等於現在的188斤,也就是說朱元璋向李時可徵收了24064000斤糧食,摺合12032噸重,這可是個天文數字。李時可借給朱元璋第二次糧食之後,害怕朱元璋再向自己徵收糧食,那自己就得破產,於是李時可找了個機會,收拾了家中的貴重物品,金銀細軟,帶著家中妻兒老少連夜乘船逃到了琉球國(今日本沖繩縣),這才保住了僅剩的財產,如果李時可繼續留在家,說不定也會和沈萬三一樣,落得個人財兩空的悲慘下場!
參考資料:《明史》《玉光劍氣集》


※此人英俊強壯,15歲就做了太監,伺候過女皇武則天,後成大將軍
※清朝一八品小官,主動把600兩銀子和妻子送給僕人,後成二品大員
TAG:綉夢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