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教室里的標語多數用漢字寫成,投降前後內容大不相同

日本教室里的標語多數用漢字寫成,投降前後內容大不相同

原標題:日本教室里的標語多數用漢字寫成,投降前後內容大不相同


日本學校各處,都掛有標語。投降之前,都是些漢字標語。這些字,我們都認識,都很熟悉。比如,這張圖上的忠。(本圖為1933奈良女子師範學校畢業生合影。)


這張照片也是在奈良女子學校拍攝的。牆上掛著很大的忠和孝。忠字下面有說明,第一句就是「上事於君」。

這是1935年奈良育英高等女學校的禮堂。正前方,也有個很大的忠字。而忠字右邊,則是塊匾額,上面寫的字,很關鍵。


這張就看得清了,「天壤無窮」。什麼意思呢?原來,這詞來自於明治二十三年頒布的教育敕語,裡面寫著——爾臣民,孝乎父母,友於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義勇奉公,可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矣。如是,不獨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遺風。


原來,天壤無窮,指的是天皇的皇運。而這句之前寫的那些忠、孝、友、信、勤儉、博愛等美德,都是為了「一旦緩急,義勇奉公」,扶翼皇運做準備的。這張照片,是1941年一間學校的茶道教室。在此之前,左上角是掛著一幅佛像。但新裝修之後,則變成了「協心戮力,忘私奉公」。因為此時日本在戰場陷入泥潭,需要百姓把一切都獻給天皇。而且大家也可以看出,雖然學校不同,但忠字板內容相同,可見是統一樣式。


到了戰後,日本的教室里也還是有標語的。有的是漢字,比如這張黑板上就掛著「大志」,當然就是要學生立大志了。

而這張是日語的,大意為「認真思考」。侵略時代無處不在的忠於天皇,使學校培養的是戰爭機器的小部件;而戰後,在美軍的改造下,則回歸了正常教育。(本文圖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160年前的江戶,很多武士不敢行使殺掉無禮平民的特權
1937年的日本:士兵骨灰手裡捧,貴婦悠閑街邊游

TAG:凡人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