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張圖看懂中國禪宗傳承

一張圖看懂中國禪宗傳承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最近有小夥伴詢問佛教宗派的傳承,於是又回頭翻了翻當年寫過的教案,考慮到詢問者並非專業佛教人士,於是還是畫張圖來介紹中國佛教傳承中重要的八宗吧,今天就從流傳廣泛且大眾熟悉度最高的禪宗開始。

(請橫屏觀看,點擊可看大圖)

1

禪宗傳承

禪宗在八宗中可以算的上是傳承有序且名家輩出,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始於佛陀時代的靈山法會的一支金色波羅花示眾,《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記載:大梵天王在靈山會上以金色波羅花獻佛,求佛說法一惠有情眾生,佛陀升座拈花示於諸佛天人前,無有應者,唯大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於是,佛陀對眾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今咐囑摩訶迦葉。」佛把正法眼藏傳法給摩訶迦葉尊者,同時又把自己所搭金縷袈裟和青色天所貢獻的缽盂給了迦葉,這就是「衣缽真傳」,迦葉成為西天第一代祖師,迦葉臨滅時,傳法於多聞第一的阿難,直至傳至菩提達摩,印度共有二十八祖,達摩於公元520年來到中國,被奉為中國禪宗始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將衣缽傳給慧可,其後經僧璨、道信、弘忍成為禪宗公認的五祖,而在六祖慧能之後形成禪宗的五家七宗。

2

禪宗觀點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這是禪宗對其理論的主要特點的概括,所謂「正法眼藏」這種「微妙法門」就是禪宗教義,「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指禪宗教理不依靠文字流傳,是在傳統佛教典籍之外的傳承的教義。禪宗之說以提出這樣的主張,是認為「諸佛妙理,非關文字」,不認識文字,不能閱讀佛教經典,同樣可以把握佛教教理,同樣可以明心見性。但是不立文字並不等於不創造禪宗經典,唐宋以後的禪宗編輯了大量的語錄、燈錄等禪籍,在不立文字的基石下,善巧方便用語言文字來詮釋禪宗宗旨。

《六祖壇經》「識心見性」學說

依據敦煌本,習稱《六祖壇經》原名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是慧能弟子根據他在韶州大梵寺的說法,加上他的傳禪事迹整理而成,是唯一被稱為「經」的中國僧人的著作,其中也包括初期禪宗的基本理論。

識心見性:是指自我本心和本性的認識,理解和體驗。不一定要經過經年累月的修行,當下即可見佛,倡導頓悟的一面。同時覺悟成佛的解脫之道,不能向外部世界去追求,解脫的唯一途徑就是認識自我的本心和本性。

3

五家七宗

五家分別出自慧能的弟子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兩個法系,其中南嶽懷讓法系下包含溈仰宗與臨濟宗,其中臨濟宗在北宋時期又分出楊岐派與黃龍派,青原行思法系下包含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各家宗風鮮明,各有特點,其中臨濟「怒雷掩耳」、溈仰 「光含秋月」、曹洞 「萬派朝宗」、雲門 「乾坤坐斷」、法眼宗 「千山獨露」。

閱讀丨發現丨旅行丨人文

好看的皮囊在路上,有趣的靈魂在書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朝聖 的精彩文章:

TAG:朝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