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這樣做,成功培養了一個「小書蟲」

我這樣做,成功培養了一個「小書蟲」

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

——尹建莉

女兒興趣廣泛、成績優異、活潑開朗,是老師眼裡的「優等生」、同學心中的「偶像」。她熱愛閱讀、做手工和下棋。走進學校,她要麼在靜靜地閱讀,要麼被一群小粉絲團團包圍,要麼在操場上自由玩耍。有時她會開心得「大喊大叫」,讓人覺得很瘋很鬧;有時她會因受到委屈而「嚎啕大哭」,著實一個「小可憐」;有時她像個小嬰兒,要我親親抱抱,大家都誇她是個有靈氣的孩子。

開篇這麼誇自己的孩子,不是顯擺,女兒很普通,她也有很多缺點和壞毛病,只是我更願意多看她的優點,包容她的「不成熟」。孩子的優秀得益於遇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感恩遇見!

媽媽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早教

世界上所有的職業都要持證上崗,唯獨父母這個職業沒有培訓學校,更沒有上崗證。為了做好母親這個角色,在決定要孩子前,我四處尋找「父母學堂」,參加了不少的培訓班,希望自己能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和教育理念,成為優秀的母親。

從我懷孕時就開始聽音樂、閱讀、練字、下棋,不管做什麼事,都和肚子里的寶寶說一聲,經常和她交流,身材瘦小的我實現了順產和母乳餵養,我知道,那不是「奇蹟」,是信心給了我強大的力量!孩子出生後,我果斷辭掉工作,親自帶寶寶。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成為有趣的遊戲、任何一件安全的物品可以成為寶寶的玩具,在與寶寶的親子互動中,培養寶寶良好的聽力、觀察力、記憶力、動手能力、身體協調能力……早教源於生活,源於媽媽有愛的陪伴!

偶遇《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受益匪淺

孩子2歲時,我在姐姐家看到了尹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但是只是隨手翻開書看看,結果被作者的智慧和教育理念深深吸引,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一口氣把整本書看完!

原來,教育不是高高在上、觸不可及的深奧理論,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就在生活中、在親子互動中!尹老師的做法讓我感同身受,她的理念正是我所想所需,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踏上尹老師教育理念的學習之路!

這本書越讀越覺得它浩瀚無比,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簡單又有可操作性,簡直就是一本「育兒寶典」!在學習過程中,女兒在很多方面受益匪淺,尤其是閱讀方面,下面僅以閱讀為例,分享我的喜悅!

1、給孩子「讀」故事。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說:「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的文字,一字字給她讀。」

我全然接受和信任尹老師的方法,開始嘗試和模仿。我為孩子精心挑選精美的繪本,選擇大的出版社、好的作者、著名的插畫大師,開啟「悅讀」之旅!家庭條件並不富裕的我,在給孩子買書方面從不吝嗇,因為我相信:從小給孩子看經典的插畫、聽優美的聲音,種下「美」的種子,它總有一天會生根發芽。

我把書放在孩子活動區域的任何地方,讓孩子觸手可及,只要孩子拿起一本書,要媽媽講故事,我從不拒絕,聲情並茂地給孩子講故事,孩子靜靜地坐在我身邊,小眼睛盯著書中的插畫、傾聽媽媽溫柔的聲音。

講故事時,我都是「讀」故事,不加字、不少字、不解釋、不提問,從未想過要去了解孩子記住了什麼、聽懂了什麼,更不會給孩子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也許是我這種「無所作為」造就了孩子愛上閱讀。

2、尊重孩子的興趣,不看「有用」的書。

尹建莉老師說:「不看「有用」的書,不是說不給孩子選好書,而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為選擇標準。」

孩子4歲時,開始有選擇的慾望,在眾多書籍中,有幾本書她特別喜歡,每天纏著我講,少則30分鐘,多則一個多小時,有時一本書反覆講,講得我口乾舌燥,精疲力盡,但看她興緻高昂,不忍拒絕。

我發現孩子特別喜歡重複,有些書不厭其煩地講了整整一個月。我經常帶孩子去書店,讓孩子自己選書,看哪本、看多久、看幾遍,完全尊重她的意願,從不干涉,尹老師的不看「有用」的書,同樣適用於幼小的孩子。孩子在閱讀方面得到尊重和信任,隨之而來的是「奇蹟」的發生……

有一天晚上,孩子興緻勃勃地拿著書給我講故事,語氣語調居然和我一模一樣,還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頁了,天啦!她居然把整個故事都背下來了!太讓人吃驚了!孩子從此愛上講故事,被幼兒園老師稱為「故事大王」。

3、孩子愛上「指讀」,開始對文字感興趣。

孩子對書上的字感興趣,始於她的「背故事」,她講到一個感興趣的辭彙時,就要我點字,告訴她這個詞在哪裡,我會用手指點一點書上的字。慢慢地她開始自己「指讀」,由於故事都背下來了,她點的位置與文字基本吻合,有時也有偏差,我從不去指正和批評,讓她繼續「指讀」。這種方式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沒有刻意去做,完全無痕,情緒上是愉悅的。

有時坐公交車外出玩耍,孩子特別喜歡看路邊的招牌,喜歡問這是什麼字,也喜歡念出來,久而久之,又帶來了另一個「驚喜」……

4、輕鬆過「識字關」。

孩子5歲時,幼兒園有一個活動,要她當主持人,有一篇很長的開幕式演講稿,老師擔心篇幅太長,她又不識字,就帶著她讀,結果老師驚奇地發現:她居然認識上面的字,完全可以自己讀下來!老師把這個消息告訴我時我很高興,但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天才,而是日積月累、大量閱讀的結果!

幼兒園大班時,孩子已經認識大量漢字,可以自主閱讀了,我給她講故事的次數越來越少。隨著她識字量和閱讀速度的提高,閱讀進入良性循環,像海綿一樣吸著書中的知識,開始博覽群書。

5、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尹建莉老師說:「想讓一個孩子變得聰明,是多麼簡單啊,讓她去大量閱讀吧!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她智慧晉級。」

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剛開學一周,班主任單獨給我發來簡訊,驚訝地說:「你的孩子識字量驚人,閱讀能力已達三、四年級的水平!」我知道,我的孩子就是那個被魔杖點中的幸運兒!

當別人還在苦苦認生字時,她已經開始閱讀文學作品;當別人還在等老師念題時,她已回答完畢;當別人還在拼讀古詩時,她已讀背數遍。良好的閱讀使孩子智力飛速發展,理解能力強,善於思考,在學業上一直都是事半功倍,她可以騰出大量時間閱讀和自由活動。我不敢保證孩子的學習成績能一直這麼好,但喜歡閱讀的孩子,內心一定有足夠強大的學習能力,她已經是被「魔杖」點中的幸運兒!

引導孩子閱讀時常犯的錯誤

當我遇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像找到了「育兒寶典」,迫不及待地介紹給身邊的朋友,讓她們與我共同學習。幾個孩子年齡相仿,經常一起玩耍,媽媽們也經常溝通育兒方法。

現在大家的孩子都8歲多了,從她們的反饋來看,收到的效果相差甚遠!她們用書中的方法並沒有讓孩子愛上閱讀,更不談「妙筆生花」了。與她們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她們表面上做法與尹老師相似,但模仿的背後,增添太多個人想法和做法,沒有看到尹老師這麼做背後的「理念」是什麼,只是停留在模仿表面,導致出現天壤之別的結果。以下是我總結的不同之處,不能代表全部,僅供參考:

1、認可就要全然相信。

有位媽媽說:「書上的方法有些實用,有些不實用,不能全部照搬」。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她對這本書沒有完全信任和理解,沒有全然接納尹老師的理念,模仿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且不容易找到事情背後的「根本」。我們全然相信,過程中遇到困難才會去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避開某些部分,有選擇性地去完成。

2、媽媽本能的「愛」就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有的媽媽說:「尹建莉是大文豪,我怎麼可以和她比,她可以帶孩子念唐詩宋詞,很多方面都可以親自輔導,她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哪有這些?」她不相信每位媽媽都是「教育家」,學識和學歷與教育水平不成正比,媽媽「愛」的能力才是關鍵。

我從不拿自己的學識和學歷與尹老師比,只學習她對孩子的體諒、寬容、理解,呵護好孩子的興趣,而這些都不需要高學歷、高文化,只需「用心」而已。

3、閱讀不要有任何功利心,功利心是閱讀的「大敵」。

有的媽媽在講故事時,怕孩子不懂,把書面語改成「兒語」,遇到優美詞句還解釋一番,講完故事還給孩子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有的媽媽模仿尹老師的「指讀」法,卻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認字,給閱讀加上「認字」的任務;有的媽媽講故事講了很長時間,孩子還是不能自主閱讀,就開始沒耐心、沒信心,認為書中的方法只適用於圓圓這樣的「乖孩子」……

當孩子的寫作不好時,又把矛頭指向閱讀,覺得讀了這麼多書,講了這麼多故事,孩子怎麼還是不會寫作呢?好好的閱讀,被這些隱藏的功利心敗壞胃口,帶著這麼多目的去閱讀,孩子怎會愛上「悅讀」?

4、尊重孩子的感受,不為家長的面子而閱讀。

有些老師會布置一些的閱讀作業,讀完一本書要摘抄好詞好句並仿寫,甚至要寫「讀後感」,我女兒遇到這類作業是很排斥的,她覺得整本書都是好詞好句,都很優美,我很贊同女兒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與老師溝通,讓孩子免做這類作業或直接幫孩子做。

大部分家長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怕被老師評為「不負責任」的家長、「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孩子,往往逼著孩子去做,為了家長的面子,為了完成任務,孩子的閱讀興趣就這麼被扼殺在搖籃中,實在可惜!還有的媽媽為了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逼著孩子參加閱讀的活動,而不是家長讀或親子閱讀,不管孩子想不想讀,願不願意讀,必須完成每晚30分鐘的閱讀,並錄視頻發朋友圈,無視孩子的感受。

如果閱讀帶著太多的任務去做,那麼孩子的閱讀興趣一定會向反方向發展,最後事與願違,得不償失。

5、閱讀不可以用來表演。

在孩子一年級時,學校有一個「經典誦讀」的活動,由於我女兒背誦的古詩詞特別多,被老師選上去參加比賽,剛開始孩子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內心還有點小小的驕傲!隨著活動的推進,她發現,原來不僅僅是背誦,還要加上服裝、化妝、道具、音樂、動作,等等,要在全校舞台上表演。女兒表現出極度不喜歡,為了尊重女兒的喜好,我們毅然決定退出比賽。當時我的做法很武斷,沒有給老師留面子,但孩子的興趣與這些比起來,孰輕孰重,自己心裡最清楚。

通過這件事也讓我明白,閱讀真的就是「悅讀」,不夾雜任何目的,完全尊重孩子的感受,才能收穫一個真正喜歡閱讀的孩子!

祝福大家!感恩遇見!

本文來自尹建莉父母學堂,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蘋果帶來新款 MacBook Pro,用上英特爾最新處理器
全球公鏈之爭爆發,標準鏈主鏈啟動測試,劍指細分賽道「第一公鏈」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