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清瓷器底足有何特點?

明清瓷器底足有何特點?

明清瓷器底足信息豐富,是鑒別的重要方面,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要認真觀察修足工藝。明代瓷器罐、瓶底足牆多採用削足工藝,盤和碗底足常有跳刀痕迹(圖1);清代瓷器盤和碗底足牆大多修成「泥鰍背」狀(圖2),露胎的盤和罐底常有旋紋。總的看,老瓷器修足自然順暢,新仿品修足獃滯、生硬。

二要認真觀察款識。瓷器款識一般都處在底部。鑒別款識真偽主要是要了解每個時代款識的特點(圖3),特別是要了解字體的寫法,進行仔細對比,從而得出鑒別結果。

三要認真觀察底足上「火石紅」(圖4、圖5)和棕眼的真偽。很多明清瓷器(尤其是民窯瓷器)底足上有「火石紅」和棕眼,要看這些「火石紅」和棕眼是否是人為做出來的。

四要認真觀察自然磨損痕迹。大多數古瓷器因長期移動磨擦,底足會變得較為平滑;新仿品底足沒有自然磨損,用手輕撫之會有滯澀感。

圖1,一件明代瓷器底足上的跳刀痕迹:

圖2,清代瓷盤底足牆修成的「泥鰍背」狀圖例

圖片3,明清瓷器部分款識特點:

圖片4,明代龍泉窯碗底足上的「火石紅」:

圖片5,一件清代瓷器底足上的「火石紅」:

想了解更多收藏知識、行情,或者有藏品想展示、理性轉讓的話歡迎下方留言或關注私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FXB詹劍飛 的精彩文章:

中國老窯瓷器風采多樣,鑒賞很有味道
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瓷器什麼樣?

TAG:DFXB詹劍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