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在抗日戰爭中,一方拼刺刀而另一方也要和他們對拼刺刀?

為什麼在抗日戰爭中,一方拼刺刀而另一方也要和他們對拼刺刀?

原標題:為什麼在抗日戰爭中,一方拼刺刀而另一方也要和他們對拼刺刀?


春秋時候的「禮儀之戰」,不僅不能偷襲,對方逃跑到了50步,還不能再去追擊。二戰是滅國之戰,陰謀詐術很多。在中國戰場上,拼刺刀的情況也有很多,多數情況下,是中國一方沒有子彈了,被迫衝鋒與日軍進行的白刃貼身戰。


日本是二戰中各個主要工業國力實力最弱的一個,他的同盟國德國,不論在經濟總量還是在煤、鐵等主要經濟指標上都遠遠超過日本,更不用說日本的武器質量低劣,92式重機槍經常卡殼。即使日本如此不濟,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難以想像,中國軍隊面對在日本軍隊這樣的二流軍隊時,常常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從清朝末年一直到抗戰,戰爭在中國的土地基本上就沒有停下來過,一直在打仗。清王朝賠出去十幾億兩銀子,搜刮甚烈,窮中華國力建起來的一點工業基礎,在清朝滅亡後的30年間,也被摧殘光了。直到武漢抗戰時,士兵手中拿著的武器還是清朝時期仿造克虜伯兵工廠「漢陽造」。至於飛機、坦克、艦船等需要國家工業實力和財力才能置辦的武器裝備,中國軍隊則是想都不敢想。即使是普通的槍支彈藥也做不到應有盡有,打仗都得算著打,陣地打5發,衝鋒3發,打完了子彈,就只有拼刺刀一條路了——不然怎麼打?


這是當時中國國力貧弱的現實——一顆子彈,在工業落後的中國要價值5枚雞蛋。訓練一個機槍手,訓練彈都要5000發。中國士兵打仗,是在用命來換鋼鐵。


因此,在抗戰時,正面戰場上,中國和日本軍方都是按照8:1的比例來測算中日軍隊的戰鬥力的。因此經常一個聯隊3000人的日本軍隊,都敢正面與中國軍隊一個軍16000人正面硬剛。這種情況下,如果能逼迫日本人與中國軍隊拼刺刀,實際上還是相當有利的,起碼不會有士兵還沒有見到日本人,就被炸彈給炸死。


(石牌保衛戰)

二戰最大的白刃戰,就發生在中國的三峽石牌。那個午後,整整三個小時,陣地上沒有一聲槍響,不是在睡午覺,而是雙方几萬把刺刀在明亮的陽光下閃耀著白光。最終,中國士兵白刃戰犧牲了15000人,守住了石牌要塞,堵住了日本陸軍西進的通道。


日本陸軍在戰爭相持階段決勝法寶就是端起刺刀來拼殺,被武士道精神和精良的訓練武裝的日本士兵,熱衷於拼刺刀。他們認為比起熱武器的遠距離射殺,拼刺刀體現出來的是震懾力和頑強的意志力。


日本士兵也不傻,如果能用火炮解決的戰鬥,他們也不會無端去拼刺刀,更多時候日本士兵是被中國士兵不要命的打法給逼迫成白刃戰的。日本士兵裝備的三八式步槍,子彈孔徑小,穿透力強,在近戰時容易射傷同伴。而且,這種步槍裝填速度很慢,彈容量只有5發,一旦打完了,重新裝彈,步兵一個衝鋒就來到了跟前。這個時候,日本士兵就只能被逼著拼刺刀了。到了戰爭後期,日本士兵在狂熱的武士道精神下,發起的玉碎衝鋒,端著刺刀主動拼刺是另外一種情況。


可是即使是拼刺刀,中國農家的孩子普遍營養不良,很多十六七歲的士兵,還沒有槍身高,因此一對一的拼刺刀也往往拼不過日本士兵。


所以,8:1的戰損比例,經常出現在各個戰場上的戰報里。我們經常提到的「天爐戰法」中,薛岳以14萬國軍士兵,對陣5萬因輕裝前進沒有了坦克和重炮支援的日本,最終也沒有完成全殲的戰役目標,只是在自己付出了重大的傷亡後,重創日軍。

到了抗戰後期,國軍士兵開始裝備了美援武器,拼刺刀的情形就少見了。

(被擊斃的日本士兵)


日本人的戰術發展路徑受制於資源小國的現實情況,所以他們講究精確射擊,講究用最少的鋼鐵來完成戰鬥。日本人認為衝鋒槍都是浪費資源的武器,一直不願意裝備部隊。至於他們的坦克,據說重機槍都可以擊穿的薄皮坦克,是用鉚釘聯結的,也就是欺負中國人手中沒有重武器。節約的意識進入了日本人的骨髓,以至於日本士兵在1935年的諾門罕戰役中,被德軍的軍事觀察員評價為還處在一戰中的愚蠢的戰術里。


與日本士兵對壘的美英等西方國家的士兵,在遠距離互相射擊,耗光了日本士兵的彈藥儲備後,日本士兵也會發動決死衝鋒,希望拼刺刀。然而工業體系健全的歐美國家,回應的是鋪天蓋地的鋼鐵和火藥。


工業實力的薄弱,讓中國在二戰時候承受了大量的傷亡。人民戰爭雖然讓侵略者最終慘敗,但是人民也付出了3500萬人的傷亡的代價。

如今的中國,工業體系健全,戰爭潛力比起二戰時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中國如今在國際政治中長袖善舞最大的底氣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野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有些國家成為大國是偶然,而有些國家成為大國是必然?
唐末皇帝唐昭宗,兢兢業業但是下場比崇禎還慘

TAG:白鹿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