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碳水化合物太少會減壽?聽最新研究怎麼說

碳水化合物太少會減壽?聽最新研究怎麼說




有關碳水化合物是否健康,該吃多少

,近年來各種說法層出不窮。




有人聽說,多吃主食死得快!低碳飲食才健康!




有人聽說,多吃主食會發胖!會患上糖尿病!




但也有人聽說,不吃米飯不來大姨媽!




還有人聽說,不吃主食會低血糖,甚至讓人變傻!




每一種說法聽起來都有道理,都提供了很多理論支持,甚至低碳飲食的支持者還經常引用各種科學文獻,讓看不懂專業論文的人莫測高深。




到底碳水化合物這東西吃多少才有利健康長壽呢?也許,8月16日國際知名醫學學術期刊

「柳葉刀·公共衛生」

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給出了迄今為止最公正、最有說服力的數據






(不喜歡看學術研究描述的讀者,請省略下面的約一千五百字,直接拉到結論部分)




這篇研究分析了ARIC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研究中的4個研究中心的數據,還分析了以往PURE研究中的數據,研究分析方法極為嚴謹。




ARIC研究中納入了15428名45~64歲之間的美國成年人,這些人是在1987-1989年招募的,在1987-1989、1990-1992、1993-1995、1996-1998、2011-2013、2016-2017共進行了6次數據採集。其中排除了沒有完整飲食記錄數據的人,以及膳食熱量過高(女性>3600千卡,男性>4200千卡)和過低(女性<500千卡,男性<600千卡)的受訪者。



由於日常食物攝入數據的採集特別重要,

研究者採用了多種措施保證數據的準確

。他們使用一個含有66項問題的半定量標準食物攝入頻次問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受訪者要回答他們對某一項食物的攝入頻次,從1-9級的頻次描述中選擇一個。其中最低一級是「每個月都吃不到1次」,最高一級是「每天吃6次以上」。




那麼,食物的數量怎麼評價呢?讓受訪者看食物的圖形或食物模型來確定具體食用數量。然後,帶著這些採訪來的FFQ數據,再輸入電腦,用Harvard Nutrient Database中的食物營養素數據來計算營養素的攝入量。






當然,研究者也不會忘記要分析一些其他因素(協變數)的影響,比如年齡,性別,人種,教育水平,吸煙狀態,體力活動狀態,糖尿病狀態,是哪個研究中心的,等等。




為了分析食物攝入和死亡風險的關係,在第一次訪問之後,要每年通過電話訪問、和當地醫院聯繫、和國家健康部聯繫,和國家死亡數據索引聯繫,持續收集直到2013年的受訪者死亡數據。



分析基線數據發現,

平均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在全天攝入總能量當中,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為

48.9%

。和大部分國家相比,這是個比較低的比例(我國目前是55%,改革開放之前的貧困時代達70%以上)。




碳水化合物吃得偏少的人往往是那些BMI(體質指數)偏高、不愛運動、抽煙、有糖尿病的年輕男性。碳水化合物吃得最少的人,吃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也吃得最多,植物性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吃得較少。




無論消除相關因素之前還是之後,死亡率最高的都是那些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最低的受訪群體

。不過,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和死亡率之間並不是直線關係,而是一個彎鉤狀的曲線。




在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50%~55%的時候,死亡率達到最低點

。超過這個值的時候,死亡率又會略有升高,但沒有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時那麼大的升高幅度。






有人可能會問:



去年不是有個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說,碳水化合物越多死得越早嗎?怎麼柳葉刀雜誌也這麼不靠譜?




您還真問對了。




那個研究的結果是高達70%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不利於長壽,50%~55%是很合適的




那篇文章的作者在討論中還說到,

降低到40%以下是無益的

。這個結果就被低碳飲食的鼓吹者歪曲成「多吃主食死得快」了……對於看不懂研究論文的人來說,真的特別容易被忽悠。




這項最新研究,順便把此前那個研究(PURE研究)的數據又分析了一遍。結果是: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45%~60%之間是低死亡率區間

。這和ARIC研究50%~55%的結果大同小異,只不過因為PURE研究包括了13個國家的數據,因地區不同,人群不同,範圍擴大了一些而已。






對ARIC研究和其他7項相關研究進行的匯總分析發現,各項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無論碳水化合物過高還是過低,都會增加死亡風險。






不過,僅僅評價「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還不夠準確,因為用什麼食物來替代碳水化合物很重要。






  • 如果是用

    動物蛋白

    (主要是各種肉類)來替代碳水化合物,那麼全因死亡率會上升。





  • 如果是用

    植物蛋白

    (豆類、花生、堅果等)來替代,那麼全因死亡率會下降。植物蛋白質這個指標升高來自於更多的豆類、豆製品、堅果油籽和小麥粉(麵粉比米蛋白質含量高);而植物脂肪這個指標的升高來自於更多的堅果和油籽。






比較有趣的是,動物性蛋白吃得多的低碳人群,吃水果蔬菜都偏少。而植物性蛋白吃得多的低碳人群,水果吃得少,蔬菜吃得多。




這個和我一向以來的觀察是一致的。我的食譜設計中,

如果主食較充足,就不再多給水果。如果肉類較多,那就必須要配合水果

。這樣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和各類營養素平衡就會更加合理。




按照2012年全國營養與健康調查的結果,我國目前的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正好是55.0%。不過,這個平均數字中掩蓋了很多人的不合理狀態。




有些人

吃快餐為主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比的總和過高,蛋白質供能比偏低,全谷雜糧不足,蔬菜豆類更少,這是不利於健康的。




也有一部分男人

大魚大肉海鮮為主

,很少吃主食,動物蛋白質和動物脂肪過多,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不夠,蔬菜和來自全谷豆類的膳食纖維更不夠,同樣是不利於健康的。




這篇文章也提醒我們注意,


同樣是碳水化合物,質量也有很大的差別。

精白米面、提純澱粉中的營養素含量很低,膳食纖維和保健成分很少,升高血糖速度很快,它們是不利於健康長壽的。




同樣是蛋白質,加工肉製品和來自豆類、堅果的蛋白質,在預防癌症和慢性疾病方面作用差距很大。




所以,

健康的飲食是不能僅僅用「碳水化合物含量」

這一個指標來衡量的。需要由各類別的天然食物合理組合,提升營養素密度,尤其重視堅果、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和低血糖反應的全穀物、澱粉豆類等優質碳水化合物來源,還要多吃蔬菜來獲取更多的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以便幫助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和癌症。






此前早就有多項研究證實,

全穀物、澱粉豆類、堅果類

都是有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




說碳水化合物有害健康,主要是指甜飲料、甜食和精白穀物,不能讓所有全谷雜糧、豆類油籽等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植物性食品一起背鍋。




綜合各相關研究結果,對我們的日常飲食有如下啟示:




1 健康飲食

應當含有合理數量的碳水化合物,太多太少都不利於健康




按輕體力活動成年女性一天1800千卡熱量來計算,50%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相當於225克澱粉/糖。

生重

約250克穀物(包括一半全谷雜豆),250克水果,500克蔬菜和一小把堅果油籽

,正好可以供應這麼多的碳水化合物。




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和質量

,來自多種天然食物,避免過多甜飲料、甜食、精白澱粉。




不要長期攝入過多的動物性食品,拿它們當飯吃






  • 紅色肉類,特別是肉類加工品,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致癌物名單,過多時也不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過多的海鮮河鮮也會增加痛風風險,還有過多重金屬污染的風險。




為了某些治療目標,生酮飲食、低碳飲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暫時使用。但是不建議自己長年累月遵循這種膳食模式




強壯男性耐受性好一些,體弱、肌肉量不足、容易月經不調的女性,消化不良和胃腸疾病患者,肝膽疾病患者,痛風和高尿酸血症患者,肝腎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孕婦和乳母,均不適合使用。






可能還有些人說:碳水化合物50%,脂肪30%,蛋白質20%,這種中規中矩的營養素供能比例,簡直是老生常談啊,這個研究一點沒有新意啊…






對了。真理是顛撲不破的,所以聽起來總像是老生常談,毫無新意。謬誤則往往披著時尚的外衣,新鮮生動,吸引眼球,各領風騷五六年。




但是,你願意用自己的身體來一次一次做時尚飲食方法的實驗嗎?

遵循最安全的,有可靠科學證據的「老生常談」,才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身體最負責任的態度。




文獻來源:


Seidelmann SB, Claggett B, Cheng S, et al.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Public Health. Aug 18, 2018


Http://dx.doi.org/10.1016/S2468-2667(18)30135-X






微博 / 公眾號:

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


頭條號簽約作者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國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協會理事


中國科協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轉載 / 合作請聯繫


media@fanzhihong.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 的精彩文章:

三文魚的營養真相是什麼?日常怎麼吃?
這些蔬菜真能拯救我們的心臟?科學數據來了

TAG: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