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的一個決定,埋下罪惡種子,景帝時終於結出了惡果,差點亡國

劉邦的一個決定,埋下罪惡種子,景帝時終於結出了惡果,差點亡國

劉邦的一個決定,埋下罪惡種子,景帝時終於結出了惡果,差點亡國

楚漢爭霸,漢高祖劉邦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統一天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國家。

劉邦建立漢朝初期,認為秦王就是任用異族子弟為諸侯王而滅亡的,所以他認為分封同姓子弟為王拱衛皇室,才能確保中央的穩定。

於是乎平定天下後漢高祖劉邦開始消滅異姓諸侯王,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都被一一消滅了。

劉邦的一個決定,埋下罪惡種子,景帝時終於結出了惡果,差點亡國

其中當屬楚王韓信最為可惜,他協助劉邦征戰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可以說漢朝江山就是他打下來的,沒有韓信,漢朝不可能如此順利就滅了西楚,從蕭何月下追韓信到為呂后與蕭何所殺令人噓噓。

消滅了異姓諸侯王后,劉邦開始分封同姓諸侯,他分封叔父之子劉賈為荊王、異母的弟弟劉交為楚王、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兄長劉仲之子劉濞為吳王,少子劉長為淮南王、兒子劉如意為趙王、兒子劉恢為梁王、兒子劉友為淮陽王、兒子劉恆為代王,為了防止被異姓篡奪,他還特地殺白馬為盟誓,立下「非劉氏而王,天下擊之。」史稱『白馬之盟』。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劉啟年間的一次諸侯國叛亂事件,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叛亂謀反,史稱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髮生的背景。

漢景帝二年,御史大夫晁錯上疏《削藩策》,建議景帝削弱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漢景帝看了他的體系,認為十分有理,畢竟諸侯國勢力真的很強,難免哪天出現叛亂,威脅中央,於是次年冬天漢景帝下詔剝奪吳、楚等諸侯國的封地,這件事引起了吳王劉濞的掩埋了多年的不滿,於是他想到了造反,便聯合了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密謀同時叛亂,於是以「清君側」為名起事,後因戰略失誤等原因最終失敗了。

劉邦的一個決定,埋下罪惡種子,景帝時終於結出了惡果,差點亡國

七國之亂的過程。

起初,漢景帝面對七國同時叛亂,他一時無策便和竇太后商議先殺了晁錯,結果是吳王等諸侯國並未退兵,心想漢景帝這是怕了嗎,選擇繼續進攻。

漢景帝派大將軍周亞夫領兵前去平叛,並令梁王堅守梁國,阻擋叛軍,周亞夫屬下趙涉建議走經藍田出武關至洛陽的路線,這樣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到達洛陽,控制軍械庫。

周亞夫到達洛陽後便佔領了滎陽要地,控制了洛陽的武庫和滎陽的敖包。此時吳楚聯軍已經開始進攻梁國,梁國軍隊在棘壁與吳楚聯軍大戰,傷亡慘重,並被吳楚聯軍佔領了一些梁國封地,梁軍退保睢陽,又被吳、楚聯軍團團包圍,梁王慌忙派人請求周亞夫前來增援,但是周亞夫心中已經有了計策,並沒有前去營救,反而在昌邑深溝高壘,修築起堅固的防禦陣地,準備堅守。

梁王上書給景帝,景帝命令周亞夫前去增援,周亞夫沒有採納,但是他派出了輕騎兵前去吳楚聯軍的後面截其糧道,梁王不斷的派精兵襲擊吳楚聯軍,吳楚聯軍久攻不下,軍心開始崩潰,楚聯軍調轉兵力進攻下邑,尋找周亞夫軍隊的主力決戰。

周亞夫則在深溝高壘,吳楚聯軍派了部分兵力進攻東南角,周亞夫識破詭計,不予出擊,並派兵加強西北面營壘的軍事力量。

吳楚聯軍進攻西北營壘不克,漢軍又不與之決戰,糧草殆盡不得已撤退,周亞夫派出精銳部隊追擊,打破吳楚聯軍,楚王自殺,吳王領兵一千逃往東越,企圖做最後掙扎,但是在周亞夫的威逼利誘下,東越王殺了吳王,周亞夫用了三個月終於將七國之亂聯軍主力打敗。

其他五個諸侯國中,齊王背約不出兵,越王則觀望吳、楚聯軍戰事;只有膠東、膠西、菑川、濟南四王舉兵。四國軍隊本來進攻齊國郡城臨淄,結果被景帝派的漢軍打敗,膠西王、趙王自殺,其餘諸王被殺,七國叛亂徹底失敗。

七國之亂後,漢景帝順勢收回一大批諸侯國的封地與權力,中央集權得到加強,此後諸侯國更沒了叛亂的資本,漢朝更加繁榮,漢景帝時期人民生活安樂,社會繁榮,漢景帝與其父親漢文帝統治時期史稱「文景之治」。

劉邦的一個決定,埋下罪惡種子,景帝時終於結出了惡果,差點亡國

七國之亂的平定鞏固了漢中央的統治,更為漢武帝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

也許在吳王劉濞的心中或許是難以咽下兒子被漢皇子砸死的怒火,也許是無法捨棄封地被一步步收回中央的怒氣,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漢景帝早已準備等待他的謀反,一切已經註定了失敗,留給後人無限感慨。

作者:彭太超,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