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發紅、腫痛,可能是脾胃有大病,怎麼辦?
沒有關注的朋友,點擊
上方
藍字
即
可快速添加本公眾號
相信有很多人,都有吃了飯後,感覺睏倦難耐,坐在桌邊就能睡著的相似經歷。導致大家都說自己怎麼吃了就想睡,睡了就想吃!其實這在俗語里叫「醉飯」,而隱藏在「醉飯」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脾氣虛。
當人們吃飯之後,脾氣全用在消化食物上了,沒有餘力「升清降濁」,所以飯後的大腦處於渾噩的狀態中。
一旦大腦的供血不足,人首先會犯暈,從而想睡覺!這跟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天天處在睡不醒的狀態,道理是一樣,都是脾虛的表現。
所以「脾虛濕盛」是睏乏、睡不醒的主要原因。這些小信號預示著你的脾胃出現了大問題!
1
牙齦腫痛,有口臭,多半是胃中有火
脾胃主管消化和吸收,長期熬夜、加班工作、飲食不規律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會引起牙齦發炎、腫痛。
這是由於不良的習慣傷害到了脾經胃經正常的運行,引起牙齦腫痛。而口氣是否新鮮是脾胃健康最直觀的信號。
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對營養元素的吸收和轉化,多年口臭就是身體各臟腑紊亂失調所引起的。
2
鼻頭髮紅,留心脾胃問題
鼻子主脾胃,通過鼻子我們能觀察到脾胃疾病。當我們的脾胃出現問題,會發現鼻子首先會給我們發出訊號。
鼻頭變紅往往是脾胃熱,如果鼻頭是淡白色則代表氣虛。鼻頭最忌諱出現黑灰色。
當我們的鼻頭出現青灰色的時候,說明脾胃或者身體某些器官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
一般來說都是病情危重的標誌,這個時候我們最好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
3
飯後肚子脹,留心脾胃不和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在飯後經常會出現腹脹的情況,通常還會伴有食慾減退、不想吃飯、打嗝等癥狀。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脾胃出現了問題,甚至存在患有慢性胃炎的可能性。
對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要及時注意身體對我們發出的訊號。
4
手腳冰涼,脾胃虛寒的信號
看手腳知健康,手腳冰涼,腳易抽筋,這都是身體給我們的健康發出的信號。而這些其實都是脾胃虛寒、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
手腳如果經常冰涼,並且伴隨指甲變成紫紅色,則很可能是動脈栓塞的早期徵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及早去醫院進行檢查。
5
眼睛紅腫、眼袋過大,脾虛的癥狀
早上起床的時候,很多人眼睛總是腫的,還有很明顯的眼袋,用了很多高級的化妝品也沒有明顯的改善。
其實,眼睛容易紅腫、眼袋過大,是脾虛的表現,是我們的眼睛在提醒我們,要開始關注脾胃的健康。
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
6
臉色蠟黃是脾氣不足的前兆
臉色不好,是脾氣不足的前兆。脾氣不足的人常常會覺得身體非常疲倦,身體經常過熱。
總是覺得口渴,尿少而黃,最主要的就是面色會發黃。
嘴唇也可以直觀地表現出脾氣不足。一般來說,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紅潤的,乾濕適度,潤滑有光。
而脾胃不好的人嘴唇會發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乾燥,容易爆皮、裂口子。
7
睡覺流口水,有可能是脾虛
睡覺時會流口水,是脾氣不足的一種表現。脾胃的主要作用是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
潛意識點穴提示:
一旦我們的脾臟變得虛弱,那麼運化作用就會失常,除了會導致我們面色萎黃、精神疲憊以及營養吸收的障礙,另一個直接的表現就是睡覺會流口水。
兩個助脾胃的小方子
1
薏米山藥粥
用料:
薏米(薏苡仁)10克,山藥10克(鮮山藥5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做法:
①將薏米、山藥、大米洗凈後加入適量清水,旺火煮沸。②改用小火熬煮成粥,即可食用。功效:
本品具有健脾滲濕、滋補脾腎的功效,適合消化不良性腹瀉、大便溏泄、全身無力、心悸氣短者食用。2
叩齒咽津
做法:
晨起先叩臼(後)齒36下,次叩門(前)齒36下,再錯牙叩犬齒各36下,最後用舌舔齒周3~5圈。結束時,再用舌頭攪動口腔,激發口腔津液後吞下,早、中、晚各叩齒一次,多做更佳。
功效:
此動作有滋補脾胃、固護腎氣之功效。好了,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幫助到大家,學以致用喲!
明天精彩繼續……
第一個是「 新經絡」 |
該
公眾號能夠讓你迅速掌握「簡單實用、一看就會、一用就靈」的各種中醫養生理療小絕招,
第二個是「潛意識點穴 」 本 公眾號主要幫你破譯「 潛意識」種種神奇奧秘,任何人只要識破「 潛意識」的奧妙,就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的一帆風順......
|
第三個是「頭版健康 」 |
掛一個專家號只能看一個病人,而一篇好的醫療或養生文章能惠及成千上萬的人,「頭版健康」所做的就是後者.
|
有2種方法:
1、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圖片,其次點按「
識別圖中二維碼」,最後點擊「關注」即可添加。
(「
新經絡」
二維碼圖片)
「潛意識點穴
」
二維碼圖片
「頭版健康
」
二維碼圖片
2、打開手機微信上的二維碼掃描,對準以上這張圖片,掃一掃,就可關注.
想掌握更多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請關注我的
QQ2103795295
,空間已經發表1萬多篇各種中醫養生知識


※腳上有個部位,專門對付糖尿病
※108個民間實用方,藥到病除,太難找了,為家人留著吧~
TAG:新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