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年齡相差21歲的忘年戀,虐得我瑟瑟發抖

年齡相差21歲的忘年戀,虐得我瑟瑟發抖

說起忘年戀,你會想到哪一部電影?

是殺手大叔蘿莉配的《這個殺手不太冷》,

是繼父女兒不倫戀的《洛麗塔》,

還是老師與學生的《山河故人》?

愛情這事兒,從來就和年齡無關,只要愛得夠深,就能衝破時間和空間的枷鎖。

但是愛情也是脆弱的,它有著太多無形的束縛,最終讓相愛的人難成眷屬。

就像我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 ——

《朗讀者》

The Reader

電影改編自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說《朗讀者》。

該小說出版於1995年,曾先後獲得了漢斯·法拉達獎 、「世界報」文學獎等獎項,也是第一本登上《紐約時報》冠軍的德語書籍。

本哈德·施林克

電影《朗讀者》上映於2008年,由英國導演史蒂芬·戴德利指導,凱特·溫絲萊特、大衛·克勞斯、拉爾夫·費因斯領銜主演。

影片曾提名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影片,而主演凱特·溫絲萊特更是憑藉出色的演出,斬獲包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等多項演員大獎。

故事從1958年的西德說起。

15歲的少年米夏在雨天突發猩紅熱,36歲的列車員漢娜在門口發現了發病的米夏,並幫助了他,這便是兩人的初次相遇。

米夏在家養病了三個月,康復後,他帶著一束花來到漢娜家中當面道謝。

這時米夏知道了漢娜是一個獨居女人。

在屋外等候漢娜時,米夏卻偷見了她正在穿絲襪,那一刻正值青春懵懂期的米夏心亂神迷。

眼前這個神秘的女人對於他來說充滿了難以抗拒的魅力

在米夏發現漢娜知道自己偷窺後,羞愧的他慌忙地逃走了。

回到家中的米夏,心裡還是難以忘懷安娜,於是他主動尋找能夠與漢娜相遇的機會。

去漢娜售票的列車上偷看她,主動在漢娜的家門口等她下班,幫助她搬東西。

漢娜十分清楚米夏的這些行為的原由。

隨後36歲的漢娜便親身為15歲的米夏上了一堂性教育課。

由此 ,兩人開始了一段忘年的秘密戀情。

每天放學後,米夏都會著急地趕到漢娜的公寓里,去見自己想念一天的女人,然後像完成課後作業一樣做一次愛。

漸漸地兩人關係變得越發親密,

他們在這個破舊的公寓里,做一切夫妻之間可以做的事,感受對方地體溫和氣息。

漢娜有個怪癖,喜歡書籍,但是從來不自己讀書。

她讓米夏每天為自己朗讀書中的文字,從詩歌到小說再到戲劇。

安娜沉浸在米夏為他的朗讀中,甚至要求只有朗讀完才能去做愛。

和米夏一起度過的日子裡,漢娜擺脫了以前枯燥煩悶的生活,在米夏的朗讀聲中她感受到喜悅,也感受到悲痛和難過。

同時米夏也無法自拔地愛上了漢娜。

兩人騎著自行車去郊外旅遊,一起看風景。

對於他們兩人而言,小鎮、陽光、草地、教堂,在那個夏天都成為了他們愛情最美的見證。

外出時,在被服務員誤會漢娜是米夏的母親時,米夏故意去親吻了漢娜,還調皮地去看服務員的表情。

然而這樣甜蜜的戀情只維持了一個月,隨著漢娜的一次不辭而別便結束了。

米夏來到漢娜空蕩蕩的房間,回想和漢娜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傷心和絕望充斥著內心。

沒有漢娜的日子,米夏重新變得沉默寡言。只是,內心依然對漢娜念念不忘。

他無法忘懷這個曾經深愛過的女人,即使她出現的時間如此短暫。

八年後,米夏成為了法學院的大學生。

在一次法庭旁聽中,米夏在被告席看見了久未謀面的漢娜。

這年米夏23歲,漢娜44歲。

此時漢娜因為在二戰中為奧斯維辛集中營工作的經歷而被起訴。

曾經深愛的人竟然成了納粹的劊子手。

在走訪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過程中,米夏看著過去納粹的各種罪行,突然對自己和漢娜的過去感到懷疑和羞恥。

由於為法西斯工作的黑歷史,漢娜被指控為納粹戰犯。

原因是在一次押送猶太人囚犯的途中,教堂失火,而包括漢娜在內的六名女看守,並沒有打開大門讓囚犯逃生,最後導致300多名囚犯被活活燒死。

漢娜作為普通的看守,雖並不是元兇,然而其他女看守共同指正這一切都是漢娜的主意,還污衊漢娜作為主管,寫下了報告。

法官需要驗證漢娜的筆跡來證實其他女看守的證詞。

此時的漢娜本可以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是她卻意外地承認了本不該屬於自己得罪行。

在一邊旁聽的米夏仔細回憶和漢娜的種種,突然意識到原來漢娜是個文盲,她不會讀書,更不會寫字。

而當初漢娜離開米夏也是因為她想守住自尊,保守自己是個文盲的秘密。

這一次在法庭面前,漢娜依然選擇了維護自尊,而代價則是放棄一輩子的自由。

知道真相的米夏並沒有上前去幫助她,因為他和漢娜說不清的戀愛關係,讓自己內心感到羞恥。

在曾經的愛人面前,他最終還是選擇退縮。

而後的米夏開始了自己的生活,當上了律師,結了婚,有了孩子。

但是在米夏心中漢娜仍然是他念念不忘的白月光,他選擇了離婚,回到了原來的城市。

米夏找到了以前給漢娜讀過的書籍,用錄音機錄下了自己朗讀的聲音,然後把磁帶寄給了獄中的漢娜。

這時米夏33歲,而漢娜已是54歲,當她通過磁帶聽到渾厚的聲音讀出那些她熟悉的文字時,慘老的臉上露出了難以言說的驚訝。

在絕望的生活中,一盤盤磁帶給她帶去了希望,成為了漢娜在獄中的精神支柱。

她把這些磁帶視做珍寶,反覆聽了無數遍,甚至通過錄音磁帶,對照著書籍開始學習寫字。

不久後,漢娜開始扭扭捏捏地用文字給米夏寫信。然而,除了堅持寄出磁帶外,米夏沒有給漢娜回過一封信。

時間流逝,漢娜等到了出獄的時間,此時她已白髮蒼蒼。

獄中工作人員聯繫到了米夏,因為他是唯一和漢娜有聯繫的人。

就這樣,時隔三十年後,米夏終於與漢娜相見。

但是米夏依然沒有放下心中的羞恥與芥蒂,語言反覆詢問著漢娜是否真正悔改。

而漢娜看到面前的男人,終於明白這份感情和曾那個陽光般的少年一樣,都早已消失。

漢娜沒有和米夏離開,而是墊著書籍在獄中上吊自盡。

當米夏來到漢娜的房間,看見她閱讀的書籍和手寫的文字,以及那份最後遺書,他才明白,漢娜一直深愛著自己,同時也對她的過往充滿愧疚。

故事的最後,米夏按照漢娜的遺囑,把自己留下的七千馬克交給了集中營倖存的小女孩。

雖然對方沒有接受,但是米夏以漢娜的名義捐給了掃除文盲組織。

而他帶著女兒來到漢娜墓前,坦誠地講起了自己和她的故事。

和前文中提到的那些忘年戀不同,《朗讀者》中愛情的表現下,更多的是關於人性荒謬、道德和法律的罪與罰

它從新的角度反思二戰法西斯暴行。這也說明《朗讀者》並非單純的愛情電影。

相比於電影,在原著小說中,能夠通過米夏的視角,感受到他對與二戰的反思,對參加過戰爭的父輩的質疑,對漢娜感情的迷戀和掙扎,對自己的內心的羞恥和愧疚

小說大量的內心獨白所帶來的人物情緒,在電影改編後大量削弱,而增加了男女主角的關係變化,以及人物選擇和命運走向

影片圍繞著的關鍵字有兩個:一個是羞恥,另一個是謊言

漢娜因為自己是文盲而感到羞恥,對米夏一直堅守自己的秘密,甚至在最後的法庭上,為了掩蓋自己的羞恥感,不惜撒謊扛下一切罪證,走進監獄。

而米夏由於漢娜的過去,無法正視自己與她的感情,羞恥感讓他和漢娜劃清了界限,將秘密留在了自己心中,同時也眼看著愛人走向深淵。

人為什麼要有秘密?或者說為什麼要守住秘密?

其實更多的時候,它來源於秘密背後給人帶來的不安和羞恥,這樣的不安和羞恥讓人們不斷地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有人說看完電影覺得漢娜和米夏之間不是愛情。

對於米夏而言,漢娜只是來源於本能的生理慾望,和對成熟女人的迷戀。

而對於漢娜而言,米夏是她能夠觸碰書本文學的一個途徑,也是精神世界的一個寄託。

對此觀點,我覺得是不全面的。

米夏是愛著漢娜,雖然有著青春期的性衝動,他依然有著一份單純的愛。

他會翹課去偷看漢娜,會按著漢娜的習慣給她一遍遍地讀書,會在爭吵後像小孩一樣哭泣,然後去和漢娜訴說自己地感受。

而漢娜的愛則比米夏要複雜,一個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中年女人,自卑是根植於內心的。

影片中她沒有主動表現過對米夏的愛意,但是在米夏主動親吻她時,那嘴角的一絲欣喜是難以掩蓋的。

而意識到自己只能離開,勸說米夏回到朋友身邊時,也能感受到她的無奈和不舍。

關於影片里對於二戰法西斯的反思,則是從迫害者的另一個角度展開

影片沒有直接展現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與屠殺,而是從漢娜這個集中營的看守切入。

對於漢娜而言,她沒有什麼主義,也沒有什麼政治傾向,看守集中營只是自己的一份工作,而工作只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

她身上展現的是意識形態機器下無思想、無責任的犯罪,用漢娜·阿倫特的話說,是一種平庸之惡

當法官質問漢娜為什麼要把那些老人小孩送向死亡時,漢娜只是在一遍遍解釋自己的工作。

「但是有新人來,總有新來得婦女被送來,那麼,原來得人就要為新來的騰出地方。」

那時她不關心周圍的一切,漢娜只在乎是否完成工作。

她雖然是個文盲,但熱愛文學和讀書。

在教堂時,她聽見小孩們的合唱,那一刻她也為自己的行為留下懺悔的淚水。

但她並沒有意識到行為背後是多大的罪惡,甚至為了自己的自尊去選擇去背負它。

不得不說在漢娜的人物塑造中,主演凱特·溫絲萊特貢獻了演員生涯里最重要的一次演出。

凱特精準地把握了人物地特點,在迷茫和自卑當中,又充滿了堅強和對生活渴望

而在同一年,她和小李子再次攜手出演了《革命之路》,在裡面飾演了一位在現實和理想當中不斷掙扎的妻子。

兩部作品的精彩演出讓凱特同時提名了奧斯卡,並最終把她推向了影后寶座。

《革命之路》劇照

如果硬要解剖思想內涵,電影《朗讀者》受原著影響,應該是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

電影的改編留下了關於人性、道德和法律的思辨,但同時也加大了漢娜與米夏之間的愛情描寫,從而增加了觀賞影片的情感體驗。

這也讓本片在豆瓣,評價人數超過29萬人,卻還能有8.5的高分。

其實拋開一些關於政治與社會的世俗討論,單純看待漢娜與米夏的愛情,那麼他們的遺憾,就是在愛情中無法肯定自我,也無法肯定這段戀愛

如果沒有漢娜的自卑,也沒有她的過去,而米夏沒有掙扎和抗拒,他倆或許能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就如同米夏寫給漢娜的詩中那樣:

當我們敞開心扉時,

我們合二為一。

當我們沉浸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當我們消失時,

你在我心裡,我在你心裡。

這之後,

我是我,

你是你。

只是沒有那種如果。

現實中的各位,如果遇見一位值得愛一生的人。

那麼不要在乎世俗的看法,肯定自己的選擇,大膽地去愛吧。

近 期 熱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國產翻拍電影,出一部我看一部!
染血的竹刀,三池崇史的武士道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