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通過戰略聯盟,建設「一帶一路」

通過戰略聯盟,建設「一帶一路」

編者按

戰略聯盟是多家企業通過股權或契約建立的合作關係,共通資源、共享成果,與 「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

文 / 柯銀斌 「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

「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提出的,邀請世界各國共同參加、以國際合作方式獲取共同發展的倡議,其主要內容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建設為重點內容,進而探索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新模式,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最高目標。而作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行動者,中國企業應與多國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我們認為,這是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導方式。

「一帶一路」需要企業戰略聯盟

戰略聯盟是指兩家或兩家以上的企業通過股權和(或)契約建立起來的合作關係,它不是企業之間的交易關係,也不是企業內部的管理關係。當各家企業分別屬於不同的國家時,戰略聯盟就是國際戰略聯盟。本文中的戰略聯盟就是指國際戰略聯盟。

戰略聯盟與「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首先,戰略聯盟是不同國家企業之間的一種合作關係,這正是「一帶一路」倡議要求參與國家加強合作並創新國際合作模式在企業層面的具體方式。第二,戰略聯盟的各家企業先要就建立一個什麼樣的聯盟、如何建立和管理這個聯盟等問題達成協議,然後各家企業投入各類資源來建立和管理聯盟,最後各家企業還就聯盟成果進行分配。這正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具體貫徹。第三,成功的戰略聯盟一定會使各家企業實現預期的目標,分享聯盟成果,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這正是「一帶一路」倡議中共同發展在企業層面的落實。

戰略聯盟的形式很多,可根據不同的維度進行分類。結合「一帶一路」主題,本文用兩個維度加以劃分:一是依據參與聯盟的企業數量,分為「兩家企業」和「兩家以上企業」;二是依據合作關係的性質,分為「股權式」和「契約式」。由此,我們把戰略聯盟分為四種類型:

(1)股權式-兩家企業,這就是通常的中外合資企業,它包括在中國的和在外國的兩種形式。

(2)股權式-兩家以上企業,這就是通常的中外外三方合資企業。

(3)契約式-兩家企業。

(4)契約式-兩家以上企業。

在上述四類戰略聯盟中,針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需要,中國企業應該主要選擇哪些形式的戰略聯盟呢?

據筆者的初步觀察和分析,以下幾種形式的戰略聯盟應列入中國企業的戰略選項中(表 1)。

表1中的LCD,其中L代表「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企業,C代表中國企業,D代表發達國家企業。因此,LCD合資企業(戰略聯盟)就是指發展中國家企業、中國企業和發達國家企業共同建立的合資企業(戰略聯盟)。

「雙胞胎」企業是中外合資企業的一種特殊類型。它具有以下特徵:(1)中外投資者是兩個相同的企業或其全資子公司。(2)中外投資者同時成立兩家合資企業,分別在中國和外國投資者所在國。(3)出資比例相同或對稱,即中國企業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中所佔投資比例與外國企業在外國的合資企業中所佔投資比例相同。(4)兩家合資企業的核心業務相同,經營範圍可能會有所差異。

交叉持股是股權式戰略聯盟的一種形式。它具有以下特徵:(1)中國企業或全資子公司向外國企業或全資子公司投資,持有後者的少數股權。(2)外國企業或全資子公司向中國企業或全資子公司投資,持有後者的少數股權。(3)上述兩項投資行為大多是同時進行的。(4)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互派人員加入對方董事會。

第三方市場合作是指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之間建立契約式戰略聯盟,該聯盟在第三方市場(通常是某個或多個發展中國家,當然也可以是發達國家)開展多類經營業務。

「雙胞胎」企業:走出去與引進來

「雙胞胎」企業的優勢高於一般的合資企業。一般的合資企業通常是兩個投資者在某個國家建立一家企業,或在中國或在外方所在國。其主導權往往由出資比例最大的投資者掌握,該投資者難免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來管控合資企業。擁有產品和技術優勢的投資者希望合資企業擴大其市場份額,另一方主要希望獲得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機會主義行為在所難免,「同企不同心」現象普遍存在。由於合作更加深入,「雙胞胎」企業不僅可鞏固和擴大一般的合資企業的優勢,而且能夠避免其劣勢。

「雙胞胎」企業是「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有機結合。在中國的中外合資企業是「引進來」方式之一,中國企業到外國建立合資企業是「走出去」方式之一。通常,這兩者是分離的,比如某家中國企業一方面引進某家發達國家企業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另一方面走到某國,與該國企業建立合資企業,兩個外國合作夥伴是不同的。由於合作夥伴是同一家企業,「雙胞胎」企業能夠把「走出去」和「引進來」有機地結合起來,而這正是「一帶一路」所要求的。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工」)與奧地利帕爾菲格集團(以下簡稱「帕爾菲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案例。

三一重工由三一集團投資創建於1994年,目前是全球裝備製造業領先企業之一。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混凝土機械、挖掘機械、起重機械等。帕爾菲格成立於1932年,位於奧地利薩爾茨堡,核心產品摺疊式隨車起重機在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30%,是世界領先的液壓起重、裝載、搬運設備製造商,是液壓折臂起重機技術的領導者。

2012年2月28日,三一重工下屬全資子公司三一汽車起重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起」)與奧地利帕爾菲格集團(Palfinger AG)子公司帕爾菲格亞太(Palfinger Asia Pacific Pte. Ltd)簽訂合資協議,分別在中國成立「三一帕爾菲格特種車輛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帕爾菲格」)、在匈牙利成立「帕爾菲格三一汽車起重機國際銷售公司」(以下簡稱「帕爾菲格三一」)。雙方共同出資,各持有50%的股份。三一帕爾菲格註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中國長沙,針對中國和全球市場,研發、生產和銷售隨車起重機等特種車輛裝備;帕爾菲格三一總部設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在歐洲、獨聯體國家及美洲分銷三一輪式起重機。至今,這兩家企業的經營狀況良好,正朝著雙方的戰略目標不斷前進。

交叉持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交叉持股是另一種符合「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策略,與單向持股相比,交叉持股具有以下優勢:

(1)合作雙方的地位更為平等,在此基礎上,雙方的共商將會更加公平和富有效率。

(2)體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使雙方形成命運共同體。

(3)通常與合資企業、價值鏈環節的戰略聯盟(聯合研發、合作製造、聯合營銷等)結合在一起,並互派董事,進而有利於各種形式的戰略聯盟的發展。

2013年9月30日,三一重工與帕爾菲格就進一步拓展雙方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簽署一份合作備忘錄。2013年12月10日,三一重工與帕爾菲格及其股東Hubert Palfinger一世等相關方簽訂正式框架協議,主要內容如下:

三一重工將通過一家直接或間接全資子公司認購帕爾菲格發行的5%新股1 863 258股,另外直接向Hubert Palfinger一世等購買其合計持有帕爾菲格5%的現有股份1 863 258股,累計3 726 516股,每股價格為29歐元,共計1.08億歐元。交易完成後,三一重工通過直接或間接全資子公司將持有帕爾菲格10%的股份。

帕爾菲格將通過其全資子公司Palfinger SLS Holding Pte Ltd出資109 977 562歐元增資三一重起。交易完成後,帕爾菲格將間接持有三一重起10%的股權(圖 2)。

第三方市場合作:優勢結合,共同發展

第三方市場合作,主要是指中國企業與有關發達國家企業一起開發作為第三方的發展中國家市場。這不僅是戰略聯盟的創新方式,而且是「一帶一路」建設中最合適的國際合作方式,儘管在實踐中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中國政府積極倡導這種戰略聯盟方式,並且與法國、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等國政府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

與中國企業或發達國家企業單方開發第三方市場相比,這種方式的主要優勢在於:

(1)結合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的優勢。

(2)彌補中國企業進入某些國家市場的劣勢。中國企業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並不了解,往往會陷入各類風險中。如果合作夥伴所在的發達國家曾是第三方市場國家的「宗主國」,那麼發達國家企業與第三方市場國家的歷史文化積累和交往經驗,將有助於中國企業彌補劣勢。

(3)基於優勢互補的合作,將促進合作雙方的共同發展。

中國企業採取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方式參加「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聞報道頗多,中央企業是其中的主導力量,但正在探討合作的企業占多數,已經採取行動的企業並不多。中國港灣(全稱為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英文縮寫CHEC)與法國企業合作,在喀麥隆運營集裝箱碼頭,就是其中一例。

2016年9月26日,喀麥隆總理菲勒蒙·揚簽署了關於克里比深水港集裝箱泊位運營商中標結果的總理府公告,正式將克里比深水港集裝箱泊位的特許經營授予中國港灣、法國博洛雷(BOLLORé LOGISTICS)、法國達飛海運集團(CMA-CGM)聯合運營體和喀麥隆當地企業。2018年3月2日,喀麥隆克里比深水港集裝箱碼頭開港運營。

中國港灣是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涵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克里比深水港集裝箱碼頭項目由中國港灣通過EPC模式建設,2011年6月開工,2014年6月竣工,合同額約為4.98億美元。

在碼頭建設過程中,中國港灣為貫徹落實中國交建集團的「五商中交」戰略,就在為碼頭運營作準備。2014年1月28日,中國港灣與喀麥隆政府在簽署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EPC總承包商務合同的同時,還簽署了中國港灣參與項目部分投資及運營的合作框架協議。這為中國港灣進入運營業務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後,喀麥隆政府在克里比深水港二期項目的國際招標文件中明確了一項條款:「任何運營商獲得喀麥隆政府授標,都必須與中國港灣建成聯營體,共同運營。」

但是,中國港灣缺乏港口運營的經驗,無能力單獨從事運營業務,必須尋找、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最後,中國港灣選擇法國博洛雷公司和達飛海運集團為合作夥伴。這是因為:

(1)這兩家法國公司在非洲已經經營了很長時間,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尤其是和當地人打交道的經驗,值得中國港灣學習。

(2)這兩家企業都是港口運營價值鏈中的世界級公司,法國達飛海運集團是世界排位第三的集裝箱全球承運公司。博洛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在46個非洲國家設有250家辦事處,擁有280座倉庫,是業界在非洲擁有最龐大的綜合性物流網路的公司。

(3)喀麥隆政府也希望中國港灣與博洛雷公司合作。

2014年9月1日,中國港灣與法國博洛雷和達飛海運集團組成的聯合體中標克里比深水港集裝箱泊位25年特許經營權。

據初步觀察,中央企業與外國企業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的戰略行動具有以下共性:

(1)外國企業大多數是全球領先的歐美跨國公司,多年來,它們一直是中國企業的學習標杆。今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企業與它們建立起合作夥伴關係。

(2)今天的合作關係是歷史上雙方交流與合作的延續。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中國企業早已與今天的合作夥伴有過交流、學習和合作關係。不同的是,之前的目標市場主要在中國,今天的目標市場主要在第三國。

三方合資企業/聯合體:幾內亞贏聯盟

如果三方合資企業/聯合體註冊經營地為「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我們就認為,這類企業正是參加「一帶一路」建設的理想行為主體。其主要理由如下:

(1)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由於中國擁有特殊的「樞紐」地位和作用,產業轉移可呈現出同時性的特點,即產業從發達的D國轉移到中國(C)再轉移到發展中的L國在同一個時間內發生。三方合資企業/聯合體適應並將推動這個新的產業轉移趨勢。

(2)三方優勢互補,有利於經營取得成功。一般而言,發達國家企業(D)擁有標準規則制定權、核心技術、全球化管理等優勢,中國企業(C)擁有成本創新、生產製造、工程施工等優勢,發展中國家企業擁有當地市場經驗、熟悉當地文化、勞動力成本低等優勢。基於以上優勢互補結構建立的三方合資企業/聯合體,其經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歷史上曾有過宗主國與殖民地關係的。當然,這類合資企業/聯合體的管理複雜性和難度也高於通常的合資合作企業。

(3)通過國際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三方合資企業/聯合體的股東或成員來自不同發展階段的三個國家,其國際合作程度較通常的合資企業或聯合體要深。只要管理得當,發揮各方潛在的優勢,三方合資企業/聯合體定能取得經營成功。這種商業經營成功,不僅使三家企業獲得共同成長,而且有利於三家企業所在國(尤其是該合資企業/聯合體的註冊地國家)的共同發展。這正是「一帶一路」倡議所要求的方式和目標。

「幾內亞贏聯盟」(SMB Winning Consortium)是由新加坡韋立國際集團(Winning International Group)、中國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旗下的中國宏橋集團、中國煙台港集團、幾內亞UMS(United Mining Supply,法國在幾內亞投資企業)4 家企業組成的聯合體。其本身不是一個經濟實體,是企業間的一個聯盟組織,於2014年在幾內亞博凱礦區成立。

4家成員企業擁有各自不同的優勢。新加坡韋立國際集團是一家總部設在新加坡,專註於提供海運、物流方案,為中國有色金屬等行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海運企業;中國宏橋集團是魏橋創業集團的關聯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鋁電集團。中國煙台港集團擁有中國主要大型港口、鋁土礦接卸港口,位於渤海灣、山東半島北岸,地理位置優越,接近主要氧化鋁生產企業;幾內亞UMS公司,全稱「聯合礦業供應公司」,其創始人和總裁瓦茲尼先生(Mr. Fadi WAZNI)是幾內亞知名的企業家,2016年10月底曾作為隨行企業家代表團成員陪同孔戴總統訪華。

這4家企業是鋁產業鏈上重要環節的關鍵企業。幾內亞UMS公司是鋁土礦開採企業,韋立國際集團是鋁土礦石專業運輸企業,煙台港是鋁土礦專業碼頭運營企業,宏橋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鋁土礦用戶企業。並且,它們分別屬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幾內亞UMS公司雖為幾內亞企業,但其股東來自法國。韋立國際集團來自新加坡,與中國有色金屬企業有多年的合作關係。宏橋集團與煙台港同為中國企業,前者為民營企業,後者為國有企業。

因此,這4家企業組成「幾內亞贏聯盟」,堪稱完美的組合。為開展經營活動,贏聯盟聯合體按照幾內亞共和國的法律程序,遵照企業法和礦業法,在幾內亞註冊成立了2家幾內亞法人企業,分別為贏聯盟博凱礦業公司和贏聯盟非洲港口公司,分別承擔起礦山開採建設、港口建設運營以及社區建設管理工作。儘管每家企業的股東信息不詳,但其股東至少為聯合體中的3家企業。

「幾內亞贏聯盟」的潛在優勢在其合作經營中得以充分的發揮。2015年7月20日,卡徒古瑪港口(Koutougouma)投產運營。2015年和2016年,贏聯盟的幾內亞鋁土礦裝運量分別在100萬噸和1 100萬噸左右。2017年達到3 200萬噸,2018年計劃供應4 000萬噸,並開始向市場銷售500萬~800萬噸鋁土礦。

「幾內亞贏聯盟」短短三年的經營,就有效地實現了多方共同發展。贏聯盟對於幾內亞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多個方面:

(1)示範帶動作用。贏聯盟是在埃博拉疫情肆虐的2014年進入幾內亞的,並在2015年開始建設。彼時,多數外資企業撤離幾內亞,外部投資望而卻步。贏聯盟的進入,給幾內亞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希望,起到了無可比擬的領頭羊作用。

(2)贏聯盟礦業、港口及物流項目的成功運營,給幾內亞國家創造了稅收來源,依法繳納礦業資源稅,每年為幾內亞上繳巨額美元稅費。

(3)贏聯盟礦業項目帶動國家GDP的增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對幾內亞GDP的貢獻率達5%。

(4)贏聯盟項目帶動直接和間接就業10 000人。根據幾內亞政府部門的評估,一個在贏聯盟就業的幾內亞人,可以支撐起10~15個幾內亞人的生計,因此,贏聯盟項目為10萬~15萬幾內亞人提供了生活保障,是幾內亞最大的勞動就業項目之一。

(5)贏聯盟創造的穩定的美元稅收,改善了幾內亞的外匯收支狀況,拉升了幾內亞貨幣幾郎的幣值,增強了國際組織對於幾內亞經濟和外匯收入的信心。

(6)贏聯盟的成功,吸引和帶動更多企業和投資者進入幾內亞,從事礦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等領域開展業務,為幾內亞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

贏聯盟項目對於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也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主要表現在:

(1)開闢了新的鋁土礦資源供應,實現了鋁土礦資源供應的多樣化,擺脫了對於少數資源富有國家的過度依賴,具有戰略性意義。

(2)搭建起雙向物流通道,為中國企業進入幾內亞提供便利的物流運輸服務。贏聯盟已經在為中水電、澳信、河南國際等中資企業的大型項目提供物流服務,為在幾內亞經商的中國人提供一般商品海運物流服務。

(3)贏聯盟是個三國四方的合作項目,它的成功也為不同國家、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的企業,不同國籍的人士在經濟不發達國家的合作,探索出一種新的模式。而這種國際合作模式正是「一帶一路」倡議所需要的。

本文刊載於《中歐商業評論》2018年8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歐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小程序,風來了?
進行時間管理的人,其實都是最浪費時間的人

TAG:中歐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