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巨富與赤貧:亞裔成美國收入差距最大族群!

巨富與赤貧:亞裔成美國收入差距最大族群!

新上映的浪漫愛情喜劇《瘋狂的亞洲富人 》(Crazy Rich Asians)的主角,也許正像你從片名所期待的那樣,是移民成功故事的完美形象(片名Crazy Rich Asians的字面意思為「富得流油的亞洲人」——譯註)。觀眾甚至可能會在看這部電影時得到一種印象:所有的亞裔都過著迷人的生活。

最高和最低收入者的差距

主角尼克·楊(Nick Young,亨利·戈爾丁[Henry Golding]飾)和瑞秋·朱(Rachel Chu,吳恬敏飾)是紐約大學年輕有為的教授。尼克出生於新加坡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而瑞秋在成為明星經濟學家之前,曾與母親一起艱難度日,她的母親是一位來自中國的移民。

劇照

但這並不是亞裔美國人經歷的全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美國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數據進行的一項新分析表明,亞裔美國人取代了非洲裔美國人,成為美國現在經濟狀況差距最大的種族或民族。下面的圖表顯示,從1970年到2016年,亞裔美國人的收入不平等水平幾乎翻了一番。

收入不平等指數是由每個種族或民族前10%的收入與後10%的收入作比得來的

在尼克和瑞秋稱之為家的城市情況又如何呢?紐約的亞裔是最貧窮的移民群體。美國亞裔聯合會(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的數據顯示,在大約15年的時間裡,生活在貧困中的亞裔人口增加了44%,從2000年的17萬人增至2016年的逾24.5萬人。

雖然富裕的亞裔已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群體,但貧困亞裔的收入水平基本上沒有增長。同樣的情況在其他族裔群體中也存在,但亞裔人口中的收入不平等在以最快的速度增長。

新加坡精英階層的婚禮是《瘋狂的亞洲富人》的核心情節

截止2016年,在收入分配中占最高10%的亞裔比占最低10%的亞裔每年多收入12萬美元。亞裔美國人來自許多不同的移民群體,他們的收入差距主要是受教育水平、技能和英語熟練程度的不同造成的。來自印度和中國的移民比來自東南亞的移民收入更高,因為前者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

例如,在美國的台灣裔和印度裔移民中,有四分之三擁有學士或更高的學位,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珍妮弗·李(Jennifer Lee)說。與此同時,來自越南、柬埔寨和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的群體則遠遠落後於其他亞裔美國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

30歲的喬納森·李(Jonathan Lee)是一名華裔美國人。他住在紐約,在Etsy擔任高級設計師。他和他的妹妹傑西卡是他們家的第一代大學畢業生。「我父親給我們講過他在爺爺洗衣店的燙衣板上睡覺的故事,」喬納森·李說。「我父母都沒有念完大學。我母親19歲的時候來到這裡,上了時裝技術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夜校,後來成為一名服裝打版師。我父親一輩子在聯合愛迪生公司(Consolidated Edison)工作。現在他們擁有自己的房子。」

亞裔美國人的教育和收入水平

與過去相比,亞裔移民的群體現在的構成不再那麼單一。1970年,亞裔移民大多來自東亞,但南亞移民正推動著亞裔移民人口的增長,使亞裔美國人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群體,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學家珍妮弗·李說。

亞裔在1970年的美國總人口中還不到1%,而如今,亞裔的人口比例已達到6%。如今,南亞和東南亞裔的人口總數超過了東亞裔的人口總數。由親屬擔保的移民一直是亞洲移民的最主要來源。

當然,不平等是可變的,由於移民浪潮的起伏而隨時間變化,這在美國人口最多的10個亞洲移民群體中有所表現。

亞裔移民到美國的時間

收入差距的一部分來自持技術簽證來美國的移民與持其他簽證的移民之間的收入差距。「越南裔、柬埔寨裔和寮國裔人口中主要是難民,」卡蒂克·拉馬克里什南(Karthick Ramakrishnan)說,他是提供有關亞太裔人口數據和政策研究的組織AAPI數據(AAPI Data)的主任。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變得更加顯著。「已在美國的印度裔和華裔移民都有很高的受教育水平,然後他們會聘用自己有高等技能的親屬,」拉馬克里什南說。「親屬簽證往往發給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以,拉馬克里什南說,當特朗普總統及其共和黨盟友們呼籲結束以家庭為基礎的移民時,他們其實是在要求把最優秀的人拒之門外。

英語熟練程度對收入、受教育以及獲得醫療服務也至關重要。同時,即使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移民也可能遇到語言障礙。珍妮弗·李說,亞裔中大約有35%的人英語水平有限。

「模範少數族裔」是本報50多年前造出來的詞,指的是日裔美國人在二戰期間被集體關押後,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裡變的越來越成功的例子。但許多亞裔美國人不喜歡這種描述,認為這種描述是錯誤和危險的,只有利於掩蓋一個非常多樣化的移民群體中存在的更大問題。《瘋狂的亞洲富人》將會加強這種神話。

從1970年到2016年的這段時間裡,隨著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長加快,美國確實有了更多的非常富有的亞裔。雖然大多數亞裔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比其他少數族裔群體的高,而且白人和亞裔的收入在每個收入層次都超過非洲裔和拉美裔,但是,亞裔美國人中的貧困人口也在增長。

這一趨勢既發生在美國的大城市裡(這些城市裡有歷史悠久的唐人街),也發生在一些新的少數族裔聚居區,比如明尼蘇達州的拉姆齊縣,那裡的許多(寮國)赫蒙族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上下。

「我看到我的父母怎樣勉強維持生計——去成人學校學英語,靠在工廠打工、為別人打掃房子來維持生計,」來自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博·陶-烏拉比說,他今年45歲,1979年,他作為難民從寮國來到美國,那是在美國在越戰期間進行大規模轟炸之後。「剛來的那幾年,我們都還小,一大早就得起床,到大街上的垃圾箱里翻來翻去,尋找鋁罐。在夏季的幾個月里,我們在威斯康辛、明尼蘇達和愛荷華州的農場打工。」

家住聖保羅的凱·莫瓦(Kay Moua)來自泰國,現年23歲,夏天在農場打工也是曾讓她為難的經歷。「我真不好意思回學校上學,」她說,「因為我知道,一旦其他孩子們看到我黝黑的皮膚、晒傷的臉、長滿老繭的雙手,他們就會知道:這就是窮人的樣子。」

分布在美國各地的亞裔一點也不千篇一律。波士頓和紐約的華裔看上去與加利福尼亞郊區的華裔很不一樣。略高於一半(57%)的亞裔實現了擁有自己住房的美國夢,皮尤研究中心說。對美國的其他人口而言,這個比例是63%。

《瘋狂的亞洲富人》的上映及其全亞裔演員陣容是一項值得許多人慶祝的成就,就像我們在本周的一次放映會上看到的那樣。但是,對仍生活在困難之中的許多亞裔美國人表示關心的人口統計學家們說,好萊塢的光芒不應該讓我們的眼睛昏花,看不見他們所面臨的挑戰。

文章來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Media 的精彩文章:

《我不是葯神》:現實比電影更複雜,但至少這是個開始
《衛報》長文解讀機器的崛起:人類越來越無法掌控它們

TAG:1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