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妙手小郎中:患痔瘡怎麼辦,試試這兩個偏方

妙手小郎中:患痔瘡怎麼辦,試試這兩個偏方

痔瘡是一種最常見、最多發的肛腸疾病,占所有肛腸疾病中的87.25%。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肛門之內的稱為內痔,而膨出在肛門之外的稱為外痔。男女皆可得病,女性發病率略高。任何年齡都可得病,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逐漸上升,超過50歲的人有50%以上患有內痔。多數人處於無癥狀狀態。

痔瘡的病機:

1、肛墊下移學說

人出生後,肛管和直腸處有一種肛管血管的組織墊,簡稱肛墊。肛墊由靜脈(或稱靜脈竇)、結締組織和覆著肛管黏膜於肌壁上的平滑肌三者組成,也就是結締組織和平滑肌構成靜脈竇的支持組織。正常情況下,肛墊疏鬆地覆著在肌壁上,排便後借其自身的纖維收縮作用,縮回肛管。當肛墊鬆弛,充血,肥大時,即易受傷而出血,並向下脫垂於肛管外。肛墊充血的程度除受肛管壓力影響外,與便秘腹壓增高、激素、生化因素及情緒有關。

2、靜脈曲張學說

門靜脈系統及其分支直腸靜脈都無靜脈瓣,血液易於淤積而使靜脈擴張。加上直腸上下靜脈叢壁薄、位淺、抵抗力低,末端直腸黏膜下組織又鬆弛,易於造成靜脈擴張以至曲張。若再加靜脈迴流受阻的因素,如經常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及盆腔巨大腫瘤等原因,都可使直腸靜脈迴流發生障礙而擴張、曲張成痔。肛腺及肛周感染也可引起靜脈周圍炎,使靜脈失去彈性而曲張。

3、肛管狹窄學說

Braes、Miles、Slack等早就觀察到,肛管狹窄可以影響正常的排便功能及其過程,使腹壓增加,間接地使肛內壓及肛墊內壓增高,導致痔的形成。1969年英國醫生Lord在對嵌頓痔施以擴肛進行還納時,發現經擴肛後可使痔出血、疼痛及脫出很快緩解。於是他採用擴肛方法治療了一批內痔患者,取得了滿意療效。對此,也可以採用內括約肌切斷術,解除狹窄。大量觀察均顯示:痔患者多數呈肛管壓力的增高,有盆底動力學改變。說明痔患者存在著肛門狹窄,肛管擴張法可消除內括約肌的過度收縮,因此對此類患者手術中進行適當擴肛或內括約肌切斷是十分必要的。

痔瘡出血

痔瘡便血的特點是間接性,一般見於大便秘結時,因糞便擦破粘膜或排糞用力猛,導致擴張血管破裂出血。血色鮮紅,或多或少,有的為大便表面附血,有的擦屁股時紙上帶血,有的點滴而下,有的如箭噴射,一般沒有疼痛或其他不適。便血數日可自行停止。

痔瘡的癥狀

外痔一般無癥狀,僅有輕微不適感覺。無痛性間斷性便後出鮮血是內痔和混合痔的早期癥狀。病人常在便池中滴入鮮血或便紙上發現染血。重者為噴射狀,內痔或混合痔發展到一定時期(第二、三期)即可脫出肛門外,輕者便後可自行回納;重者需用手方能回納。單純性內痔無疼,嵌頓時疼痛劇烈。內痔晚期可引起瘙癢。

偏方1:柞樹葉30克。把柞樹葉搗爛了,敷在患處。

本方法來源於《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可用於治療痔瘡。

偏方2:把生豆腐渣放在鍋里炒,直至炒干成了末,每次取9克用白糖水服下,每天3次。

本方源於《危氏方》,可用於治療血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偏方 的精彩文章:

所有人都能用到的偏方,大夫說內傷雜病都可治之
產後減肥尋得一偏方,不到3周少10斤,一天三次!

TAG: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