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鬼樓」的夜半歌聲,詭異傳聞背後的真相
在重慶本地流傳的靈異故事當中,有一個地方就曾經因為號稱是「民國第一鬼屋」吸引了許多的人慕名前來,它就是位於北碚區東陽鎮大沱口的白家洋房,在老重慶的眼中,更習慣稱呼它為「北碚鬼樓」。
「北碚鬼樓」真的有鬼?在北碚到沙坪壩井口嘉陵江一線的老人回憶道,聽祖上的老人說,這棟樓是上個世紀的老建築。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曾有人想要拆除鬼樓,結果砸牆的時候,牆磚掉在地上的草地中,竟然有紅色血跡滲出,樓頂上的煙囪嘩地一聲掉了下來,剛好砸在砸牆人的身上,當場斃命。從此以後就再沒人敢打這棟樓的主意了。
除此之外關於這棟樓還有一個傳說,在老一輩人的流傳當中,就曾經有人看見過一個面色慘白,披頭散髮的女人站在大樓的窗外,半夜的時候還能隱隱聽見有女人的啜泣聲。
但事實上,關於這座「鬼樓」的傳說完全出於一場誤會。
「鬼樓」前身是上世紀20年代,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為留洋好友、庚子賠款委員會委員白敦容建造的一座能俯瞰嘉陵江景色的小洋樓,洋樓是為了給白敦容養病而修建的。
在白敦容病逝後,停柩於樓中,他的洋夫人因為先生的去世十分難過,於是就經常於午夜時分在房子里哭泣,可是這在路過洋樓的不明就裡的人眼中就覺得十分的恐怖,漸漸就有謠言傳出。
調查:記者在北碚圖書館找到1989年印刷的《重慶市北碚區志》,其中「別墅」一章有記載:坐落在大沱口小丘上,1樓1底,半西半中,是北碚最早的一座洋房。由庚子賠款委員白敦容修建,故俗名白家洋房子。因地勢荒野偏僻,白死後暫葬於屋中。抗戰時期為復旦大學學生租用,有一學生死於房內,長期無人收屍,後被傳為鬼樓。
至於說滲出血的牆磚其實也是一個誤會。房子最初是在清末明初建造的,一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十年間房子因為年久失修,又長年無人居住早就破敗不堪,牆磚掉落本來就是常有的事,再加上房子周圍有一種名叫「商陸」的野生果實,這種果實廣佈於長江以南紅壤低丘陵地區,擠破後會有紅色漿液溢出。
當時拆房隊本來就在傍晚時分來拆房,再加上心中對「鬼樓」的傳聞有所忌憚,失修掉落的牆體再加上被誤認為是血跡的紅色液體,慌亂之中就無法進行辨認也是有可能的。
關於這棟「鬼樓」的傳說甚至當地人的心中,其實真相也許就是這樣簡單,相比於流傳期間的各種神奇說法,更讓人惋惜的或許應該是這樣一棟洋房卻缺少了維護和修繕。


TAG:北碚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