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湖北校友會劉宏彬校友畫筆下的北大人

北大湖北校友會劉宏彬校友畫筆下的北大人

嚴復(1854.1.8—1921.10.27)字幾道。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等職。他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嚴復翻譯了《天演論》等諸多西方學術名著,成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 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嚴復任首任校長。毛澤東曾稱讚他是「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1917年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他一生共獲得過36個博士學位,被國際學者公認為「中國文藝復興之父」。是中國新文學,哲學,史學的開山之人。

葉聖陶(1894,10,28--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字聖陶。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推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學的新潮社,發表小說、新詩、文學評論和話劇劇本。1923年,發表長篇小說《倪煥之》。1949年後,先後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1917年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回國後應蔡元培先生之邀受聘為北京大學 「畫法研究會」導師。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字雁冰。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以及社會活動家。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等。1949年7月,被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和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後改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長職務,主編《人民文學》雜誌。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學系。在北大期間,朱自清積极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嗣後又參加北大學生為傳播新思想而組織的平民教育講演團。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1年參加文學研究會,是「五四」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北省北京大學校友會 的精彩文章:

借得清風洗明月 忘川河上映千年

TAG:湖北省北京大學校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