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0到30億:達芬奇和金融家們是如何讓畫作值錢的

從0到30億:達芬奇和金融家們是如何讓畫作值錢的

藝術市場上,我們常常看到一幅畫作動輒上千萬、上億元。

現在最貴的畫作已經達到30億元人民幣。而且,這個價格還可能繼續攀升,不斷挑戰我們的想像力。真的是,藝術品的價格,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一幅幅畫作怎麼就成為了價格高昂的投資品呢?

其實,這也是經過了一條漫長的路。這條漫長的路,我認為有三個重要階段,分別是:文藝復興時期;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末至今。

文藝復興:

往藝術里加點科學

一件藝術作品,要讓人覺得有價值,首先就得地位尊崇,自帶光環。

文藝復興以前,無論是原始藝術,還是後來美輪美奐、燦爛輝煌、照耀千古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古羅馬藝術,創造主要是由奴隸或者匠人完成。這就給藝術作品打上了低賤的烙印,還談什麼價值呢?

提升藝術的價值,首要任務就是甩掉「繪畫是由低賤的人創作的」這個恥辱的標記。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開始思考如何提高繪畫的地位,提高藝術家的社會地位。這也是當時藝術家內心普遍的焦慮。

解決這一問題有一個關鍵人物,就是達·芬奇。他採取的方式是:藝術+科學。因為在當時,只有以數學、幾何為代表的科學才被認為是值得研究的學問。

所以,只有在繪畫中引入掌控自然界的數學規則,才能讓繪畫成為與幾何、音樂、修辭和天文學平起平坐的高雅藝術,而不被視為一種低下的手工技巧。

15世紀的佛羅倫薩學者圈子,都在積極討論理性、幾何和數學在藝術中扮演的角色。達·芬奇作為集畫家、雕刻家、建築師、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解剖學家、植物學家等身份於一身的超級複合型人才,把科學/數學應用到藝術上,成就他提升繪畫地位的使命。

達芬奇說:「那些投身於藝術實踐卻不懂科學的人,就像是水手置身大海卻沒有船舵或羅盤,永遠不知道自己在前往何處。」

達·芬奇將藝術+科學實現完美融合的代表作品有三幅,分別是:《維特魯威人》、《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

《維特魯威人》的繪製來源於古羅馬著名建築師維特魯威的著作《建築十書》中一段非常著名的話:

在一座廟宇中,各部分與整體之間都應是和諧的對稱關係。人體的中心點是肚臍。如果一個人仰卧,手腳伸展,以肚臍為圓心,用圓規畫圓,那麼他的手指和腳趾正好觸及這個圓的圓周。在人體上除了能畫出圓形,還可以畫出一個正方形。如果我們測量這個人從腳跟到頭頂的距離,然後用這個長度去比照他雙臂展開的寬度,會發現二者相等,就像正方形的邊長一樣。

但是直到文藝復興時期,還沒有人把維特魯威的描述變成精確的圖像。

1490年左右,達·芬奇和他的朋友弗朗切斯科·迪·喬治、賈科莫·安德烈亞分別繪製了這個在教堂和宇宙中伸展四肢的人體形象。

將他們繪製的圖像做一個對比,就會看出弗朗切斯科·迪·喬治和賈科莫·安德烈亞繪製的《維特魯威人》顯得粗糙、隨意,比例關係也不是非常精確。

弗朗切斯科·迪·喬治的《維特魯威人》

賈科莫·安德烈亞的《維特魯威人》

而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無論從科學的準確性還是藝術的獨特性,都達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它呈現了藝術與科學融合的典範,把一種理想的人文主義精神,以及個體的尊嚴、價值和理性思維展現到了極致。

後世認為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是最完美的男人,我們這些凡人一看到它,就會思考那些永恆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如何居於宇宙的宏大秩序之中。

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蒙娜麗莎》可以說是地球上知名度最高的畫作。每年前往盧浮宮看這幅畫的人有600多萬!《蒙娜麗莎》為什麼那麼迷人?

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是打動人心的關鍵。首先就是黃金分割。

還有她那著名的神秘微笑。當你看這幅畫時,你會不由自主將視線集中在嘴唇,你以為這是隨意為之的嗎?那你就錯了。

如果以蒙娜麗莎微微上揚的嘴唇形成的弧線畫下去,就會形成一個圓,這個圓就會與雙眼的外角相連。而頭的輪廓,又是按照另一圓形的弧線所畫,這個圓形的直徑正好比按嘴唇弧線畫出的圓形大一倍。

就是這兩個圓形,讓你的視線首先就會集中在她的嘴唇上。

另外一幅神作《最後的晚餐》,是焦點透視和幾何科學的大集合。

歷史上,那麼多畫家畫了《最後的晚餐》,但只有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成為舉世聞名的傑作,主要就是因為科學規則的應用。

這幅畫是焦點透視的典範之作。透視的滅點,即視線「趨向和匯聚」的位置集中在耶穌的前額,從而在平面上創造出三維空間,猶如真實場景的再現。

這幅畫還以幾何圖形為基礎設計畫面,耶穌被畫成等邊三角形,坐在正中間,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周圍的十二門徒,每三人一組,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完美體現出數學的對稱美、和諧美。

達·芬奇勝利了!

通過「藝術+科學」的方式,將繪畫與數學和抽象思想關聯起來,成功提高了繪畫的地位,也為畫家找到了新的位置。就像阿爾貝蒂所說:「其他所有的藝術家都被稱為匠人,只有畫家不在此列。」

「藝術+科學」成為一種強大的規則,以完美的素描,嚴格的比例,精準的透視,解決了藝術模仿自然、模模擬實的重大問題,為藝術贏得空前的地位,也為藝術家帶來豐厚的利益回報。

文藝復興後像丟勒、卡拉瓦喬、倫勃朗這些藝術家,都有賺錢賺到手軟的時候。但這只是藝術價值提升邁出的第一步。

十九世紀末:

往藝術里加點哲學

「藝術+科學」成為藝術的一種普遍規則。但是這一規則只是提高了藝術的現實地位。不能把藝術帶向更高的價值、帶向未來。

藝術必須尋找新的道路,真正發掘出藝術內在獨特的價值,這樣才能全面提升藝術的價值。

這時候冒出來三個天才人物,將把藝術帶向全新的境界。他們是:塞尚、梵高和高更。

塞尚認為:眼見不一定為實,它應該受到質疑。

梵高認為:色彩、形狀不是模仿自然,是表現內心的感受。「繪畫是某人自己的神經系統投射到畫布上的一種方式。」

高更認為:藝術必須回到單純、直率,才能傳遞普遍的理念和情感。

解決生存焦慮,他們概括起來其實就是三句話:

?回到真實(塞尚)

?回到內心(梵高)

?回到原始(高更)

他們三人的理念傳達的是深刻的哲學洞見。所以,這個時期提升藝術價值的方式就是:藝術+哲學。

塞尚的回到真實,就是要找出我們觀察事物的真實所見。

他認為他那個時代和之前的藝術都沒能反映出我們的真實所見。之前的藝術是用透視的方法玩的視覺把戲,那種在畫面上呈現的「立體的真實」其實是視覺的欺騙。

所以,要獲取真實,不是從一個視角,而起碼應該是從兩個視角去看事物。

從此以後,塞尚四十多年繪畫生涯,創作了幾百件靜物作品,都是從至少兩個不同角度(比如正面、側面或上面)去看一個物體。

他的這種多視角畫法在一個母題上達到了極致:蘋果。

為了畫出不同視角的蘋果,塞尚甚至在工作室里搭了個梯子。《有蘋果和桃子的靜物》就是這樣一幅典型之作。

畫面上的水罐是從兩個不同視角完成:一個是平視,一個是從上方俯視瓶頸。畫中的小木桌桌面則朝觀眾傾斜了約20度,以顯示更多的蘋果和桃子。如果按文藝復興時期建立的精確透視法,這些水果肯定會從桌面滑落,掉在地上。

就這樣,塞尚對傳統視角的拋棄,獲取的卻是真實。

梵高的回到內心,就是要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內心的強烈情緒。

以前那種所謂「模仿自然」的正確的表現方法,根本無法達到這個目的。所以,他要重新用色彩和形狀來表現一種新的感覺。於是,梵高畫中的一道道筆觸,線條扭曲到瘋狂,色彩耀眼到刺目,目的就一個——傳達他內心強烈的激情,而且要帶出每一個觀看者內心最強烈的感受。

高更的回到原始,就是渴望人性中某種更單純、更直率的東西。

為了尋找到這種高度純真的藝術,高更逃避了文明社會,回到原始部落。

在原始部落,他找到了那種「原始」藝術,簡化的形象輪廓,大片大片強烈的色彩,看起來非常粗野,非常原始。

塞尚、梵高、高更三人永遠改變了藝術。

他們完全拋棄過去那種「模仿自然」的方法,打開藝術的想像之門,發掘了藝術內在獨特的價值,從而為藝術開啟了廣闊的未來。

?塞尚將藝術引向了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構成主義和馬蒂斯的裝飾藝術。

?梵高則開啟了表現主義的大門。

?高更引爆了各種形式的原始主義、以及野獸派藝術。

從此以後,藝術成了爭奇鬥豔、發揮想像、展現個性的競技場,從而也引發了全球藝術大繁榮,藝術的市場價值指日可待了。

二十世紀末至今:

往藝術里加點金融

從文藝復興開始,藝術家通過「藝術+科學」,「藝術+哲學」的方式,使藝術具有了超越一般事物的價值(至少從表面看)。

但實現藝術的市場價值,還需要最後一步——藝術+金融。實現這一步,卻要到二十世紀末了。

在《至愛梵高:他的畫為什麼(生前)賣不出去》一文中,我們就提到,在20世紀80年代,藝術品價格扶搖直上,從原來的幾十到一百萬美元的價格迅速攀升到千萬美元級。這一時期,各種基金從華爾街湧向藝術品。

紐約藝術品交易商理查德·費根在那時向全世界宣告:「我們在玩的是一種新的遊戲,每一幅重要的畫都會創下新的紀錄,我們最終將會看到價值2000萬美元的畫。」

這一天沒有等多久,1990年左右,就出現了接近1億美元的畫作。很快,2億美元,3億美元,到現在,最貴的畫作是4.5億美元……

這背後都是金融的力量!

同時,藝術品交易出現完善的分級市場。藝術家通過藝術經紀人出售新作,這是初級市場。從經紀人手中購買了作品的買家,如果再次賣出,將通過拍賣行出售,這是二級市場。

藝術家→藝術經紀人(畫廊)→買家→拍賣行→買家,這是一套完整的藝術+金融的遊戲規則。凡是參與藝術交易的人,都在遵循這個遊戲規則。

在這套遊戲規則中,藝術經紀人成為實現藝術品市場價值最重要的推手,這和我們的投行業務何其類似。

他們發掘有投資潛力的藝術家,其實就是尋找還沒上市而且有價值的公司。為藝術家的作品尋找金主,實際就是為公司進行一輪又一輪的融資。最後,藝術家作品進入拍賣行出售,其實就是公司股票公開發行上市。

也正是有了藝術+金融這套規則,才出現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藝術經紀人——拉里·高古軒。

美國人高古軒從1980年代開始從事藝術經紀業務,按照藝術+金融的規則,建立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實現藝術價值的策略:

?不挖掘培養年輕的未成名藝術家

?重點發現處於事業穩定期的藝術家、成熟藝術家與最具市場潛力的藝術家

?凡是納入自己旗下的藝術家,強力宣傳並竭盡所能快速將其作品價格推抬到最高。

高古軒把藝術交易的遊戲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他旗下經營了15個藝術畫廊,分布於紐約、倫敦、洛杉磯、羅馬、雅典、香港、巴黎和日內瓦,還沒有那個藝術經紀人能以這樣的方式征服整個世界。

2010與2012年,藝術評論雜誌評選出世界藝術影響力百人榜,拉里·高古軒分別位列第一與第二。

高古軒說:「太陽永遠不會在我的畫廊落下。」

在金融不斷推高藝術價格的形勢下,也有人在挑戰原來的「藝術+金融」的遊戲規則。

這個人就是達米恩·赫斯特。

2008年9月,達米恩·赫斯特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將培育他的強大的英國經紀人喬普林和美國經紀人高古軒完全拋開,將200多件新作品從工作室直接運到倫敦蘇富比拍賣行出售。

也就是說,他將原來的遊戲規則:藝術家→藝術經紀人(畫廊)→買家→拍賣行→買家;變成了新的規則:藝術家→拍賣行→買家。

赫斯特的這一行為大膽而冒險,這是直接向喬普林、高古軒這些做市商的挑戰。而且,他還把作品拍賣的日子定在了2008年9月15日。這一天,也是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的時間。

在這麼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搞拍賣,我們不禁為赫斯特捏一把汗。也只能說,藝術家的行為,我們真心不懂。

但是,金融的力量就是強大,赫斯特的幾乎所有的作品全部拍賣出去,拍賣總額超過1億英鎊,令人震驚!

這次拍賣和這次全球金融崩潰同時發生,標誌了一個新時代的完成,在藝術+金融的規則下,藝術完成了自己的價值之路!

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通過回望歷史,我們梳理了藝術實現自身價值的三個重要時期:

?第一: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科學,實現藝術地位的提升。

?第二:十九世紀末期:藝術+哲學,實現藝術獨一無二的內在價值。

?第三:二十世紀末期至今:藝術+金融,實現藝術的市場價值。

這三個時期,一步步走來,藝術完成了價值的實現。

從這也可看出,完成價值的提升,享受成功的收益,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連串事件,一環扣一環,每個環節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樣才能不斷超越!

作者:水木君

情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大經濟學科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廈大經濟學科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