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明天開播的《如懿傳》,我們先從劇照里看看他們的故事和命運

明天開播的《如懿傳》,我們先從劇照里看看他們的故事和命運




電視劇《如懿傳》的人物海報公布時,朋友圈和微博幾乎被刷爆。周迅、霍建華、陳冲、鄔君梅、董潔等等演員都是我們熟悉的臉,照片里的他們卻好像被定格在一個多世紀之前,只是讓人從舊資料里驚鴻一瞥,而他們的命運和性格,全都一目了然。









攝影師尹超一共拍攝了18張劇照,他在拍攝前去故宮研究了許久那個年代的老照片,準備了好幾個月。





即使是看起來簡單的黑白照,不同的年代也用到不同的工藝,有些偏黃一些,有些偏藍一些。有些照片里有置景,毯子代表什麼?椅座又代表什麼?





 / 攝影師·尹超








本文由

《如懿傳》說的是一個清代的故事,但尹超並不打算照章全搬一套老照片,他想加入自己所理解的現代語言,調和新舊比例的平衡。




所謂「舊」

,是因為以前的人往往並不清楚自己坐在相機前要表達什麼,「他們只是知道要完成『拍照』這件事,所以情緒表達比較簡單,甚至會表情獃滯。」



所謂「新」

,就是海報里應該有一種現代的肖像表達,「我希望從中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來,讓人提前感受到劇情和角色。哪怕只是一張照片,也是一場即興表演的瞬間捕捉。一張肖像如果能讓人翻來覆去看很久,就是因為其中有延伸、有餘味。」







他搬出了濕版、4 X 5的大畫幅相機、還有風琴機等真正的老式相機拍攝,它們的成片往往讓人有「窺見靈魂」的感覺,是因為拍攝前需要等待。




曝光所需的時間特別長,所以拍攝對象至少有好幾秒鐘完全不能動,他們需要靜心和專註,有一種特別的儀式感。





儀式感里混合著傳統積澱而來的各種藝術,「背後還帶著許多『加持』,會給照片不停加入形而上的東西。」







之前尹超就嘗試用濕版相機為模特杜鵑拍攝過一組時裝大片,也拍過許多年輕人的肖像,正是那些近似老照片的成片質感,讓他定下了方案。





我意識到,人物在照片里呈現出的氣質並不取決於他們本身的年齡或者身處的時間,而是是否能被帶回某一個時空里,並與它產生真正的連接。








/ 尹超用濕版相機拍攝的模特杜鵑,原載《芭莎男士》雜誌





這種形式的拍攝對於商業性的傳播是否可行?他不確定,只是留了一份私心,近乎一場實驗,「我不知道這套照片他們會不會用,但相信將來一定會有價值。」所有人都為成片的效果感到驚喜,明明就是站在眼前身處同一時間和空間的人,在照片上卻拉開了距離,「這種可以拉遠拉近的關係,讓大家覺得很新鮮。」




雖然這套海報的拍攝背景很簡單,

但尹超結合時裝攝影的方式,引入了許多自然光線的感覺

,「即使是人工布光也多用慢射光,製造出非常柔和的效果。」有一張照片在周迅演完登基大典的重頭戲後拍攝,那時已是傍晚時分,天光正漸漸變暗,隨時都可能消失,但周迅走到拍攝位置的時候,西邊最後一縷夕陽正好照來,成就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作品:照片里的如懿看起來雄心萬丈,卻又透著一絲寂寥和落寞。









??


人物本身總能給你最大的靈感




國內真正開始重視電影和電視劇的海報創作不過是近幾年的光景。就以往的習慣而言,海報拍攝的主旨在於敘述故事,人物本身的挖掘放在其次,甚至在今天,許多海報仍會採用將眾多主要人物合成在一起的方式,簡單粗暴,但有效。

這其中體現攝影的部分有限,人物也往往顯得單薄,國外也是同樣的情況。





這是一種商業選擇的無奈結果,需要突出明星做最直白的表達,和藝術電影所傳達的意境和概念不同。





近幾年隨著影視劇投資的不斷加碼,競爭也日趨白熱化,用海報來「先聲奪人」成了許多人的共識,電影之後電視劇也緊隨其上,簡單羅列主演的人物和造型顯然不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概念和形式上各種求新求奇,試圖用時尚等多角度的方式去解讀。





/ 尹超拍攝的電影《悟空傳》海報




尹超拍攝的第一組商業電影海報是2012年的《太極》,那部由馮德倫導演的電影中加入了許多電玩的元素,本身也不那麼「規規矩矩」。雖然已經積累了大量明星、人物肖像和時裝大片的拍攝經驗,但面對幾乎一片空白的影視劇海報拍攝,他和所有人一樣一頭霧水。大家想玩點新鮮的東西,當然想要打破以前的模式,但沒有人知道可以走哪個方向。




從《太極》開始,他就和平面設計師黃海合作,互相給予靈感。

「特別是電影《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海報設計出來後遠遠超過了我預期的效果,獲得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這也給了他許多信心,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攝影師在影視劇海報拍攝中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如今許多影視製作公司都會特別為攝影師署名,或尋找適合作品風格的攝影師來合作。






/ 電影《太極》海報





最開始沒有成型的概念可以參照,前期溝通了很久,也找了大量的參考。以打光為例,海報用的光和時裝大片不同,要放到一個場景里,除了人物之外,還有許多細節要一併呈現出來。





尹超和製作團隊、主演一起反覆討論劇本,一個個角色揣摩,從人物出發,是他可以倚賴的最笨拙也最有效的方法。






電影《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的海報




「無論人物大片還是時裝大片,我都喜歡設定成一個人講一個故事,這樣大家都比較明確在做什麼。我自己也會不停思考觀察這個故事,然後設定出一個場景來。時裝大片的拍攝更多是讓模特來配合你所想像的東西,他們雖然是故事的主角,但表達更為抽象和被動。」




能成為真正意義上明星的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想法,拍攝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彼此對於人生理解的溝通。這需要一種閱歷相當,「或者說,至少要在一個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對方才能夠敞開。」尹超覺得自己要擔起其中的主動權,「其實攝影師的狀態會決定片子的狀態。如果你是拘謹的、收著的、不放鬆的,甚至是仰望的,你拍出來的照片只能是表面的氣質。但你越開放,反而越能挖掘到意想不到的東西。」





湯唯




吳秀波




風格和攝影技術都可以模仿,但對於人心的洞察無可複製。拍攝之前為可能出現的問題擔的心,在人物表現出飽滿的張力面前都會被忘記,





你會有很多設想,會預先計劃捕捉人物的某一面,但真正拍攝的時候,會完全靜止在人物和狀態的合二為一。





有些演員擅長語言的邏輯表達,有些則完全用肢體來表述,他們不一定直截了當說明自己的狀態,但攝影師需要敏感而準確地捕捉到他們的想法。「不然你會錯過很多東西,你不能活在自己主觀看待他們的世界裡,更不能觀察不到他們情緒的變化。」這幾年皈依佛教,尹超覺得從中悟出一個心得,





其實你讀懂了自己也就讀懂了別人,如果連了解自己的能力都不具備,你是無法去體察他人更細微的東西的。






李健





段奕宏




有一些明星與他合作多次,比如陳坤、段奕宏、吳秀波、黃軒等等,彼此間已經生出許多工作之外的友誼,他也警惕不讓這種熟悉的關係影響到應有的觀察。




「我們的默契能帶來特別放鬆和舒適的工作狀態,但也希望我們能碰撞出新鮮感。一個明星一年在影視作品裡只能創造出幾個角色,但通過大片可以在短時間裡創造出幾倍的角色,只要從人物和故事的角度出發,總能找到新鮮的東西,停留在表面,靈感很快就會枯竭。」






/ 向佐






劉昊然





竇靖童





劉嘉玲





施南生




他往往會向拍攝對象提起某部電影的感覺,或是某一組著名照片的狀態,「他們會說,OK了,不用說了,明白。」

時裝和置景會讓拍攝對象進入情境,但最有力的碰撞總是人物的情緒本身。

在其他方法不奏效的時候,他會讓拍攝對象回復到平靜的狀態,「我覺得了解對方需要一種愛,可以說是體恤,人物本身永遠會給你靈感。」






??


「就high那麼一下」




不久前,尹超在上海舉辦了一個人文攝影展。他也嚮往過做一個流浪攝影師,在世界各地自由拍攝,





活生生的生活里都是故事,而且沒有半點摻假的成分。時尚本身也是從真實的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我們製造夢境,製造美好,但能夠感動人的都還是以真實為出發點。





他的電腦里始終存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一些經典攝影師的作品,他們有些是紀實攝影師,有些是人文攝影師,「我覺得他們奠定了當代攝影風格的基本框架,是永遠都值得細細咀嚼的經典。」








/ 尹超在上海舉辦的人文攝影展作品





他總是隨身帶一個相機,到哪兒都隨便框,總會有一些意外的驚喜。這些年裡他去了很多次印度和西藏,每次都會獲得對於生命力和靈魂的新感悟,





那些東西給我的成就感無法用言語描述。我們總會被現實條件束縛在一個環境里,能放下一切當然很勇敢,但如果可以用一張照片把你帶到一個地方或是一個情境里,能讓你得到一種感動,觸摸到一個靈魂,我覺得是對攝影最好的傳承。





當年到北京的時候,他懷著一個近乎瘋狂的執念:一定要成為一個出色的時尚攝影師。他見證的正是中國時尚攝影行業的興起,幾乎從無到有,一日千里,野蠻生長,且百無禁忌。




最瘋狂的是2009年前後,他和當時《Numero》雜誌的藝術總監Joseph Carle合作了大量的時裝大片,「那是我創作最高潮的階段。沒有太多限制,時裝大片可以達到20多頁的篇幅,任何一張都可以挑出來當封面。」他把Joseph視為人生最重要的導師之一,「他讓我明白了導演和演員是怎麼回事,而攝影師在自然而然記錄這一切的時候,又如何不停轉換身份。」







尹超為Numero拍攝的封面





那時一切都不成熟,許多拍攝都只是力圖去模仿和還原一個歐美的拍攝環境,找相似的環境,用相似的造型搭配,不過把中國模特填充進去而已。「那時我覺得應該通過攝影找到自己。以前我不知道我是誰,只是痴迷地追求,大片怎麼有張力怎麼來,角度怎麼刁鑽怎麼來。

但攝影師的作品應該和自己的生活、和自己心裡的聲音合二為一。









早年尹超為Numero拍攝的大片




他開始嘗試在拍攝中加入更多中國的本土元素,京劇,禪,茶藝,古琴,並且並不僅僅止於符號式的呈現。那是一扇奮力推開的新的大門,有時成功,有時效果並不盡如人意。「人生和性一樣,不可能一直維持在高潮,失落感和潰敗感是因為我們的期待值太高,太想用一個結果來證明自己。」






尹超在之後的時裝大片拍攝中加入大量中國本土元素




承認失敗存在的必然性,他覺得反而更能擺正自己的位置。

「有時我把自己當成一個陪襯,一個服務者。有時你有太多預設的期待,就是對人物和自我創作的否定。你只去看你希望看到的,對自然而然流露的真實卻視而不見。」






尹超作為模特選拔綜藝節目《天使之路》特邀攝影師的作品





這一路他也懷疑過自己,質疑過環境,這個產業所呈現的到底是一種虛幻還是一種浮誇?「到後來我才發現,不能否認,時尚有其本身的局限。我突破局限的期待,但我知道自己做不到,我離不開這個標籤,離不開身邊這一切帶來的安全感。」




入行12年,尹超如今已是圈內最資深的時尚攝影師之一,但他提醒自己始終要保持新人的心態,





『時尚』本身就是一種關乎當下的理解,不要活在過去,也不要把自己『端』起來。別人對我的所有讚美我都非常感恩,也非常依賴。在這個行業里,我們往往都活得太過自我,很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我們需要找到有恆久安慰和歸宿感的點。






拍攝收工後




這些年裡,有許多投身時尚的攝影師聲名鵲起又漸漸消失,各人有自己的選擇,但「藝術」不一定需要成為遁世的借口。「無可厚非的是,時尚攝影能更快給你帶來一些盈利性的東西,如果要更純粹的表達,需要一個平台。每個階段都有應做的事情和相應的責任,但如果你沒有能力和當下有一個連接,把自己封閉在有限的世界裡,無法接納新的東西,那麼所謂『更純粹的表達』會變成一種謊言。我不會刻意地去追求什麼,也不會刻意放棄什麼。」




能得到怎樣的成績和認可,他覺得都是因果和福報。「所有的氣憤、抱怨和負面情緒都來源於你的掙扎,誰都希望心想事成,但如果任何心愿都能輕易達成,就整個世界而言,反而不是亂了套嗎?接受自己,該來的都會來。」





尹超工作室一景




他有些害怕總結自己的作品,「沒有所謂的完美,現在的眼光去衡量過去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對當下負責,享受每一個細節就足夠了。」所有的價值,都不過是自我修行過程中的收穫,「完善自我的生命,能讓你high一下,那麼一下,就夠了。」








你對尹超的作品怎麼看?


留言上牆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


好物推薦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衚衕里的老鄰居,用「舊文藝」改造新小區





穿越回古代有那麼難嗎?這個最牛的民間博物館讓你過足癮




??

戳這裡,發現更多好玩的生活小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夜美學 的精彩文章:

這個日本雜貨品牌帶我們重新審視日常用品
這些120年前的裝飾圖案現在看還很時髦

TAG:一夜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