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帝國因何沒落?當官全憑這六個字

帝國因何沒落?當官全憑這六個字

自秦始皇一統天下,我國的歷史便邁入了帝制時代,舊有的貴族制度解體,君權得到加強。再到隋唐實行科舉制後,使得中央朝廷得以建立一套服務於皇權的「近代公務員體制」,而使得「士族」制度解體,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自此以後,皇權便徹底的至高無上,而失去了制約的力量,皇帝也自然就變成了令人不寒而慄的老虎了。

在戰國時期,齊宣王對顏觸說:「顏觸,你過來!」,而顏觸也對齊宣王說:「大王,您過來!」。孟子也可以到處宣揚他的「民貴君輕」的思想,可是,這兩位遇上秦始皇、朱元璋的話,情況都會不妙。朱元璋還曾因為孟子「民貴君輕」的大逆不道的思想主張,將孟子趕出了孔廟,並下令禁止儒生讀《孟子》。後遭群臣及天下儒生的集體反對,才不得不有限度地開放《孟子》(將《孟子》刪減得面目全非)。

在帝制時代,當官也是高風險的職業,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已經從過去的「君聖臣賢」的雙方面約束髮展到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局面了。通常情況下,皇帝想處死大臣也得有些該大臣不法的證據在手。但若遇上喜歡直接、粗暴的皇帝,不跟你講證據,你也一點招都沒有,像朱元璋就曾直接賜死馮勝、傅友德等重臣。

蒙元、滿清入主華夏,又將其奴隸制帶入了中國,將華夏的帝制與自身的奴隸制相糅合,便創造出了極度黑暗專制的制度--奴隸帝制。過去的華夏帝制王朝時期,雖偶爾也會出現些粗暴的皇帝,但畢竟還是少數,不是常態。而大多數的皇帝也還會講些文明與道德的,像明朝海瑞就曾大罵嘉靖,而嘉靖也沒追究。

但蒙元、滿清時期,你罵皇帝試試看,已死的都要被刨棺戮屍、滅族,更別用說生者。異族統治下的官員更是難當,更是要小心謹慎。卻有一位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官場不倒翁,對當官卻頗有心得,此人據稱還是魏武帝曹操之後,安徽歙縣人,姓曹名振鏞。有門生向其請教「為官之道」。曹振鏞道:「無他,多磕頭、少說話耳!」。

曹振鏞官至滿清的首席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兼上書房總師傅,後又晉封太子太師,旋晉太傅,並賜畫像入紫光閣。死後被賜謚「文正」,入祀賢良祠。而「文正」是文臣中的最高謚號,滿清一朝也只有八人被賜予「文正」,而最有名的一位就是曾文正了,而晚清的頂樑柱-李鴻章也只得了「文忠」的謚號,左宗棠的謚號「文襄」又較「文忠」為次。

由此可見,這位曹振鏞在當時的地位。曹振鏞不敢「多說話」,曾國藩又何曾敢「多說話」?滿清近三百多年時期,又有哪位官員敢「多說話」?整個帝國的官員只知道磕頭如搗蒜,一切但憑皇上聖裁,連話都不敢講,如此的帝國又怎能不沒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梁山108將,李姓占其七,一人禽獸不如,一人海外稱王
春秋時期著名弒君案的背後事迹,激勵文天祥從容殉國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