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處暑:乾巴巴的秋天到了,這幾招幫你趕走秋燥

處暑:乾巴巴的秋天到了,這幾招幫你趕走秋燥

晚來有月升起,初覺夜風微涼。

一湖秋水寂寂,無邊蒹葭蒼蒼。

高山流水

偶爾露「箏」容·李煒演奏

李煒(古箏演奏家)

00:00/03:47

處暑,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

「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

意味著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

晝夜溫差變大

你感受到夜微涼了沒

秋季五行屬金

燥是秋天的主氣

若出現口乾舌燥、喉嚨干癢、皮膚起皮的癥狀

肯定是中燥邪了

這種燥光靠喝水並不能緩解

因為,你缺的不是水

而是津液

食療方:百合銀耳粥

原料: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

做法;百合洗凈,銀耳用溫水發開後,洗凈切碎,與大米同煮為粥。

功效:滋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適合乾燥的秋季食用。

若出現乾咳,可選擇銀百秋梨羹

乾咳食療方:銀百秋梨羹

原料: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隻,冰糖適量。

做法: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時後,食梨喝湯。

功效:滋陰潤燥、止咳化痰,適用於秋燥咳嗽、乾咳少痰者。

西紅柿、白蘿蔔、葡萄、大棗、蜂蜜、芝麻

這些食物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平時要多吃一些

每日按揉太淵穴、三陰交穴各3分鐘

對緩解乾咳有幫助

太淵穴位於手腕部,手腕橫紋上,拇指根部側

可調理肺氣,活血通脈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

當足內踝尖上3寸(四指寬)

可調理津液代謝,滋陰潤肺

處暑時節天氣由熱轉涼

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

人體的氣血也在往體內收

因此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這樣會耗傷陽氣,不利於陽氣內斂

處暑時節炎熱的氣候已接近尾聲

白天雖然仍會有些許熱

但早晚較涼

若像夏天那樣猛吹空調

容易引發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多事之秋,還是少吹得好

秋日晝短夜長

我們要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

比夏天早睡半小時到1小時

以免白天犯困

更為冬天養精蓄銳

「送秋雲萬里,算舒捲、總何心」

處暑後,秋天獨有的天高雲淡

是暢遊郊野的好時節

多多走進大自然,放鬆身心

用自然的力量為身體補充能量

你的出行計劃定了嗎?

⊙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若不了解自身體質,請先進行中醫體檢·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天 的精彩文章: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邂逅最美秋天
不要再穿小白鞋了,秋天這幾款佛系帆布鞋,才是打開時尚大門的敲門磚!

TAG: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