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哈勃望遠鏡再出史詩級照片,揭開110億年前紫外光波段的宇宙全景圖

哈勃望遠鏡再出史詩級照片,揭開110億年前紫外光波段的宇宙全景圖

早在公元353年,王羲之就曾在會稽山陰之蘭亭寫下:「仰觀宇宙之大」,時代發展所限,那時沒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沒有人知道宇宙到底是什麼。一千多年後的2018年,NASA最新公開的一張宇宙星系全景圖,或許正帶領我們進一步接近宇宙的真相。

對NASA有一定了解的讀者朋友可能會問,宇宙的全景圖NASA早就公開過不少了,8月17日公布這張,能有什麼特別的?

(這張紫外光波段的宇宙全景圖,打開了觀測宇宙進化的新窗口。NASA的科學家讚歎這張圖捕捉到了「恆星誕生時的火與怒」。圖/ESA,NASA)

這次這張圖的特殊之處在於,這是一張紫外線波段下的照片。以往的宇宙全景照片,不論是地面望遠鏡還是深空望遠鏡拍攝,多是可見光和紅外波段的數據,紫外光是宇宙拼圖中一直缺失的部分。而早期宇宙中的各星系,最開始發出的便是紫外線波段的光,紫外光經宇宙膨脹的轉換,才成了紅外光。

NASA這次公布的紫外光波段宇宙全景圖,回溯到了110億年前,那時是恆星誕生最活躍的時期:星系們正忙著孕育著恆星,經漫長的演化,才構成了如今的繁榮宇宙。

哈勃這次對紫外波段數據的採集,是在與宇宙膨脹賽跑,那些還未被轉換的紫外光被哈勃捕捉下來,填補上了宇宙拼圖中缺失的部分。如今,將紫外光數據、紅外與可見光數據組合起來,天文學家已經為宇宙進化史組裝出了最全面的肖像。

(NASA於2013年公布的銀河系全景圖,這張圖片達到了8億多像素,原圖有24G大。圖/NASA)

哈勃望遠鏡於1990年發射升空,一直在地球大氣層之上運行,隔絕了地球大氣的種種干擾,能夠更加清楚地觀察宇宙,因而也一次次刷新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2009年,NASA對哈勃進行了最後一次維護,欲於2010年讓哈勃退役,然而原定於2014年發射升空的繼任者詹姆斯·韋伯望遠鏡遲遲未能發射,哈勃不得不一直服役至今,為人類發揮餘熱。

創生之柱,哈勃望遠鏡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拍攝於1995年,三個冰冷的氣體柱被背後老鷹星雲(M16)的繁星照亮。

對1990年以後出生的讀者來說,視覺上對宇宙的認識幾乎都建立在哈勃的成果之上,這位人類的老朋友拍下了無數張宇宙的寫真。只可惜即使是機器,運行的損耗與技術的更新換代,也終將使我們與這位已經28歲的老朋友告別。

文:麥吉,審核:戴建峰。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銀河旅遊局】。

NASA評出10大「最美土星」照片,你最喜歡哪一張?

好奇號發現火星神秘物體,疑似外星飛船的殘骸。而真相竟然是

霍金生前的最後警告:人工智慧將毀滅人類!果真如此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星空攝影聯盟 的精彩文章:

NASA評出10大「最美土星」照片,你最喜歡哪一張?
美國的高科技也要沒錢搞了,身價過百億的史上最牛望遠鏡再度延期

TAG:中國星空攝影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