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我國古代繪畫沒有素描訓練,寫生技法為何能出神入化

我國古代繪畫沒有素描訓練,寫生技法為何能出神入化

關於素描這個概念的提出,的確是從西方繪畫引進來的。大家都知道,自從徐悲鴻和劉海粟、林風眠他們把西方繪畫藝術的教育體系移植到中國後,素描便成了不可或缺的基礎訓練課程。直到今天,素描仍然是美術院校招生考試的重點考核科目。因此,各大美術培訓機構把素描訓練列為重中之重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國畫專業學習的過程中,甚至也引入了素描基礎的概念。有一位國畫名家對此提出質疑,明確指出素描引入國畫的結果就是近幾十年再沒有出過一個大師。

素描學習是否與傳統國畫學習產生衝突我們暫且不做爭論,必須指出的是,素描這個概念從廣義上說就是指單色繪畫。在國畫學習過程中,我們對「白描」不會陌生,多少人學習國畫都會把一本《芥子園畫譜》臨摹得滾瓜爛熟。

其實,白描乃至水墨畫都可以稱之為素描。只不過國畫中的「素描」不是以造型訓練為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練慣用筆方法。國畫美學講求的是意境和文化底蘊,這與西方繪畫注重的寫實描繪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儘管如此,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國畫畫不像,只不過國畫追求的是似與不似之間,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是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在西方繪畫的素描學習中,透視的概念又是重中之重。一點透視、兩點透視、視平線、仰視、俯視等一些列概念是構成素描學習的基本元素。而國畫構圖講求的是散點透視,看似沒有章法,實則把握起來更難。這也是很多人覺得國畫學習太難而選擇學習西方繪畫的重要原因。

熟悉國畫的朋友都知道,國畫基礎訓練是非常嚴格的。各種用筆、用墨方法,以及各類題材的臨摹和寫生訓練容不得半點馬虎。要說國畫畫不像,那是無稽之談。國畫描繪對象完全可以達到形神皆備,只不過國畫更加註重「神」,而且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思維。我們不能為了迎合外國人的審美習慣可以改變國畫的美學基礎,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無疑是對傳統繪畫藝術底蘊的最大傷害。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驚龍軒 的精彩文章:

田蘊章說啟功只是民國一般書家水平,你認同嗎
這是最美的女紅軍油畫,感受那個火熱的年代

TAG:驚龍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