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導蜜鳥為什麼樂意為人類指示蜂巢呢?其實這種行為並不是無償的!

導蜜鳥為什麼樂意為人類指示蜂巢呢?其實這種行為並不是無償的!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廣闊地區,生活著一種其貌不揚、渾身灰濛濛的小鳥,這種小鳥有一個非常奇異的習性——能為人和動物指示蜜源,因此被稱為「導蜜鳥」。

導蜜鳥的導蜜行為在動物界中非常獨特。這種「助人為樂」的行為引起了鳥類學家的高度興趣。

並非無償勞動

導蜜鳥主要分布在剛果流域濃密的森林和西非的部分地區,此外還廣泛分布於從維德角到東北非,然後穿過蘇丹,直達塞內加爾這片廣闊地區。導蜜鳥顏色單調,呈灰褐色,大小與北美藍知更鳥差不多,但比藍知更鳥更粗壯一些,其羽毛又短又濃,皮膚厚硬,或許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阻擋蜜蜂的針刺攻擊。導蜜鳥成年後,雌雄鳥都長出黃色肩飾,在雄鳥的喉部還長出一大塊黑斑,憑藉這個標記可以區分雌雄。未成年鳥羽色稍顯綠,可能正因為如此,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誤認為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種類。

導蜜鳥為什麼樂意為人類指示蜂巢呢?其實,它們的這種「助人為樂」的行為並不是無償的——在為人或動物指示蜂巢的同時,通過人或動物的幫助,導蜜鳥可以得到蜜蜂幼蟲。但這種小鳥又是如何知道人或哪些動物可以幫助它們如願以償地獲得喜吃的食物的呢?長期以來,這都是一個未知的秘密。另外,人們也不是很清楚,蜂蠟是否也是導蜜鳥喜歡的食物。

導蜜鳥的雌雄鳥都有導蜜行為。雌鳥除了導蜜習性外,還有一個怪異的壞毛病,就是將卵產在其他鳥的巢穴里,以逃避做母親的責任。導蜜鳥的這種習性與北美燕八哥非常相似,但它們與北美燕八哥並非近親,而與啄木鳥存在近親關係。與啄木鳥一樣,導蜜鳥的爪趾兩個朝前、兩個朝後,但它們很少像啄木鳥那樣爬到樹榦上去,而是棲息在樹枝上。

在導蜜鳥分布區,導蜜鳥受到當地居民的普遍尊敬,其原因不難理解。居住在剛果東北部的阿贊德人甚至將導蜜鳥奉為神靈,在歐洲人到來之前,獵殺導蜜鳥的人會被部落首領砍掉腦袋。

鳥類學家赫伯特·郎在剛果旅行考察時曾多次被導蜜鳥「騷擾」。這種小鳥在發現蜂巢後常常會站在路邊等候,當有過往行人路過時,就會飛到離人只有幾米遠的一棵小樹上,然後是一陣唧唧喳喳的狂叫。如果你想找到蜜源,最好跟在它們的後面,偶爾沖它們吹一下口哨。赫伯特·郎在其日記里詳細描述了他與導蜜鳥的一段偶遇:

一天下午,在法拉吉附近一處樹木繁茂的小池塘邊,我們遇到了一隻雄性導蜜鳥。見到我們到來,它立刻朝我們大聲狂叫,然後飛到前面去,接著,再折回來飛一小段……似乎在驗證我們是否願意跟它走。我們沖它吹低沉的口哨,作為一種回應。於是,我們跟著它穿過一片高草和灌木混雜的地段,來到一處高地。我們的這位長羽毛的朋友在前面一路唧唧喳喳地飛出去大約50米遠,隨後落在一棵灌木的樹梢上,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我們順著它的飛行方向行進。我們剛一露面,它又唧唧喳喳地叫起來。不一會兒,另一隻雄鳥也加入進來,與它一起在前面引路。我們又走了很遠一段距離,終於兩隻鳥兒落在一棵小樹上。這棵小樹太小了,樹榦太細,根本不可能有蜜蜂在上面築巢。我們有些不解。而此時,只見兩隻鳥兒像無頭蒼蠅一樣反反覆復地飛下樹來,又飛回去,似乎在告訴我們:「就是這個地方。」這時,我們忽然聽到一陣蜜蜂發出的「嗡嗡」聲,循著聲音找過去,在那棵小樹旁邊的地下發現了一個小洞口。兩隻飛來飛去的鳥兒離我們只有三五米遠。

我們正準備點火時,我們的鳥朋友突然安靜下來。不一會兒,我又看見了它們,此時它們站在一根小樹枝上,胸部突然一下子鼓了起來,張開喙,發出低沉的叫聲,我以前從未聽到過這種叫聲。兩隻鳥兒似乎在吵架。不一會兒,我看見一隻在後面拚命追趕另一隻。

將周圍的草燒光後,在兩位黑人助手的幫助下,我很快將蜂果挖之了出來,代價是被蜜蜂蟄了6次。結果,蜂房裡沒有蜂蜜,只有花粉和蜜蜂幼蟲。這個洞穴以前是一個白蟻巢。我們將一些蜂房碎片放在樹杈上,然後躲到一邊,以免遭蜂群攻擊。一兩個小時後,我們發現兩隻鳥兒又回來了,它們飛到樹上開始啄食蜂房。第二天早上,我發現它們又悄悄地來到了這裡。一隻,然後是另一隻,叼了一片蜂房帶著飛走了……

如果沒有這兩隻鳥兒給我們帶路,我們絕不可能發現藏在地下的蜂房。我們給它們的那點獎賞是對其勞動的一種報酬。

在赫伯特的筆記里還談到當地黑人常常將人造蜂巢掛在樹上,用來引誘蜜蜂,甚至還有人用蘆葦製作的蜂巢來吸引蜜蜂,而導蜜鳥卻分不清真假,仍然一如既往地將人們引來,希望藉助人們的手為它們分一杯羹。

導蜜鳥與蜜獾

有人稱,導蜜鳥有時會將人們引向蛇或豹子,但這種說法遭到了有經驗的自然學家的斷然否定。事實是。導蜜鳥有時會與蜜獾合作。史蒂文森·漢密爾頓教授曾對這一合作現象進行過詳細描述,其細緻程度彷彿他親眼所見一樣:

在一個涼爽的下午,或許是陰雲密布的一天,你正躲在灌木叢里休息,這時你的思緒可能被一陣正在迫近的鳥兒的唧喳聲打斷。不一會兒,你就會看到一隻鳥兒落在一棵離你約有30米遠的小樹枝上,它不斷拍動翅膀,顯現出焦躁不安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它又安靜下來。這時,一種十分陌生的聲波不斷地撞擊你的耳膜:一陣輕微的「嘶嘶」聲和「咯咯」聲……剛開始時你無法鑒別它是什麼動物,但導蜜鳥知道是誰發出的聲音。聽到聲音後導蜜鳥開始作波浪式飛行,尋找30米外的另一棵小樹,再次開始跳它的「邀請舞」。只要你保持安靜,仔細觀察,就會看到一頭灰黑色的動物一路搖搖擺擺地向前跑。它的尾巴略微高過後背,頭除了偶爾抬起來瞥一下前方外始終低垂著。這種灰黑色的動物叫「蜜獾」。

鳥兒每次都是這種單調的唧喳聲,譯成鳥語可能就是:「朝前走,朝前走,快一些!」而蜜獾則跟隨其後。不一會兒,一個天上飛、一個地下跑的一對合作者便鑽進一棵中空的大樹內。而此時正在裡面辛勤勞作的蜜蜂可謂「霉運當頭」一為了得到這頓美餐,蜜獾用它力大無比的爪子撕開蜂房,最終,蜂房成了這對「禽獸」的腹中餐。

導蜜行為

導蜜鳥的奇異導蜜行為在鳥類中非常罕見,而且比為水牛和犀牛擔任警戒任務的牛椋鳥的行為要複雜得多。

牛椋鳥主要以寄生在動物皮毛里的扁虱為食,它們平時棲附在牛背上,在遇到敵害時,通過大聲喊叫為其主人報警。導蜜鳥的行為則讓我們想起了狗的某些行為——當主人處在危急狀態時,狗往往能將陌生人引到主人躺卧的地方——儘管兩者的動機全然不同。導蜜鳥的行為還讓我們想起了幾年前被新聞媒體廣泛報道的一隻「助人為樂」的鵝的故事:這隻鵝住在阿拉巴馬州一個農莊里,它每天引導一頭盲牛走向飲水池。引路時,它搖擺著肥胖的身軀一路嘎嘎叫著在前面開道,盲牛則緊跟在它後面。雖然這則故事的真實性受到一些動物學家的質疑,但登載這則消息的是有著良好聲譽的《紐約時報》。

如何解釋導蜜鳥的導蜜行為呢?動物行為專家認為,雌雄成鳥,也許還包括未成熟的亞成鳥都擁有這種導蜜行為,其導蜜本能是通過遺傳一代代延續下來的,

至少普通導蜜鳥的導蜜行為是通過這種方式得來的。那麼,導蜜鳥的導蜜行為是怎樣起源的呢?大部分人認為,導蜜行為是隨著該科動物的進化逐漸演化出來的,當然它們並非是為惠利於人類而進化出這種本能的,事實上人類也不是唯一的受益者。在歐洲人尚未進入非洲之前,導蜜鳥就以蜜蜂為食,這或許就是導蜜鳥為何會進化出導蜜行為的原因所在。

導蜜鳥科並不是一個大科,它有5個屬12個種,其中兩個種生活在亞洲地區,其餘的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導蜜鳥的體形較小,沒有一種的體長超過20厘米。赫伯特曾經對4個屬的導蜜鳥做過深入的研究,並將其保存的6種標本贈給了美國博物館。就他所掌握的情況看,導蜜鳥除了被叫做「普通導蜜鳥」的一個種類外,其餘的並不能為人類導蜜。不過,赫伯特查閱大量資料後又發現,生活在非洲東部和南部,被叫做「鱗喉導蜜鳥」的種類也能為人指示蜜源。約翰·科克教授在1864年曾對這種小鳥做過詳細描述:

我們在黃喉石雀的巢穴里發現了一隻剛長出羽毛的小鳥,在這之前,人們曾看到一隻鱗喉導蜜鳥落在這棵樹上,由此推斷這隻小鳥也是這個種類。這隻小鳥的上下喙頂端呈彎鉤狀,類似於啄木鳥幼雛上喙頂端長出的鈣頭。多克托·哈格納教授後來收集到一隻活的普通導蜜鳥幼雛,這隻小鳥差不多已長全了羽毛,但它的上下喙仍保留著兩個彎鉤。幾天後,下喙頂端的那個彎鉤脫落了。又過了幾天,上喙頂端的那個彎鈞也掉落了。導蜜鳥爪趾上粗糙的後跟墊很像熱帶巨嘴鳥和巨嘴鳥幼雛的爪墊,這說明它們存在近親關係。

事實上,大部分導蜜鳥並不導蜜,至少不為人類導蜜。科學家在剛果檢查了導蜜鳥的胃容物,發現大部分種類並不經常吞噬蜂蠟,只有普通導蜜鳥胃裡有這種東西。導蜜鳥偶爾也吃白蟻和成年蜜蜂,但它們似乎更喜歡吃蜜蜂幼蟲和蜂房。導蜜鳥的胃容物聞起來有蜂蜜的味道,科學家據此猜測,蜂蠟只是被順帶吞進去的,並非它們喜歡吃這種東西。

其他合作者

導蜜鳥究竟有多少合作者?生活在非洲的蜜蜂只有普通蜜蜂和個頭更小的無刺蜂。我們知道,蜜蜂總是喜歡將甜食儲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如樹洞、岩縫或地下洞穴等,而鳥類如果沒有合作者的幫助,幾乎不可能從這些地方偷走東西。無刺蜂的蜂巢通常建在中空的大樹里,導蜜鳥也很難進得去。導蜜鳥的表兄弟——啄木鳥長有鑿子般尖利的喙,能輕易鑿開樹身,但導蜜鳥缺乏這種攻擊利器,它們的喙大都比較圓鈍。

所有導蜜鳥都以蜂房為食,如果得不到幫助,它們根本無法獲得這種食物。生活在南非的導蜜鳥依靠蜜獾為其提供幫助,那麼,除了蜜獾,它們還有其他動物合作者嗎?在非洲西部赤道附近的森林中難覓蜜獾的蹤跡,科學家猜測,當地的松鼠、小型食肉動物、狐猴以及猴子都可能成為它們的互利共生對象。這種假說似乎過於大膽,但卻是對導蜜鳥獲取食物途徑的最佳解釋。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導蜜鳥可能是在其他動物劫掠蜂巢後偶然發現其殘留物的,不過這一觀點遭到了大多數科學家的質疑。

導蜜鳥與其合作者以這樣一種方式開始其合作關係:首先是導蜜鳥尋找、邀請喜歡掠食蜜蜂的哺乳動物,它是「求人者」;一當被邀請者上路,它就成為引路人,一變而為「被求者」。觀察發現,至少它與蜜獾之間存在這種合作關係。如果導蜜鳥與其他哺乳動物也建立起這種合作關係,你就得承認它們是一種共生關係。

導蜜鳥的繁殖習性非常怪誕,與東半球的杜鵑和北美的燕八哥非常相似。雌鳥將卵產在其他鳥的巢穴中,尤其喜歡在巨嘴鳥的巢穴中產卵,因為巨嘴鳥能像啄木鳥那樣在樹上啄出一個樹洞來,非常適宜居住。一旦成功侵入,成年導蜜鳥就會將原來主人的卵咬破,這樣當幼雛孵化出來後,鳥巢里就只剩下佔領者的後代了。能為人類導蜜的兩個種類,普通導蜜鳥和鱗喉導蜜鳥的幼雛的上下喙都長有尖尖的彎鉤,科學家猜測,其作用可能是用來啄擊競爭對手,將主人的幼雛從巢穴中逐出去。這些彎鉤在其飛離鳥巢後就會自動脫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自然界中很有個性的動物,不光是人類才有個性這個標籤
地球上進化最完全的食肉動物之一,它們的能力僅次於靈長動物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