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歲月遺忘的沐川箭板古鎮,穿梭在遠古的時光隧道

被歲月遺忘的沐川箭板古鎮,穿梭在遠古的時光隧道

箭板古鎮坐落於沐川縣縣城以東42公里,離岷江河約5公里。地處宜、沐、犍三縣交界的地方。原文昌碑處(箭板鎮福田村1組)是三縣的交匯點,稱「一腳踏三縣」。

箭板鎮是宜賓、犍為、沐川三縣交界,位於樂山與宜賓交界的界河箭板河河邊,但是絕大多數樂山人和宜賓人都不知道。在交通不發達的過去,這裡曾經是三縣交界的重要商貿集鎮。非常繁華,有「塞不滿的箭板場,挑不空的五間房」之美稱,還是古時重要的戰略要地。

「古鎮」依山傍水,一字形沿岸而建,臨河的一面全部採用吊腳樓式建築,獨具風格,從空中俯瞰,如一條「蛟龍」。在龍溪河的上游還發現大量冰臼群。箭板冰臼形成於第四季冰川或者更早,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

至於古鎮興起於何時,雖然沒有具體的史料記載,但根據《屏山縣誌》、《犍為縣誌》以及《四川地方歷史》等提供的大量信息和遺迹表明,古鎮應始於唐宋時期或更早年代,其起始點則是以王爺廟為中心而發端的。之後,伴隨著地利之便而來的,是物資集散和商品交易場地的形成,自此,人們便以此為發端修房築市,逐漸形成一定的古場規模。隨後,古場向上、向下兩端延伸,經過漫長的發展,到明清時已形成有兩三百戶人家、上千人口的繁華小鎮。

在明清或者更長時期,作為一個曾經的繁華之地,箭板古鎮具備了所有它應具備的有利條件:腳依龍溪河,背靠魚箭山,東到岷江9公里,地處川南沐川、犍為、宜賓三縣交界地,可謂依山扼水,水路交通極為便利,十分有利於物資集散和商貿往來。

古鎮依山傍水,一字形沿岸而建,臨河的一面全部採用吊腳樓式建築,獨具風格,從空中俯瞰,如一條蛟龍。古鎮有3條街道:橋東街、橋北街、順河街,其中順河街是1200米長的青石板古街,擁有萬壽宮、禹王宮、南華宮三處古建築遺址和保留較好的連排吊腳木樓,冰臼是古鎮特有的景觀。

在箭板古鎮這1.1公里長的街道及周圍建有四宮兩廟兩寺(一說四宮十八廟),說明是一道教傳播的地方,這裡的人們信奉道教,並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盛行,這四宮兩廟兩寺,它以萬壽宮為中心(建於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居今484年),左建禹王宮(建於嘉靖14年——公元1535年,距今474年),右建南華宮(建於清同治29年——公元1890年,距今119年),右下天壽宮,背面建有王爺廟,壁山廟、俞界寺,對岸建有老龍寺(全有遺址可考)。南華宮為箭板中心小學校址。

在箭板古鎮,除了突出的青石板、古民居、古廟宇等人文景觀外,周遭山水相依、竹海蔥蘢的自然景觀同樣獨具特色,引人注目。其中,尤以冰臼景觀、箭板古樹為最。

冰臼產生於第四紀冰期後期,距今200多萬年前。箭板冰臼分布於龍溪口火尾子和上游黃沙溪共10多公里的龍溪河河灘一帶。其中,特別集中在箭板古鎮中段王爺廟大石板灘上。每至冬季枯水時節,都能清楚地看到這片大石板灘上分布的數千個形狀各異的冰臼石坑,有圓形、半圓形、橢圓形、彎月形、葫蘆形、馬蹄形等等,而且冰臼大的超過1米,小的只有雞蛋大小。其範圍之大、數量之多、形狀之美,在全川乃至全國也都是極其少見的。

作為一種自然景觀,箭板古樹既是古鎮的一景,又是古鎮昔日繁華歷史的重要見證。箭板千百年古樹之前約有30餘棵,主要分布在古鎮上下場口及南華宮沿河一帶。其中南華宮10個古樹中有3棵樹齡達到400年以上,直徑達兩人合抱之粗。如今僅存10餘棵古樹,已經登記在冊,掛上了標示標牌,受到了很好的保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烏蒙 的精彩文章:

席捲天下,破京滅明的闖王李自成魂歸貴州織金熊家場的歷史真相

TAG:雲上烏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