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刀在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首位,說明了刀在戰鬥中地位。為何明清鍾愛這把?

刀在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首位,說明了刀在戰鬥中地位。為何明清鍾愛這把?

戚家刀,在中國古代講究十八般兵器,人們最常聽說的就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在這裡面刀被排在了第一位,這說明了刀在戰鬥中的副武器地位。在我們現在歷史上留存下來的刀當中,最常見的就是明清時候的刀,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歷經明清兩朝的盛傳的「戚家軍用刀」。

而在戚氏在《紀效新書》中曾經提到長刀自倭寇傳入,但與《練兵實記》及後來的《武備志》中均無腰刀設計受倭刀影響的記載。 腰刀書示狹身而曲刃,但從形制看來,更接近前文所敘之元式柳葉腰刀。 戚繼光本人的其他著作和明代史籍中均未發現有「戚家刀」的字眼或其為仿倭腰刀之說法。 目前僅在清王懿榮詩中有 「今朝喜得戚家刀」一句而已。

從戚繼光對腰刀在不同階段的使用方法和配備情況可以看到,刀和其他兵器都必須隨著戰爭的需要發生演變。刀也如此,不同的刀均有特殊的用途,單手腰刀直接對拼雙手倭刀自然是輸多勝少,而在以毛竹削制的狼筅配合下和藤牌的保護下卻能同樣可以斬殺倭寇,履立功勛。這所有一切,戚繼光將軍功不可沒,在他的努力和影響下,中國刀的使用和在戰爭中的地位達到了唐以後的又一個高峰。

倭式腰刀雖與倭刀關聯深刻,但亦有相當區別,從鍛造結構看,多為身軟刃硬的嵌鋼結構,異於倭刀外硬內軟之包鋼結構;從熱處理和淬火看,利用了鐵無法淬火的原理, 整體加熱,不需似倭刀之敷土淬刃,工藝節儉,但效果相同;從柄莖的結合方式看,採用的是傳統的尾鉚固定法而非目釘固定法;從佩戴方法看,採用的是雙箍環懸掛法而非腰帶協插法。從外裝看,是傳統的中國刀裝飾而非日本刀裝飾。

戚家刀的鍛造都符合戚繼光提出的「鐵要多煉、刃用純鋼」要求,用百鍊鋼做刀身,純鋼做刀刃,做到整體剛柔並濟。從現有的保存的戚家刀來看,幾乎沒有採用日本鍛造方式的。日本鍛造最大的特點使用軟鐵做刀芯,外包刃鋼,鍛造方法複雜,性能很好,但是成本過高。不適合大規模作戰使用,所以中國一直使用刃口夾鋼的方式來簡單處理剛柔兼顧的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孤獨的雪 的精彩文章:

守護我國航空領空的鋼鐵雄鷹,又一近距格鬥的利器!你了解多少?
厲害了我的國,中國力量,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工兵鏟在外國有多受追捧!

TAG:孤獨的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