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賈寶玉婚後娶妾,襲人、晴雯、麝月有機會嗎?
最初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覺得很簡單。襲人、晴雯本來就是當妾來培養的——一是是賈母選中的,一個是王夫人選中的,如果不出意外,她們當然會成為寶玉的妾。而麝月雖然沒有這樣的高起點,憑著她「公然又一個襲人了」的性格特點和負責態度,完全可以成為寶玉的妾。因為貴族少爺老爺,侍妾的數量是不受限制的——不,是有下限而沒有上限的。不能沒有妾,可以有許多個。
但是仔細看一看,題目中有「婚後」兩個字,這意思就不一樣了。
賈府的規矩:「凡爺們大了未娶妾之先,都先放兩個人服侍的。」賈璉原來有兩個,被王熙鳳想辦法打發了。賈珠結婚不久就死去,但「想當初你珠大爺在日,何曾也沒兩個人」,後來也被打發了。賈赦有一群年輕的被王熙鳳稱為「小姨娘」姬妾,原來的屋裡人哪裡去了、還在不在?不得而知。賈政的趙姨娘,生的長女探春比寶玉還小,而寶玉是王夫人的第三個孩子。這樣算來,趙姨娘應該也是在王夫人之後跟了賈政的。
娶妾,一般而言,是娶年輕漂亮的,連王夫人也承認「賢妻美妾」的通行規則。隨著男主人年紀越來越大,娶的妾卻總是挑年輕的,夫妻(夫妾)年齡差距必然越來越大。襲人和晴雯同歲,都比寶玉大兩歲。而寶玉要晚婚(賈母說的),婚後她倆的年紀就不小了。
要娶襲人和晴雯,應該是在婚前,至少在婚前確定了「屋裡人」身份,在婚後一段時間才轉正為「姨娘」。是誰來主持這件事呢?賈母、王夫人,甚至賈政,都有可能。也可能是三方共同商議,集體決定。
這其中,會不會考慮寶玉的意見呢?也會的。賈母選中晴雯,把她放到寶玉身邊,明顯是讓他們培養感情,或者說是培養「使喚」與「服侍」的默契。王夫人則是從寶玉身邊的丫頭中選中了襲人,把寶玉「託付」給她,靠她來牽制、規勸、或者還有監督寶玉。不管怎樣,都是要選寶玉喜歡的。
賈政倒是可能不解風情,把某個寶玉沒有感情的丫鬟硬塞給他。賈政對趙姨娘說過,已經看中了兩個丫頭,分別給寶玉和賈環。這話未必是實,但預示了賈政將來可能代擇子妾。而賈政選擇的範圍,不會到怡紅院里去。父子隔閡太深,賈政甚至不知道寶玉的丫頭名叫襲人,當然也不可能了解其他人。所以賈政會從別的範圍,比如王夫人或者賈母身邊的丫頭中,選一個他認為符合條件的,塞給寶玉作妾。但如果賈母和王夫人已有成議,尤其像王夫人已經擢升了襲人的月錢,賈政也不可能棒打鴛鴦,哪怕僅僅是為了輿論影響。反正寶玉的妾又沒有名額限制,多給一個就是了。
換言之,襲人、晴雯可能作寶玉的妾,但不會是在「婚後」。事實是王夫人不滿意晴雯,先斬後奏、不計後果地快刀斬亂麻,把她攆出去致死。而襲人根本判詞判曲,必須嫁給蔣玉菡。那麼,寶玉「婚後」娶妾,只剩一個麝月可供討論。
麝月口才不錯,責任心也很強,但對寶玉的吸引力很有限。當她提議和寶玉兩人說話玩笑,寶玉的回答竟是:「兩個作什麼呢?怪沒意思的。」但是根據脂批,襲人出嫁時有「好歹留著麝月」之語。並且「有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可見麝月作妾,是在寶玉婚後。
麝月叫晴雯「姐姐」。在「壽怡紅」一回,襲人的花簽要求「同庚」者陪飲,也有是同歲,有香菱、晴雯、寶釵三人。麝月比她們小,但未必比寶玉小。寶玉婚後納妾,正常的會娶年輕的,為什麼還是娶了年紀相仿的麝月?
正如襲人之嫁,一定是在賈府勢敗之後,麝月作妾也在此背景之下。「有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怡紅院本來有大大小小十幾個丫鬟,淪落到「還有一人」的程度,當然是賈府已經敗落,原來的顯赫門戶不能支持,甚至衣食難繼,更不要提養活大量奴僕了。
林之孝早就向賈璉提議:人口太重,放一部分出去,以節省月米月錢。賈璉推說暫時不提。到經濟繼續惡化,甚至經過抄家,就不由他延宕,而必須實行甚至是被迫實行了。怡紅院的丫頭們也一個一個被打發,還可能繼續打發下去。襲人,這個人人都以為會陪伴寶玉一輩子的人,終於也琵琶別抱轉身而去。無論是她是主動還是被迫,她肯定有留戀之意,所以懇求「好歹留著麝月」,作為自己的替代。由此,麝月成為寶玉婚後納的最後一個妾,也是唯一一個。因為賈府的家境,已經不允許不通經濟的寶玉,有更多的生活和感情享受了。


TAG:棲鴻看紅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