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公號內回復「目錄」,送你往期經典詩詞解讀 -

- 回復「百家講壇」,給你看詩詞人物的傳奇人生-

上一講我們講了白居易的《浪淘沙》,講了他以詩體為詞所作的音樂創新。今天,我們同樣來看一首更具有創新精神的一首千古情詩,那就是白居易的好朋友劉禹錫所作的《竹枝詞》,詞云: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真是一首絕妙的情詞情歌,首句彷彿《詩經》,使用了起興的傳統手法。「楊柳青青江水平」是說楊柳青,青青如水,江水平,平平如鏡。在這樣清麗婉柔的春日裡,江邊的姑娘聽到江上的情郎,在船上的踏歌之聲。接下來兩句最為精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純是生活的場景。我們在現在的生活中,還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尤其暮春時節,或者是盛夏時節,真的會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但是這個精鍊的生活場景的總結放在這首情詞里,顯得太有韻味了。我們既可以把它理解成「聞郎江上」所唱的歌聲,是小夥子在唱:「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江邊的姑娘,聽了江上的情郎的歌聲,心中宛轉起伏,心潮難平,便有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感慨。

這裡的「有晴」、「無晴」,當然不用解釋,相信所有的人都能聽出,這不是晴朗的晴。這裡的「有晴」、「無晴」,我相信不用解釋,所有的人都能聽得出來,這不指是晴朗的晴,而且是諧情感的情。少女聽了情郎的歌聲,心情固然起伏難平,但她卻是一個聰明的女子,所以她辨得清她的情郎哥對她是有情的。所以「道是無晴卻有晴」,重點當然是在「有情」了,所以她內心不禁喜悅起來。這時的楊柳青青、江水平平,這時的春日春景,在她的眼中、在她的心中一下子都無比地鮮活、有情起來。這樣的《竹枝詞》讀來真是朗朗上口,讓人誦之、歌之不禁心生歡喜,不禁對人生、對生活生出一種別樣的熱愛來。可是這樣美麗的《竹枝詞》劉禹錫做了不僅一首,像這首著名的「道是無晴卻有晴」只是他《竹枝詞》二首組詩中的第一首。

第二首詩則云:「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這裡的「紇那」是說踏曲的和聲。這一首詩是說,巴山楚水之地不僅雨水多,而且巴人善歌,唱歌時就有踏曲的和聲。所以劉禹錫另有《紇那曲》就說「楊柳郁青青,竹枝無限情。周郎一回顧,聽唱紇那聲。」是說巴人的這種踏曲的和聲,音樂太過優美,如果是三國妙解音律的周公瑾聽到了之後,也會為之頻頻回顧吧?這裡的楚水巴山,不禁讓我們想起他的名作「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來,為什麼同樣的「楚水巴山」,卻帶給劉禹錫截然不同的感覺呢,並創作出這樣風格大相徑庭的詩作來?我們把這個小小的疑問放下,接著來看。

其實,他的《竹枝詞》還不止這兩首,在這兩首之前,更有一組有名的《竹枝詞九首》之作,其中也有和「道是無晴卻有晴」一樣的、名動千古的情詩、情詞之作,比如其二云:「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再比如寫世情的名作,有其七云:「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還有寫民情與生活名作,比如說其九云:「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這麼多《竹枝詞》的名作,經劉禹錫手集中創作而出,在詩史上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接下來就是在劉禹錫的影響之下,中國的詩史上,開始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地,出現了一種極其壯觀的奇葩現象,那就是《竹枝詞》的大量創作開始湧現。在劉禹錫的時代,與他同時就有很多詩人開始用《竹枝詞》與劉禹錫唱和,比如他的好朋友白居易,自己也曾作有四首《竹枝詞》,而稍後於「劉白」的太子舍人李涉也有《竹枝詞》的創作。

在劉禹錫和白居易等人的示範之下,入宋之後,《竹枝詞》的創作一下子興盛起來。宋、元、明、清,尤其到明清之際,《竹枝詞》的創作大量湧現,而宋代像黃庭堅、楊萬里都有《竹枝詞》的創作,尤其是楊萬里,刻意學習《竹枝詞》的創作,比如他的名作「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處且休休。」這是寫縴夫、舟子的勞苦,但「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民歌中的名作:「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從文人的《竹枝詞》創作到民間的民歌俚曲,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它們之間那種千絲萬縷的關係來。後來,就像剛才所說,到了明清之際,《竹枝詞》的創作可謂十分興盛,可謂大行其道,連曹雪芹的好朋友愛新覺羅敦誠,作為清室宗親,也在他的文集中留下了《東皋竹枝詞》八首的創作。所以有學者統計,自劉禹錫《竹枝詞》的開創之功算起,由中唐而下,宋、元、明、清文人《竹枝詞》的創作,其總量、規模加起來的話,甚至會在數量上超過全唐詩的總量,這在詩史上可謂是蔚然大觀。

說到《竹枝詞》創作在中國詩史上的獨特現象,說到劉禹錫在《竹枝詞》創作上的開創之功,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就是從詩史上來看,有很明確的證據表現,《竹枝詞》的創作最早並不是劉禹錫開始創作的,但為什麼詩史上都言之鑿鑿地說《竹枝詞》的創作,開創之功、開闢之功就是劉禹錫呢?像宋代郭茂倩的著名的《樂府詩集》記載《竹枝詞》的源流就說,「《竹枝》本出於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辭九章,教里中兒歌之,由是盛於貞元、元和之間。」這幾乎是一種純客觀的記述了,但毫無疑問卻在字裡行間明確了劉禹錫的開創之功。《新唐書》則云:「禹錫謂屈原居沅、湘間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聲,作《竹枝辭》十餘篇。於是武陵夷俚悉歌之。」《舊唐書》也說劉禹錫「乃依騷人之作,為新辭」云云,而歷代文人詩話也大多以為,劉禹錫劉夢得因黎庶之曲、依騷人之作、以七絕之體而作《竹枝詞》,成為後世紛紛師法、效仿的楷模。

但這樣說來,我們不免要疑問,與劉禹錫同時的像白居易、元稹,我們前面說都作有《竹枝詞》,為什麼《竹枝詞》的開創之功要偏偏算在劉禹錫身上呢?而且就算不提元白,那麼在劉禹錫、白居易他們之前的一位大詩人叫顧況,他其實要早於劉禹錫、元稹、白居易很多年。我們知道,白居易年輕時入京,曾經去拜見當時已經非常有名望的顧況,顧況聽說他的名字叫白居易,就給他開玩笑說:「京城米貴,居大不易。」但等到讀到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顧況乃驚嘆道,說:「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就是說有如此詩情文采,那麼對你來說,居易也不難了。因為有顧況的鼓吹,所以少年白居易才名聲大振。而白居易與劉禹錫同年,說明顧況也是劉禹錫的前輩詩人。而顧況早就作有《竹枝詞》一首,顧況的《竹枝詞》云:「帝子蒼梧不復歸,洞庭葉下楚雲飛。巴人夜唱竹枝後,斷腸曉猿聲漸稀。」既然顧況早就有明確的《竹枝詞》創作,而且題目也是明確的,就是「竹枝詞」三字,那麼為什麼詩史上一般來說要把《竹枝詞》這種首創之功,不給「元白」、顧況等人,卻偏偏要歸之於詩豪劉禹錫呢?這個問題呀,還是要回到詩本身。

劉禹錫先是有《竹枝詞九首》的創作,然後才有了我們今天講的這首「楊柳青青江水平」的《竹枝詞》二首的組詩創作,在原《竹枝詞》九首的創作中,它的詩題原寫作《竹枝詞九首》並引,也就是說有一個詩引,其實就是一個詩序,是劉禹錫自己交代了這套組詩的創作緣由。他在詩序里說:「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其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濮之艷。昔屈原居湘、沅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於今荊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詞》九篇,俾善歌者颺之,附於末,後之聆巴歈,知變風之自焉。」這段話按理說很清楚地交代了劉禹錫他自己的創作緣由,但是,大概劉禹錫自己也始料不及,卻為後人留下了紛爭不斷的話題。其實這種紛爭我們在講杜牧的《清明》里有關杏花村的紛爭有相同的地方,也就是對於劉禹錫的這個《竹枝詞》誕生地,各地學者多有爭議。有主張這個建平就是夔州,這也是文學史上的主流說法,是說劉禹錫的《竹枝詞》的創作,主要的原創地就是在夔州,但有學者認為建平在歷史上也稱過朗州,尤其是劉禹錫在貶夔州之前先貶的是朗州,而且在朗州長達十年之久,那麼他向民歌學習的這段歷程應該是在朗州開始的。

事實上劉禹錫在朗州先貶了十年,後來又在連州貶了四年,然後才到夔州,而夔州和朗州其實在歷史上都有稱過建平。而夔州也就是奉節了,屬重慶,而朗州呢,則是湖南的常德。所以兩地學者對於,不光是兩地學者,很多學者對於劉禹錫《竹枝詞》的原產地,也就是它文化版權的的歸屬,到現在其實還是頗有紛爭的,但是學術界的主流觀點還是認為,劉禹錫應該是在夔州創作了《竹枝詞》的組詩。但其實我個人認為劉禹錫創作《竹枝詞》的這個組詩最重要的還不是他在哪裡創作,最重要的是他為什麼會創作這樣的《竹枝詞》,而且為什麼在後世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劉禹錫在詩引里明確說了,他是學習屈原向當地民歌學習而作《九歌》的這種創作精神,旗幟鮮明地主張向民歌學習,學習民歌的音樂形式和文辭的創作形式,然後用文人七絕創作的這種載體把它固定下來。所以劉禹錫的《竹枝詞》表現出非常鮮明的民歌特色,也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他極用心地向民歌藝術學習的這種成果來。所以首先,從詩歌的格律和音樂音律上去看,這首最有名的「楊柳青青江水平」當然是很標準的七絕的形式,但是他的《竹枝詞九首》里的很多作品,其實在平仄格律上都突破了,可以說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七絕這種律詩的創作格式規範要求,而更貼近生活、更貼近民歌的表達藝術特色。

再次,從內容和藝術手法上來看,劉禹錫的《竹枝詞》和白居易、和元稹的、和顧況的《竹枝詞》有一個根本的不同。那就是元白、顧況等人啊,他們的《竹枝詞》創作,其實只是形式上借用一下民間民歌的這種音樂形式,其本質和其他的詩歌創作沒什麼不同,都是「借他人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依然是即景抒情、依然是借景抒懷,講的都是個體人生、自己的人生際遇與仕路感慨。而劉禹錫的《竹枝詞》系列就不一樣了,他寫女孩子的「聞郎江上踏歌聲」,寫「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歡喜,寫得是純粹的,活潑潑的民間的生動戀情。除了鮮活的民間戀情,他還用《竹枝詞》寫了風俗、寫了祭祀,寫了原生態的民間生活。其中的世俗與風情早就超越了一己之悲歡,是真正的文人俯下身來為生活、為民間的創作。這正是劉禹錫在《竹枝詞》的創作上超越元白、超越顧況等人的地方,這也正是他作為詩豪倍為後世詩史推崇的地方。

我們前面留下了一個疑問,他在《竹枝詞》說:「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可同樣的蜀水巴山,他在他的名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卻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為什麼同樣的楚水巴山,在同樣是劉禹錫的筆下,兩首詩中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境界呢?「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那交代的是事實。我們反覆多次說過,包括在和柳宗元的比較中,說到「永貞革新」、「二王八司馬」事件,在這場失敗的改革中,受到打擊最嚴重的就是柳宗元、劉禹錫,尤其是劉禹錫,整整被貶了二十三年。所以他才說「二十三年棄置身」,連白居易都同情地說他「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可劉禹錫是怎麼樣的人呢?他就是一個蒸不熟、煮不爛、捶不扁、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啊!

我們講過,他之所為詩豪,他的豪放比之李白、比之杜牧、比之蘇軾、比之辛棄疾,那是一種人生本色的豪放。所以即便是說著「巴山楚水凄涼地」,他也會筆鋒一轉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以他是一個極堅韌、百折不撓的一個人。所以他到了貶所之後啊,他不像柳宗元,在凄苦之境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而劉禹錫呢,卻能到每一個貶謫之地,都迅速地和當地的百姓打成一片。在別人看來,窮困不堪、逼仄不堪的困境里,重新覓得生活的生機與樂趣與不盡的快樂。所以他到每一個地方,都向民歌學習。所以他在貶謫的過程中,從朗州到連州、到夔州,每一個地方都交了很多平民的朋友、農民的朋友,他甚至模仿農民勞作之時的號子、山歌而作著名的《插秧歌》。所以有音樂史學者認為,現在這個川東包括渭南之地這些稻作地區的薅秧歌,其實源頭即是劉禹錫所作的《插秧歌》。所以因為這種堅韌、這種積極、這種快樂、這種永不屈服、永不低頭的昂揚的精神,才讓他積極地向民歌學習,產生了《竹枝詞》的大量創作。

事實上,劉禹錫在長達數十年的貶謫歷程中,有題為《竹枝詞》的這樣的組詩創作,也有沒有題作《竹枝詞》但其創作精神與《竹枝詞》完全一致、完全匹配的創作,其實都是能體現出他積極主動向民歌學習,以一顆詩人的靈魂、文人的靈魂、士大夫的靈魂,向生活、向勞動、向人性回歸的那種積極、昂揚與努力!有這種積極的心態、姿態,再加上他無與倫比的才情,所以劉禹錫的《竹枝詞》一作而開百代之先,成為古今《竹枝詞》創作的開創之先,從而超越元白、顧況便是千古而下的人心所向、詩壇定論。所謂「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如今聽來,這裡的歌聲便是劉郎的歌聲啊!劉郎一唱竹枝詞,道是無情卻有情。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首古詩詞 的精彩文章:

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TAG:每日一首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