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懼海水上升 兩棲服裝可以讓人類在水下呼吸

不懼海水上升 兩棲服裝可以讓人類在水下呼吸

日本設計師Jun Kamei將3D列印技術與海洋生物的自然呼吸能力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可讓人類長時間保持在水下的服裝。這使人類更接近在海底度過未來世界。

這款名為Amphibio的兩件式3D列印配件由鰓和呼吸面罩組成。它旨在讓人類完全在水下呼吸。

Kamei建立了Amphibio的工作原型。它目前不能產生足夠的氧氣來維持人體呼吸,但它能夠成功地從水中提取氧氣,並釋放二氧化碳。

「到2100年,預計將發生3.2攝氏度的溫度上升,導致海平面上升影響5億至30億人口,並淹沒位於沿海地區的超大城市,」他解釋說。

位於頸部和胸部周圍的白色裝置起到鰓的作用。它內部是空心的,含有空氣,可以通過面罩吸入和吸出,通過管子連接到鰓上。

鰓附件由微孔疏水材料3D列印,通過從周圍水中提取氧氣並消散系統中積聚的二氧化碳來支持水下呼吸。材料中的微孔允許空氣通過,但阻止任何水滲透。

該裝置目前不能產生足夠的氧氣來維持人體呼吸,但它能夠成功地從水中提取氧氣,並釋放出二氧化碳。它可以在小型氣罐輔助下實際使用。

這項技術的靈感來自水下潛水昆蟲,它們通過超疏水性皮膚表面的一層薄薄的空氣在水下存活,其功能與氣體交換鰓相同。

「如果你熟悉自由潛水和水肺潛水設備,Amphibio就在這兩者之間,」Kamei解釋道。

「在不久的將來,它可以讓佩戴者在水下停留時間比在自由潛水時更長,但設備更少 ,」他繼續道。

Kamei開發了一種定製3D列印長絲來生產這種材料。人們可以購買這種細絲並用於列印專為自己的體形量身定製的服裝。

設計師的下一步是開發設備,以便可以在人體上進行測試。它需要至少32平方米的鰓來支持水中的人體氧氣消耗。

人類正常的肺泡總表面積加在一起,平均有100平方米左右。如果借用納米技術,將這個人造鰓,做的更精細,恐怕面積可以做的更大,或許完全不需要氣瓶而獨立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際聯播 的精彩文章:

麥田怪圈暗示全新地球模式的到來?

TAG:星際聯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