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數學考0分,其它科門門滿分,北大堅決拒收,卻被清華破格錄取!
在清華大學近春園內有一座花崗岩質的青色石亭,名為「晗亭」,這青亭正是為了紀念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吳晗而建。
說到吳晗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一個是他的恩師胡適,一個是他的妻子袁震。吳晗從小就家境清寒,但他卻機智聰慧,對歷史頗有興趣。在他12歲時上了中學,吸收了維新思想,但他中學畢業後為了維持家庭生計不得不回村教書,可是這一期間,他也並沒有停止學習,而是邊工作邊備考。終於在兩年後,考上了杭州之江大學,但這並非是吳晗理想的學校,於是他又再次考入中國公學,正是在這裡,吳晗遇到了他的恩師胡適先生。
胡適先生不僅對吳晗的學術研究有很大的影響,對他的生活也是幫助很大。其實他們之間的結緣竟是因為一篇文章,當時胡適任中國公學的校長,而吳晗考入該校不久後便寫了一篇關於研究西漢的經濟狀況的文章,胡適看了之後,便特別賞識吳晗在歷史方面的才能。
此後,吳晗只要有學術方面的問題就會寫信向胡適先生討教,而胡適也總是悉心教導。就這樣吳晗這匹「千里馬」,便找到了胡適先生這個「伯樂」。後來,胡適被北京大學聘請去任教,而吳晗也毅然決定追隨恩師前往,於是便下定決心攻考北京大學。
誰知吳晗嚴重偏科,入學考試時,他的英語和文史成績都是滿分,但數學成績卻考了0分,按照北大的規定,有一門成績0分就不能被錄取,就這樣吳晗被北大拒收了。但他並沒有因此就放棄,他又改投清華,但好在清華看在吳晗的文史成績特別優異,認為這是一個可塑之才,於是將吳晗破格錄取。
吳晗雖然不能和胡適先生在一個學校,但是在同一座城市也方便吳晗和胡適一起研討學術。不僅如此,胡適對吳晗的家境十分了解,也是常常盡他所能給予吳晗幫助。吳晗進入清華後,因為他家庭貧困,連入學都是困難,於是胡適便寫信給他在清華的朋友,希望他們能給吳晗一個工讀的機會。正是因為有了胡適的幫忙,吳晗才能繼續在北京學習。
吳晗的妻子袁震對他的影響也非常大,較之胡適先生,她的影響更多的則是在思想上。袁震考入了清華大學後,卻因患病長期卧床,時刻需要人的照顧,後來吳晗受到老師、同學的委託前去照顧袁震,卻沒想到竟偶然促成了袁震與吳晗的姻緣,在此期間,袁震常給吳晗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這也為吳晗後來心向馬克思陣列打好了思想基礎。
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幸,吳晗在他的前半生就已經遇到了他的伯樂。


※溥儀和相親對象約會逛街,看中一件衣服卻買不起,臨走前留下8個字
※山西一土堆常年不積雪,村民好奇挖出嚇人玩意,專家立馬帶隊包圍
TAG:民間微服私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