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寶寶患有先心病怎麼辦?把握最佳治療時間是關鍵

寶寶患有先心病怎麼辦?把握最佳治療時間是關鍵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 先天性心臟病是一類複雜心臟疾病的總稱,這類病譜系廣,且癥狀複雜,易累及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胃腸道系統等。那麼,先心病患兒具體有哪些癥狀?其治癒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人民網科普中國就此採訪了首都兒科研究所心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輝和首都兒科研究所心外科副主任醫師魏丹,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先天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先心病)是一類非常複雜的疾病,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根據其癥狀將其分為紫紺型和非紫紺型兩大類。」魏丹解釋,紫紺型先心病患兒最大的特點就是發紺,所謂發紺,指的就是血液中去氧血紅蛋白增多,使得皮膚和粘膜呈青紫色。發紺往往發生在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較豐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等。通俗地講,就是患兒的口周及指甲(或趾甲)尖端是青紫色的。非紫紺型先心病患兒則往往有呼吸道反覆感染、呼吸困難、喉喘鳴、餵養困難、吃奶斷續、營養不良、發育差、肝臟腫大、胸水、腹水、眼瞼水腫等癥狀。

「先天性心臟病聽起來可怕,但目前絕大多數的先心病都是可以治療的,在臨床上,一般是通過手術手段和介入手段中的一種進行治療。」張輝解釋,「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介入手段實際上也屬於手術的一種,但與一般而言的手術不同的是,這種治療方式無需開刀,更為微創。這兩種治療方式各有利弊,至於如何選擇,要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而定。」

那麼,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什麼時候接受治療比較合適呢?魏丹表示,「不同的先心病治療的最佳時間也是不同的,有的需要在新生兒期進行手術,且越早越好,而有的則需要等到1~2歲再進行手術。目前,先心病的手術治癒率是很高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先心病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患兒錯過了最佳手術時間。」

此外,隨著3D列印技術的興起,有些醫院已經能夠利用這種技術來輔助治療先心病。魏丹表示,「目前,3D列印技術已經成為治療先心病的一種很有前景的輔助手段。在3D列印技術的興起之前,醫生只能通過二維的圖片來研究先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結構,並依此制定手術策略。而基於CT掃描等制出的3D列印心血管模型能夠很好地模擬患者心血管系統的確切解剖結構,幫助醫生了解患者複雜的心血管結構,且保真度高,這在外科醫生的手術路徑設計及手術方式制定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陳怡)

受訪專家:首都兒科研究所心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輝,首都兒科研究所心外科副主任醫師魏丹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國家醫保局將開展2018年抗癌藥醫保准入專項談判
李燦:對會做的人,監督,對不會做的人,訓練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