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父教缺失孩子容易走極端!爸爸不愛帶孩子的4大原因,看看你家是哪種?

父教缺失孩子容易走極端!爸爸不愛帶孩子的4大原因,看看你家是哪種?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父教缺失是民族隱患,孩子容易走極端

近期,日本人廣義前秋創辦的「爸爸銀行」十分火爆。該銀行可以提供具備不同技能的「代理爸爸」:不僅可以陪伴孩子做運動、玩遊戲,還能參加DIY、烘焙等親子活動。

代理爸爸何以這麼受歡迎?真正的爸爸去哪兒了?負擔著養家重任的父親們說:「 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其實,這一現象反映出當代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父教缺失。

父親是孩子重要的精神引領者、三觀塑造者

父親是孩子成長的路標,父教不僅關係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甚至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和體格成長。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 2 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前蘇聯心理學家證實,由於父親是力量的象徵,積極進取、勇敢獨立、果敢堅毅、眼界開闊、事業心強,而這些會讓女孩子積極而理性地對待生活、感情和事業。可以說,父親是孩子的精神引領者和三觀塑造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也認為,父愛缺失就像缺鈣,可能會使孩子走向兩個極端:一種情況是孩子會變得膽小懦弱、壓抑不安、敏感易怒,男孩會因此缺乏應有的男子氣概。而另一種情況是,孩子會變得兇殘暴力、冷酷無情。

「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隱患」

父親的陪伴不可或缺,但現在很多家庭中,父親是缺位的。父親用心陪伴孩子甚至是件奢侈的事兒。有調查顯示,50%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 5 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溝通時間不超過6分鐘!

孫雲曉曾表示,「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隱患」。這一觀點在相關網調中得到了 60.7%網友的認同。

父親們的四大苦惱

2014 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幸福家庭系列活動組委會主辦的「好爸爸教室全國公益行」項目,針對「家庭中父親角色的重要性」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九成孩子希望父親抽出更多時間陪伴自己。而父親們,也有自己的苦惱。

1

44%認為自己工作太忙

說起陪伴,很多家長都認為沒有時間是最大的問題,尤其是父親:道理都懂,但實在是沒有時 間 。抱著孩子無法「 搬磚 」,「搬磚」又沒法抱孩子……如何平衡?

解決之道:德國慕尼黑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W.E.馮納斯基教授認為:「父親與孩子之間關係的好壞,在於相處的質量如何,而不是簡單的時間累加。」

哪怕每天只有十來分鐘,但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與被關注,那就是高效而成功的陪伴。

2

23%苦於孩子總纏著自己

不少父親認為,孩子過於黏人,這不利於其獨立性的培養。

事實上,孩子總纏著父親,是因為得到的陪伴遠遠不夠。他們內心太不安,生怕父親再次消失,只好緊緊黏著。

解決之道:提供規律、足夠的高質量陪伴,哪怕單次的時間很短,他們也會「心裡有數」,不會心生不安,獨立性也會更強。

3

26%感覺親子活動太單調

很多父親覺得親子活動過於單調無聊,但「迫於」種種「壓力」,他們又不得不陪著,所以就導致了「隱性失陪」——人在心不在。

為了擺脫無聊,不少父親還會用一些錯誤的陪伴方式,如將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往孩子手裡一塞,自己則拿著手機刷個不停。

解決之道:真正的陪伴,需要把自己也當成孩子,耐心傾聽,用心感受。可以和孩子一起讀兒童故事,玩孩子喜歡的遊戲,哪怕就是溫暖地抱著孩子,一起靜靜地聽音樂……你的用心,孩子都能感覺到;你內心的愛、信任和安全感,也能夠傳遞給孩子,並滋養其一生。

4

放不下手機

有調查顯示,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經常看手機,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也就是說,有近七成的父母在陪孩子時玩手機。手機等移動設備正在搶奪親子時間和質量。

家庭生活中,45%的父母玩手機的時間多過陪伴孩子的時間,近五成孩子明確表示,自己會因此而感到孤單和不開心。甚至有小學生在作文中和手機「搶爸爸」:「你就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

更驚人的是,英國慈善機構「兒童事故預防信託」調研數據顯示,有24%的家長都承認,曾有過因為自己玩手機而導致孩子險些遇險的經歷。

解決之道: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你錯過一次,便是一生。別在長大後才想起要抱抱他,那時或許他會驚慌地躲開。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爸爸,我向你借一天,陪我玩一次,長大後我會還你100天。」孩子願意用100天換你1天,你是否願意放下手機,騰出雙手,抱抱孩子。你離手機有多遠,孩子離危險就有多遠,你和孩子就有多近。

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醫生在談及陪伴時說,養育孩子也是為父者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從孩子身上,我看到了這個世界其實可以單純,是人們自己把它複雜化了。也看到了孩子的那種完全聽從內心的想法,有想法就會去表達,去做。所以,我做事業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就把自己當作孩子一樣去成長:單純、專註和好奇。」

而要獲得這一切,用心陪伴孩子是最好的途徑。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李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註銷艾暢和嗎丁啉兒童用藥批准證明文件
美國《預防》雜誌提醒:3種情況下橄欖油不宜吃!很多中國人都吃錯了!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