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夏天道》之世界宗教:薩滿和基督

《華夏天道》之世界宗教:薩滿和基督

1.1世界宗教概況

薩滿教[1]

薩滿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發端於史前時代並且遍布世界。「薩滿」來自女真語和其他通古斯語族語言。這字在通古斯語中是「智者」、「曉徹」的意思。至於這個詞的來源,學術界眾說紛紜,一部分學者認為「薩滿」來自梵語的sramana「沙門」,並可能是通過漢語被借入通古斯語言中,而其他學者則認為這個詞是通古斯語族的本土詞,和動詞sa-mbi「知道」的詞根同源;一部分學者認為,薩滿一詞最早是在中國史籍中出現的,《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兀室奸滑而有才。……國人號為珊蠻。珊蠻者,女真語巫嫗也,以其通變如神。」

最崇拜薩滿教的地方是伏爾加河流域、芬蘭人種居住的地區、東西伯利亞與西西伯利亞。滿洲人的祖先女真人,也曾信奉薩滿教,直到公元11世紀。中華民國以前,薩滿教一直在中國東北甚至蒙古地區大範圍流傳,清朝皇帝把薩滿教和滿族的傳統結合起來,運用薩滿教把東北的人民納入帝國的軌道,同時薩滿教在清朝的宮廷生活中也找到了位置。雖然在中華民國推翻清朝統治之後的一個世紀里,薩滿教幾乎銷聲匿跡,但是現今仍然可在北京故宮裡找到當年皇族供奉薩滿教及舉行儀式的神殿(坤寧宮)。

薩滿教具有較複雜的靈魂觀念,在萬物有靈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靈為主,兼有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內容。崇拜對象極為廣泛,有各種神靈、動植物以及無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沒有成文的經典,沒有有宗教組織和特定的創始人,沒有寺廟,也沒有統一、規範化的宗教儀禮。薩滿教認為世界上各種物類都有靈魂,自然界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禍福,都是各種精靈、鬼魂和神靈意志的表現。

薩滿教的主要活動是跳神。跳神一般在三種情況下進行:其一,為人治病;其二,教新薩滿;其三,舉行祭神儀式。

薩滿行跳神禮,要經過由人到神,又由神還原為人的人格轉換過程。即:請神神靈附體代神立言還原。神靈附體時,薩滿進入顛狂狀。此時,鈴、鼓大作,節奏驟緊,製造出神秘、空幻,使人神情迷離的氛圍和非人間的情境。在這種氛圍中,似乎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強烈情緒在薩滿心中躍動並統攝整個身心,一股洶湧的心潮迫使他不由自主地向天界升騰……薩滿的這種心理體驗,並非個人獨享,而是伴著鼓、鈴、歌、舞爆發出來。他代神立言,宣啟神諭,再由輔祭者(栽立子)解釋給他人,實現了由個人體驗向社會群體體驗的轉化。

隨著原始公社解體和階級社會的出現,薩滿教日益衰落,社會上層人士陸續皈依藏傳佛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等。該教的一些原始因素不同程度地為上述宗教所汲取和融合。但在民間,仍有其濃厚的影響,甚至以變異了的形態殘存下來。

基督教[2]

基督是「基利斯督」(Christian)的簡稱,是以信仰耶和華(YHWH)、耶穌和天國為其核心的一種一神論宗教,由猶太教分支而成,與伊斯蘭教、佛教並列為當今世界三大宗教。現在全世界基督徒約有24億,中國大陸基督徒人口難以確切統計,某些估計在8千萬-1億,台灣基督徒約140萬。

基督教相信那位獨一的神YHWH[3](漢語傳統讀法是「耶和華」,不過更準確的讀法是「雅威」)創造了世界,並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他降世為人,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並三天後復活。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也將復活,與神同在,有永遠的生命,因此他是人類的救主。

基督教主要有天主教(或譯為公教會)、東正教(或譯為正教會)、新教三大派別,以及其他許多規模較小的派別。全世界基督徒中天主教徒約佔50%(12億),新教徒約18%(4.5億),東正教徒約12%(3億),還有其他教派20%。基督教運營著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私立學校、醫院、福利院等社會福利機構。

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穌於公元1世紀創立基督教。他自稱是天主的獨生子,為聖靈感孕童貞女瑪麗亞而降生。他曾行過很多神跡,讓瞎子復明,跛子行走,死人復活,但是因為猶太公會不滿耶穌基督自稱為上帝的獨生子、唯一的救贖主,把他交給羅馬統治者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復活,顯現於諸位門徒,復活第40天後升天;還會於世界末日再度降臨人間,拯救人類,審判世界。耶穌被12使徒中的猶大叛徒出賣並受難,受難日為星期五,最後的晚餐連耶穌有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們忌諱的數字,並且與星期五一起視為凶日。

基督教三大教派均承認,即上帝創世說,原罪救贖說,天堂地獄說。《耶經》,由《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部分組成,是基督教的經典。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標誌。

在舊約中,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和YHWH(耶和華)訂了約:YHWH揀選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猶太民族)作為他的子民,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接受YHWH作為他們的神,遵循YHWH制定的律法。但到了後期,因為猶太人不斷的背棄神的教導,所以YHWH逐漸不再看顧保守猶太人,任他們被其他民族打敗欺凌以致滅國。但YHWH同時又給了猶太人應許:將來會有一位彌賽亞(救世主)來拯救、帶領猶太民族。公元1世紀30年代,耶穌和他的門徒們開始在中東地區宣傳福音,基督教由此興起。相對於傳統猶太教強調遵循律法,基督教則強調耶穌救贖的恩典,並認為只要信奉耶穌基督就是舊約聖經里眾先知所預言的救世主,願意接受他為主,真心悔改,並決意以YHWH的心意為生活的準則,就可以讓耶穌基督為自己承擔所犯的過錯,可以借著洗禮,被接納成為神的兒女。

督教標誌

在《使徒行傳》中記載初期教會階段,因應許多歸鄉猶僑不再回僑居地,卻留在耶路撒冷城聚集聽道生活,故曾實行財產共有,外界視其為一種秘密宗教組織。猶太人視耶穌為外道,教會為離經叛道的異端,常常向羅馬當局控告他們。羅馬認為基督教只是猶太教的一支,起初並不如何逼迫教會,直到尼羅皇帝(公元54年-68年)在位時,教會的人數已增長到不可忽視的程度,從公元60年代中期羅馬帝國政府的正式大規模全國宗教迫害就開始了。當時教徒普遍不分種族及社會階層,就連當時的奴隸在信主以後亦可實時被接納為弟兄,剛開始迫害基督徒也只是局部性。

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教會雖在第2世紀、3世紀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許多主教和信徒被火刑燒死,在競技場中被野獸吃掉,但教會依然繼續茁壯,直到羅馬皇帝接受福音相信基督並於公元313年頒布米蘭敕令,羅馬帝國才終於停止對基督徒的迫害。隨著基督教的發展,教會開始將耶穌復活的一天定為後世的復活節,又定12月25日為耶穌的生日,即耶誕節(耶穌出生的具體日期由於年代久遠已不可考證,只能將原本的阿波羅神的生日改為耶穌聖誕日)。

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之後,不少日耳曼人的部族,例如法蘭克人,亦開始皈依基督教。由於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比羅馬人低,甚至連自己的文字也沒有,於是教會便成了中世紀時期西歐的唯一學術權威;因為當時幾乎只有教士和修士才能讀書識字,所有的學者都是教會人士。正因如此,西歐便開始進入基督教盛行的時代。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為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兩個帝國,東西方教會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由於事件具體起因多與當時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阿卡西烏相關,故又稱阿卡西烏分裂。羅馬帝國在公元4世紀末分裂之後,東西兩部分在社會、政治、語言、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促成了基督教說拉丁語的西部派別和說希臘語的東部派別之間的分化。西部的羅馬教會自認為是耶穌門徒彼得的繼承者,堅持認為其在各宗主教區中擁有首席地位;東部的君士坦丁堡教會則在東羅馬皇帝支持下與羅馬教廷爭奪勢力範圍;再加上教義方面的分歧,終於在1054年相互開除教籍,正式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自此,天主教以羅馬教廷為中心,教導權主要屬於教宗與大公會議;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教會最高權力屬於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天主教的教首是羅馬的教皇,俄羅斯東正教的教首則是莫斯科的東正教最高主教。除此以外,還存在一些其他獨立的的東正教派別,比如希臘、亞美尼亞和塞爾維亞的東正教分支。

16世紀,德國、瑞士、荷蘭、北歐和英國等地發生了教派改革運動,它產生出脫離天主教會的新教教會。領導人物是馬丁·路德、加爾文等人。公元1517年,天主教奧斯定會的馬丁·路德神父「另立門戶」,由天主教分離出去成立新教。

[1]參考了百度百科詞條「薩滿教」

[2]參考了百度百科詞條「基督教」

[3]雅威(YHWH)原本只「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唯一的神。《舊約》中有YHWH和Elohim、El三個稱謂。《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說: 」就連十誡里也規定「不可妄稱Adonai之名」(出埃及記20:7)。猶太人不敢直接念神聖的耶神名號YHWH,只記錄下了輔音而無母音,避諱改以另一字Adonay(吾主)來讀YHWH。公元前三世紀~前一世紀時,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把YHWH依猶太避諱傳統,直接改寫作kurio (LORD),日後之眾譯本亦隨此傳統。新約中引舊約經文是根據七十士譯本,故整部新約只見以主kurio稱YHWH名,不見任何YHWH之音譯或意譯稱名。英文中的god和德文里的Gutt都源自基督教盛行前的印歐語系中的古哥特語guth,原意是指「受祈求者」或「所祭祀者」,詞根是「鑄造」指鑄造而成的神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天 的精彩文章:

夏天養吊蘭,用2種「廢渣」來澆灌!葉片寬大油亮,花劍長滿垂盆
寶寶夏天不再受罪,最強痱子「水」:洗澡水裡滴兩滴,痱子全掃光!

TAG: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