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中國大山裡最團結和睦的村莊,一家蓋房全村都來幫忙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少數民族,麻塘革家寨。麻塘是個典型的革家寨,100多戶, 400多人, 革族是中國極少數民族之一,全國僅數萬人口,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俗、服飾等特徵。這裡有個習俗寨子里任何一個村民家裡建房,全村人都會一大早紛紛自發前去做幫工。主人家只管供飯無需支付報酬,全村人和睦相處代代相傳。
在麻塘革家寨,無論哪家建房,全村人每家都會停下自己的活,前去幫忙。能為族人幫忙出力,對他們來說是件樂意且榮幸的事。
這裡就是一個大家庭,幫忙的隊伍浩浩蕩蕩,有青壯年,也有老人。只要村民知道哪家建房,就會一傳十,十傳百相約前去幫忙打理。
建房大概三天時間,主人要殺豬擺著三天的酒席宴請前來幫助自己的鄉親們。
大家用各種方式來幫忙出力,有的抬著木頭,有的就主人家洗菜洗碗。
在鄉親們的合力之下,只用一天的功夫,房子的四個排扇就拼裝完成了,第二天就可以上樑了。一邊吆喝喊號,建房場面壯觀。
第二天是起房的日子,和世界上許多民族一樣,革族也是崇尚自然,相信萬物有靈的民族,起房之前,木匠師傅殺雞焚香,要先祭拜魯班祖師和土地爺。據村裡的老木匠說,一棟木房一般需要15-20棵柱子,整棟房子建下來沒有100棵14公分、9米長的大樹是不成的。
先放炮,禮炮三響,鄉親們拉的拉抬的抬,第一排扇順利固定。
革家寨建的都是這種木質結構的排扇房,山區取材容易,房頂鋪上瓦,冬暖夏涼,抗震性好。這裡一年365天有近300天都是陰雨綿綿,因此異常潮濕,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最容易換上的疾病就是風濕病。人們對付這種天氣的辦法就是飲食上吃辣椒、生活中住木房。
這裡分工明細,每個人都各司其職。立起排扇都是年輕力壯的青年負責固定沉重的立柱,而年長的則負責外圍。
革族人因為常年生活在大山裡,個個都善於攀爬。立柱完成後,每個排扇間都要用一根根黃粱固定。
沒有大批人大規模的協作,這麼複雜的工序是不可能順利完成的,雖然不是自家蓋房子,但每個人都比自己蓋房子還要認真。一次次的協同合作,革家人都熟悉建房的所有程序,相互配合默契。
革族人是熱情好客的民族,為了表達對大家的謝意,主人是一定要用好酒好菜,盛情款待鄉親們。還要為每人準備一份糯米飯作為禮物。
在這樣大喜的日子,女主人自然是要精心著裝打扮一番的。
鄉親們前來賀喜,會說上一大推恭維的客套話,所帶的賀禮有的是一袋米,有的是一定的禮金。
親戚們自然也是要來賀禮的,喝喜酒的。
禮單上密密麻麻的,都寫著前來賀禮的鄉親們的名字。
三個時辰不到,房子的構架便落成了。主人請全村人喝酒,一起見證即將上樑的儀式。
而大家會推選十位參與上樑的工師,主人一一敬酒,為其披上紅綢帶,以示謝意。
梁木採用枝繁葉茂筆,直的杉木,現砍現做,砍下的邊角,樹枝不得焚燒。女人不得觸碰、跨越。梁木修整完成,木工捲起主人的衣袍,從梁木上取少許木屑用衣服包起,讓主人珍藏起來,寓意著世代輩出棟樑材。
上樑前房子中間放置一個圓桌,擺放著供品,木工要殺雞祭拜紫微,文曲,武曲三星。
上樑即上棟樑,隨著鞭炮聲響,梁木換換吊起,上樑正式開始。這一個流程要技術熟練有經驗的工師才能完成,不得有任何的閃失,否則就被看做不吉利。
上樑這一天,革族的女人們都要像過節一樣,身穿盛裝參加。
紅綢包裹著銅錢,穀物等吉祥物,反扣釘在梁木上,寄託著主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工師們一個個爬上房頂,唱誦著「上樑文」,祈求根基永固,誦祝房舍平安長久
梁木落成,工師在梁頭划拳喝彩,喝酒祝興,為房屋落成討得好彩頭。
"上樑文"是古老的誦語,由先輩們口傳心授。工師們不是個個能熟煉唱誦,年輕人不得要領,逗得鄉親們大笑
工師們向著東南西北各個方向灑下糖果,粑粑,現金。鄉親們嬉鬧哄搶,一起分享這些從天而降的喜悅。
房子中間攤上床單,接住工師拋下來寫有富貴二字的粑粑,然後放在主人的衣袍上,寓意著房屋落成主人家今後大福大貴。
上樑儀式結束,主人用最豐盛的酒席招待前來的鄉親們。千百年前,革族人從遙遠的東部遷徙到這裡,他們就是靠這種宗親間綿密的傳承,互幫互助,共同抵禦外強,在這大山深處不斷繁衍生息。


※直擊世界上鳥兒最精彩的瞬間,每一張都是可以做壁紙
※直擊世界各地完美的街景塗鴉,每一張都發人深思
TAG:難得糊圖 |